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士師記6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4.28(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查經進度:士師記6

基甸

6:1 以色列人民又得罪上主,因此上主把他們交在米甸人手裡七年。
6:2 米甸人比以色列人強盛,以色列人就躲在山洞裡或山上安全的地方。
6:3 每當以色列人播種,米甸人就夥同亞瑪力人和曠野的游牧部族來攻擊他們。
6:4 這些敵人對著他們紮營,損壞土產一直到南部的迦薩一帶。他們搶走所有的羊群、牛群,和驢,不留下一點東西給以色列人作食物。
6:5 他們多得像蝗蟲,帶著牛群、帳棚蜂擁而來;他們的駱駝也多得數不清。他們侵入國內,毀壞全境,
6:6 以色列人無法抵抗,就求告上主。
6:7 以色列人祈求上主幫助他們抵抗米甸人的時候,
6:8 上主就派了一個先知到他們那裡,向他們傳達上主—以色列上帝的信息,說:「我曾經帶領你們脫離埃及,離開了被奴役的地方。
6:9 我從埃及人手中把你們解救出來;我也救你們脫離迦南的原先住民的手,在你們往前推進的時候把他們趕走,把他們的土地賜給你們。
6:10 我告訴過你們,我是上主—你們的上帝;你們不可拜原先住民亞摩利人的神明。可是你們沒有聽從我。」
6:11 後來,上主的天使來到俄弗拉村,坐在約阿施家的橡樹下;約阿施亞比以謝族的人。他的兒子基甸正偷偷地在醡酒池打麥子,不讓米甸人知道。
6:12 上主的天使在那裡向他顯現,對他說:「勇敢的壯士啊,上主與你同在!」
6:13 基甸說:「先生,如果上主與我們同在,我們怎麼會遭遇這些不幸的事呢?我們的祖先告訴過我們,上主怎樣領他們出埃及,今天,那些神蹟奇事在哪裡呢?上主丟棄了我們,把我們交在米甸人手裡。」
6:14 上主轉向基甸,對他說:「你要盡你最大的力量解救以色列脫離米甸人。我親自差派你去。」
6:15 基甸回答:「主啊,我怎能解救以色列呢?我屬於瑪拿西支族最弱的宗族;我是家裡最不重要的人。」
6:16 上主說:「我一定與你同在。你將輕易擊敗米甸人,好像擊打一人一樣。」
6:17 基甸回答:「如果我得你的歡心,請給我證據,證明上主你親自對我說了話。
6:18 請不要離開,等我帶些食物來給你。」 上主說:「我會等你回來。」
6:19 於是,基甸到家裡煮了一隻小山羊,又用十公斤麵粉做了無酵餅。他把肉放在籃子裡,把湯放在鍋裡,帶給在橡樹下的天使。
6:20 上帝的天使對他說:「把肉和無酵餅放在這塊大石頭上,把湯倒在上面。」基甸照著做了。
6:21 上主的天使伸出手上拿著的拐杖,杖端觸了肉和餅。有火從大石頭噴出來,燒盡了肉和餅;天使就不見了。
6:22 基甸一知道他所看見的是上主的天使,就驚恐地說:「至高的上主啊,我竟面對面看見了你的天使!」
6:23 上主對基甸說:「平安!不要怕。你不會死。」
6:24 基甸就在那裡為上主築了一座祭壇,稱它為「上主賜平安」。這祭壇仍然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
6:25 那天晚上,上主告訴基甸:「你要把你父親的公牛和另一頭七歲大的公牛帶走,拆毀他為巴力築的祭壇,砍倒祭壇旁邊的亞舍拉木柱。
6:26 你要在這山丘上為上主—你的上帝築一座整齊妥當的祭壇,用你砍倒的亞舍拉木柱當柴火,把第二頭公牛放在上面作燒化祭燒掉。」
6:27 於是基甸帶了十個僕人,遵照上主吩咐他的做了。他因為怕家人和城裡的人,不敢在白天做,所以在晚上執行了。
6:28 第二天早晨,城民起來,發現巴力的祭壇和在它旁邊的亞舍拉木柱都給拆毀了,第二頭公牛在新築的祭壇上被燒了。
6:29 他們彼此問:「這是誰做的?」他們細查後發現是約阿施的兒子基甸做的。
6:30 他們就對約阿施說:「把你的兒子交出來,我們要處死他!他拆毀了巴力的祭壇,砍倒了壇旁的亞舍拉木柱。」
6:31 約阿施回答敵視他的群眾說:「你們想替巴力辯護,想保衛他嗎?誰為他辯護,天亮以前就得處死。如果巴力是神,由他自己辯護吧!畢竟是他的祭壇被拆掉了的呀!」
6:32 從那時起,人家叫基甸耶路‧巴力,因為約阿施說:「由巴力為自己辯護吧!是他的祭壇被拆掉了的呀!」
6:33 那時,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曠野的部族會師,渡過約旦河,在耶斯列谷紮營。
6:34 上主的靈臨到基甸,他就吹號角,召集亞比以謝族的人跟隨他。
6:35 他派使者到瑪拿西全境,召集他們來跟隨他。他也派使者到亞設西布倫,和拿弗他利支族去;他們也都來跟他會合。
6:36 於是,基甸對上帝說:「你說過你要用我來解救以色列
6:37 那麼,我放一些羊毛在我們打麥子的麥場上,如果早晨只有羊毛上有露水,地面是乾的,我就知道你要用我來拯救以色列。」
6:38 一切都照他所說的發生了。基甸一大早起來,他擠一擠羊毛,竟擠出一碗露水來。
6:39 基甸又對上帝說:「請別向我發怒,容我再求一次,再用羊毛試一次。這一次請使羊毛乾乾的,而地面都有露水。」
6:40 那晚,上帝照著做了。第二天早晨,果然羊毛是乾的,地面卻都是露水。



根據《士師記》第6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觀看」(See):分析經文及我們的處境,有何事發生?處境背後的系統是什麼?
「判斷」(Judge):透過經文和資源作為處境的判斷,嘗試提出:我們的處境是出自上帝嗎?若不是,那要如何呢?
「行動」(Act):如果這個處境不是上帝所允許的,我們要透過行動來改變。

《士師記》第6章 - 處境查經法

1. 觀看 (See)

目標:觀察經文內容,並對照我們今天的生活處境。

  • 在《士師記》第6章中,以色列人面對了怎樣的壓迫?他們的生活情況如何?

  • 上帝如何介入以色列人的困境?祂是如何向基甸顯現並呼召他的?

  • 今天我們的社會、教會或個人生命中,是否也有類似被「壓迫」或「受困」的經歷?這些困境是怎麼產生的?

  • 在我們的處境背後,有沒有一種看不見但深層的系統性問題(如:懼怕、無信、冷漠、不公義)?


2. 判斷 (Judge)

目標:透過聖經真理來辨識處境,找出是屬上帝還是偏離上帝的地方。

  • 以色列人當時的困境是因為什麼?這反映了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 基甸起初的回應(6:13、6:15)透露了什麼心態?這樣的心態和我們今天常見的回應有何相似之處?

  • 上帝對基甸說:「我與你同在」(6:12、6:16)。這句話對基甸的意義是什麼?對我們今天的意義又是什麼?

  • 透過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如何評估自己所處的困境?我們是因信靠上帝而行,還是因恐懼、無力而停滯?


3. 行動 (Act)

目標:根據經文和判斷,尋求具體行動改變現況。

  • 基甸在經歷神的呼召後,他採取了哪些實際行動?(如拆除巴力的祭壇)

  • 在我們當下的處境中,上帝可能呼召我們採取哪些信心的行動?

  • 有哪些「偶像」需要被拆除(無論是心靈的依靠還是社會結構的問題)?

  • 我們可以如何靠著上帝的同在,勇敢地回應上帝的呼召?是否可以訂立一個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士師記5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4.21(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查經進度:士師記5

底波拉和巴拉之歌
5:1 那一天,底波拉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唱了這首歌:

5:2 讚美上主!
以色列人決心作戰;
人民自願從軍。

5:3 君王啊,你們要聽!
首領啊,側耳聆聽!
我要向上主彈琴歌唱,
要歌頌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5:4 上主啊,你一離開西珥山
你一從以東出發,
大地震撼,天空下雨,
雲層傾倒雨水。

5:5 西奈的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面前,
群山都震撼搖動。


5:6 亞拿之子珊迦的時代,
雅億的日子,
商隊不再經過這裡,
旅客都繞道而行。

5:7 底波拉啊,以色列的城鎮被摒棄,
空無一人,直到你來;
你來作以色列的母親。

5:8 以色列換了神明,
境內就起戰爭。
四萬以色列軍隊中,
連一面盾牌一枝長矛都沒有。

5:9 我的心向著以色列的指揮官,
向著以色列的志願軍。
讚美上主!

5:10 你們騎白驢的、坐在馬鞍上的、
步行的都要傳揚。

5:11 聽啊,在井旁打水的婦女傳出歡呼;
她們在述說上主的勝利,
在慶祝以色列的凱旋。

上主的子民走向城門歡呼:

5:12 底波拉啊,興起!奮發!
歌唱,勇往直前!
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啊,奮起!
帶走你的俘虜!

5:13 忠信的人走向他們的首領;
上主的子民到他面前準備作戰。

5:14 他們從以法蓮來,進入山谷,
跟在便雅憫支族的人後面。
有指揮官從瑪吉出來;
有軍官從西布倫下來。

5:15 以薩迦的首領跟底波拉同來;
以薩迦來,巴拉也來;
他們都跟著他進入山谷。
呂便支族意見分歧;
他們猶豫不定。

5:16 他們為什麼逗留在羊群後面?
要聽牧人呼喚群羊嗎?
是的,呂便支族意見分歧;
他們猶豫不定。

5:17 迦得支族住在約旦河東岸;
支族留在船上。
亞設支族住在海岸;
他們在岸邊逗留。

5:18 西布倫人敢冒死捨命;
拿弗他利人在沙場上拚死奮鬥。


5:19 米吉多溪旁的他納
眾王都來打仗。
迦南諸王爭戰;
他們卻沒帶走銀子。

5:20 晨星從天際支援,
掠過天空攻擊西西拉

5:21 基順河水滾滾—
急流把他們沖走。
我要前進,奮力前進!

5:22 那時壯馬飛馳,
蹄聲撻撻奔騰。


5:23 上主的天使說:要詛咒米羅斯
要重重地詛咒那裡的居民。
他們沒來幫助上主,
不來幫他打擊強敵。


5:24 基尼希百的妻子雅億
在婦女中最值得稱讚;
在住帳棚的婦人中最值得讚美。

5:25 西西拉向她要水,她給他牛奶;
她用貴重的碗裝乳酪給他。

5:26 雅億一手拿帳棚的木釘,
一手拿工匠的錘子;
她擊打西西拉,打碎他的頭,
穿透了他的太陽穴。

5:27 西西拉屈身,仆倒,
躺在雅億腳下;
西西拉屈身,倒地而死。


5:28 西西拉的母親眺望窗外;
她在格子窗後面凝視。
她問:他的戰車為什麼遲遲未歸?
他的戰馬為什麼還不回來?

5:29 她最聰明的宮女回答;
她也自言自語:

5:30 他們一定是在搶東西,分戰利品,
一個兵士分得一個或兩個女人。
西西拉得了彩衣;
他給皇后帶回繡花的圍巾。


5:31 上主啊,願你的仇敵都照樣滅亡!
願你的朋友像旭日照耀!

於是這地方太平四十年。


根據《士師記》第5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經文背景簡述(士師記第5章)

士師記5章是底波拉和巴拉因著以色列戰勝迦南王耶賓的大將西西拉而唱的得勝之歌。這首詩反映了神的作為、人的回應、部族間的合作與冷漠,以及神對公義的審判。


🧭 查經法架構:觀看(See)— 判斷(Judge)— 行動(Act)


🟡 一、觀看(See)

目標:觀察經文中的現象、角色與事件,並連結到我們的生活處境。

  1. 經文中有哪些人、族群被提及?他們在面對敵人時有什麼不同的反應?(參5:14-18)

  2. 你觀察到底波拉、巴拉、雅億等人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的特質是什麼?(參5:6-9, 24-27)

  3. 哪些部族選擇不出戰?他們為什麼被提及?(參5:15b-17)

  4. 這首詩如何描述神的作為?(參5:4-5, 20-21)

  5. 如果你身處在當時的以色列社會,你會是哪個部族的一份子?為什麼?

👉 引導反思當代:你觀察到現今社會、教會或團契中,有哪些人在面對困難時選擇站出來?哪些人選擇退縮或保持沉默?


🟠 二、判斷(Judge)

目標:從聖經的角度反思行動背後的價值與信仰原則。

  1. 你如何理解底波拉身為一位女先知、領袖在當時的角色?今天我們如何看待女性在教會或社會中的領導角色?

  2. 為什麼神透過不同的人(如雅億這位外族女子)來成就祂的計劃?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3. 士師記5章讚美那些挺身而出的人,也責備那些袖手旁觀的人。你認為神的心意是什麼?(參5:23)

  4. 當面對不公義或危機時,我們應如何辨別神的呼召?

  5. 今天有哪些「屬靈爭戰」正在進行?我們作為神的子民應該如何回應?

👉 引導反思信仰原則:勇敢、信心、順服、合一、領導與責任等議題。


🔴 三、行動(Act)

目標:將所學落實在生命中,具體實踐信仰。

  1. 你是否願意像底波拉、巴拉或雅億一樣,勇敢站出來?這週你可以做什麼小行動來回應神的呼召?

  2. 你觀察到自己或你的小組在哪些事情上像是“瑪拿西”“但”或“亞設”一樣選擇旁觀?你們願意如何改變?

  3. 是否有某些不被看見的「雅億」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願意肯定並支持他們的貢獻?

  4. 你能否為你所在社區的需要舉辦一次「讚美與禱告」聚會,像底波拉一樣用詩歌頌讚神的作為?

  5. 設定一個小組挑戰:在接下來一週,每個人都要嘗試一個行動,實踐「勇敢回應神的呼召」,並在下次聚會中分享見證。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士師記4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4.14(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查經進度:士師記4
底波拉和巴拉
4:1 以笏死後,以色列人民又得罪上主,
4:2 所以上主把他們交在統治夏瑣城的迦南耶賓手裡。耶賓的統帥是西西拉,駐紮在外邦人的夏羅設
4:3 耶賓有九百輛鐵戰車;他殘酷暴虐,壓制以色列人二十年。後來以色列人民呼求上主幫助。
4:4 有一位女先知叫底波拉;她是拉比多的妻子,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
4:5 以法蓮山區拉瑪伯特利之間有一棵棕樹,底波拉常坐在那棕樹下;以色列人民都到那裡請她主持公道。
4:6 有一天,她派人到拿弗他利基低斯城去召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來,對他說:「上主—以色列的上帝命令你說:『你要從拿弗他利西布倫支族中召集一萬人,率領他們到他泊山
4:7 我要引耶賓的統帥西西拉率領戰車和軍隊在基順河向你迎戰,但是我要把他交在你手裡。』」
4:8 巴拉回答:「如果你跟我去,我就去;你不跟我去,我就不去。」
4:9 底波拉說:「好吧,我跟你一起去;可是你打勝了也沒有功績,因為上主要把西西拉交在一個女人手裡。」於是底波拉巴拉一起往基低斯出發。
4:10 巴拉召集西布倫拿弗他利支族的人到基低斯,有一萬人跟隨他。底波拉跟他一起去。
4:11 那時,基尼希百基低斯附近撒拿音的橡樹旁搭帳棚。他離開了其他的基尼人;他們是摩西的內兄何巴的後代。
4:12 西西拉一知道巴拉已經到他泊山上,
4:13 就調出九百輛鐵戰車和所有的軍隊,派他們從外邦人的夏羅設基順河去。
4:14 底波拉巴拉說:「前進吧,上主在率領你!今天,他已經把西西拉交在你手裡了。」於是巴拉率領一萬人從他泊山下去。
4:15 巴拉的軍隊發動攻擊的時候,上主使西西拉和他所有的鐵戰車軍隊潰亂。西西拉下了車,徒步逃跑。
4:16 巴拉追擊他們的部隊和鐵戰車,一直追到外邦人的夏羅設西西拉全軍覆沒,連一個也沒有留下。
4:17 西西拉逃到基尼希百的妻子雅億的帳棚,因為夏瑣耶賓希百的家友好。
4:18 雅億出來迎接西西拉,對他說:「閣下,請進我的帳棚,不要怕。」西西拉就進去;雅億把他藏在幕簾後面。
4:19 西西拉對他說:「請給我一杯水,我很口渴。」雅億打開一皮袋牛奶給他喝,然後再把他藏起來。
4:20 西西拉雅億說:「請站在帳棚門口。如果有人來,問你有沒有人在這裡,你要說沒有。」
4:21 西西拉非常疲倦,就倒下睡著了。雅億拿了一把錘子和一個釘帳棚的木釘,悄悄地走到西西拉身邊,把木釘打進他的太陽穴,釘入地裡。西西拉死了。
4:22 巴拉來找西西拉雅億出來迎接,對他說:「請進來,看看你正在尋找的人。」巴拉跟她進去,看見西西拉死在地上,有根木釘穿過他的頭。
4:23 那一天,上帝使以色列人制伏迦南耶賓
4:24 從此,以色列人越來越強大,勝過迦南耶賓,直到把他消滅。

根據《士師記》第4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經文背景:《士師記》第4章

這章講述以色列被迦南王耶賓欺壓二十年,人民呼求上帝。上帝興起女先知底波拉,她與軍隊領袖巴拉一起領導以色列人戰勝西西拉的大軍,最終由雅億擊殺敵方將領。


🔍 觀看(See)— 觀察現實與經文

這一部分鼓勵小組成員從經文出發,觀察故事中的人物與情節,也連結自身處境。

  1. 在這段經文中,你觀察到哪些人物?他們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2. 有哪些人展現了勇氣與信心?他們怎麼回應眼前的壓迫與困難?

  3. 文中哪些情節讓你感到驚訝或印象深刻?為什麼?

  4. 如果你在那個時代,你會是哪一個角色?巴拉?底波拉?還是雅億?你會怎麼做?

  5. 當前我們的社會或教會中,是否也有「耶賓」或「西西拉」這樣的壓迫者?這些情境是什麼?


⚖️ 判斷(Judge)— 解釋經文與反思信仰

這部分引導大家在信仰角度下,判斷經文所傳達的價值觀,並對照我們今天的信仰與行動。

  1. 上帝透過底波拉(女性領袖)來拯救以色列,這對我們今天的教會領導有什麼啟發?

  2. 巴拉要底波拉一起出征才能有信心,這反映了他對誰的信任?你覺得這是一種信心還是膽怯?

  3. 上帝使用了非典型的「英雄」——底波拉與雅億。你怎麼理解上帝使用「不被看好的人」來完成祂的計劃?

  4. 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經歷過看似微不足道的「雅億時刻」,卻成為關鍵的突破?

  5. 經文中有哪些公義與盼望的訊息?這如何影響我們今日面對壓迫與不公時的態度?


🛠 行動(Act)— 回應挑戰與活出信仰

這部分幫助小組從經文出發,具體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成為改變的器皿。

  1. 今天的你在哪個領域中被呼召成為像底波拉、巴拉或雅億一樣的器皿?

  2. 你是否曾在職場、家庭、教會或社區中逃避過「戰場」?今天你願意如何改變?

  3. 有沒有哪個弱勢群體正在受壓迫?你的小組能如何實際地支持他們?

  4. 本週,你可以做一件什麼具體的事來回應你今天從經文中得到的啟發?(例如:為某人代禱、參與行動、鼓勵一位領袖等)

  5. 作為小組,我們可以發起一個什麼樣的行動,來活出公義與信心的見證?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士師記3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4.7(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查經進度:士師記3
留在迦南地的民族
3:1 上主留下一些民族在這塊土地上,要考驗那些沒有經歷迦南戰事的以色列人。
3:2 他的目的是要教以色列的每一代學會打仗,尤其是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人。
3:3 留下的有非利士五個城的首領和所有迦南人、西頓人,以及住在巴力‧黑門山哈馬隘口之間黎巴嫩山區的希未人。
3:4 上主留下這些民族是要考驗以色列人,看看他們是否服從上主藉著摩西頒布給他們祖先的誡命。
3:5 於是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和耶布斯人當中;
3:6 他們跟這些人通婚,拜他們的神明。

俄陀聶
3:7 以色列人民忘記了上主—他們的上帝;他們得罪他,去拜巴力和亞舍拉
3:8 於是上主向以色列發怒,把他們交在美索不達米亞古珊‧利薩田王手中。他們服事了古珊‧利薩田八年。
3:9 後來他們呼求上主,上主就派一個人來解救他們。這個人是俄陀聶;他是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
3:10 上主的靈臨到他,他就作以色列人民的士師。俄陀聶出去打仗;上主把美索不達米亞王交在他手中,使他打勝仗。
3:11 於是這地方太平四十年,直到俄陀聶死了。

以笏
3:12 以色列人民又得罪上主。因此,上主使摩押伊磯倫以色列強盛。
3:13 伊磯倫王聯合亞捫人和亞瑪力人,打敗以色列人,攻下了棕樹城耶利哥
3:14 以色列人服事了伊磯倫十八年。
3:15 後來以色列人呼求上主,上主就差派一個人來解救他們。這個人是以笏;他是便雅憫族人基拉的兒子,習慣用左手。以色列人派以笏摩押伊磯倫進貢。
3:16 以笏打了一把兩刃的劍,半公尺長,把它綁在右腿上,藏在衣服裡面,
3:17 然後帶著禮物去見伊磯倫伊磯倫是個大胖子。
3:18 以笏獻禮物給他以後,叫抬禮物的人都回家。
3:19 他自己在吉甲附近的雕石處轉回來,回到伊磯倫那裡,對他說:「陛下,我有一件機密的事奉告你。」 於是王命令他的左右:「你們走開吧!」他們就都迴避了。
3:20 那時,王單獨坐在屋頂上的涼樓裡;以笏走進前,對他說:「我有從上帝來的信息要奉告你。」王站了起來。
3:21 以笏用左手拔出藏在右腿上的劍,刺進王的肚子;
3:22 整把劍連刀帶柄都刺進去了,肥肉夾住了劍,劍穿過後背。以笏把劍留在王的肚子裡,
3:23 然後出去,把門都關好,鎖上,
3:24 離開那裡。侍從來,看見門都鎖著,以為王在裡面大解。
3:25 他們侷促不安地等著,王還沒有開門,就拿鑰匙開了門,發現他們的主人竟躺在地上,死了。
3:26 以笏趁著那些侍從在等候的時候溜走了。他經過雕石處,逃到西伊拉
3:27 以法蓮山區的西伊拉以後,他吹號角召集以色列人上陣,親自率領以色列人民下山,
3:28 命令他們說:「跟我來!上主把你們的仇敵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了。」他們就跟以笏下山,佔領約旦河渡口,攔截摩押人,不准任何人渡河。
3:29 那一天,他們殺了摩押精兵一萬人,連一個也沒有逃脫。
3:30 那天,以色列人打敗了摩押。於是這地方太平八十年。

珊迦
3:31 以笏以後,亞拿的兒子珊迦作士師。他用一根趕牛的刺棒打死了六百個非利士人,解救了以色列


根據《士師記》第3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經文範圍:士師記第3章


👀 一、觀看(See):觀察現實與經文

目的: 帶領小組成員仔細觀察經文內容,並將經文與今日世界的情境作連結。

  1. 在士師記第3章中,你看見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做了什麼事?

  2. 神是如何在這章中介入以色列百姓的歷史?有什麼令人驚訝的地方?

  3. 以色列人重複出現哪些行為模式?這樣的循環你在哪些現代情境中也有看見?

  4. 在這段經文中,有沒有一個場景或一句話讓你特別有感觸?為什麼?


🧭 二、判斷(Judge):省察信仰與價值觀

目的: 幫助小組反思信仰與道德價值,並用聖經真理來對照自己的處境。

  1. 你認為以色列人反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 神興起的士師(如俄陀聶、以笏、珊迦)各有不同的背景與方式,這反映了神怎樣的作為與性情?

  3. 你是否也曾經像以色列人一樣,在困難時才呼求神?這樣的信仰態度有什麼危險?

  4. 神是否也曾在你生命中興起某些「士師」來幫助你?那段經歷帶給你什麼提醒?


🏃‍♀️ 三、行動(Act):回應神的話語,實踐信仰

目的: 鼓勵小組成員從經文中領受實際的挑戰或行動。

  1. 面對今天的社會或個人生活中反覆出現的問題(例如:自我中心、偶像崇拜、忽略神的話),你可以採取哪些屬靈行動?

  2. 你是否願意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士師」?在什麼樣的處境中,你可以起來成為神的器皿?

  3. 這週你願意在哪一件事情上順服神的帶領?你準備怎麼做?

  4. 有什麼人或群體需要你像士師那樣站出來幫助?你會如何實際回應?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士師記2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31(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查經進度:士師記2

耶和華的使者在波金

2:1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說:「我領你們從埃及上來,帶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曾說:『我永不廢棄我與你們的約。


上主的天使在波金

2:1 上主的天使從吉甲波金,對以色列人民說:「我領你們離開埃及,帶你們到我許諾給你們祖先的土地。我曾經說過,我絕不廢除和你們訂立的約;
2:2 你們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你們為何這樣做呢!
2:2 你們絕不可跟當地的居民締結任何條約。你們要拆毀他們的祭壇。可是,你們沒有照我的話做,偏偏做了我不允許的事。
2:3 因此我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 [ 2.3] 「肋下的荊棘」:原文是「肋旁」;原文另譯「敵人」。),他們的神明必成為你們的圈套。』」
2:3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往前推進的時候,我不把那地的居民趕走。他們要成為你們的仇敵;他們的神明要誘你們陷入羅網。」
2:4 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百姓放聲大哭。
2:4 上主的天使說完這話,以色列人民都大哭起來,
2:5 於是他們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 [ 2.5] 「波金」意思是「哭」。),並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2:5 因此那地方叫波金。他們在那裡向上主獻祭。


約書亞去世

2:6 約書亞解散百姓,以色列人回到自己的地業,佔各自的地。


約書亞去世

2:6 約書亞遣散以色列人民,他們就各去佔據自己分得的土地。
2:7 約書亞在世的日子和他死了以後,那些見過耶和華為以色列所做一切大事的長老還在世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
2:7 約書亞在世的時候,以色列人民都事奉上主;他死了以後,那些親眼看見上主為以色列所做一切奇事的長老們還活著的時候,人民仍然事奉上主。
2:8 耶和華的僕人,的兒子約書亞死了,那時他一百一十歲。
2:8 上主的僕人—的兒子約書亞一百一十歲的時候死了;
2:9 以色列人把他葬在他自己地業的境內,以法蓮山區的亭拿‧希烈,在迦實山的北邊。
2:9 他被安葬在自己的土地,在迦實山北邊以法蓮山區的亭拿‧西拉
2:10 那世代的人也都歸到自己的列祖。後來興起的另一世代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他為以色列所做的事。
2:10 那一代的人都死了以後,下一代的人卻不知道上主以及他為以色列人民所做的一切事。


以色列離棄耶和華

2:11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


以色列離棄上主

2:11 後來,以色列人民得罪上主,開始拜巴力。
2:12 他們離棄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去隨從別神,就是四圍列國的神明,向它們叩拜,惹耶和華發怒。
2:12 他們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的上主—他們祖先的上帝,去拜別的神,就是他們周圍各國的人所拜的神明,激怒了上主。
2:13 他們離棄了耶和華,去事奉巴力亞斯她錄
2:13 他們離棄上主,去拜巴力和亞斯她錄
2:14 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又把他們交給四圍仇敵的手中( [ 2.14] 「交給…手中」:原文是「賣給…手中」;本卷書下同。),以致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也不能站立得住。
2:14 因此,上主向以色列發烈怒,把他們交在掠奪他們的人手裡,交給四周的敵人,使以色列人不能再抵抗敵人。
2:15 他們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的手都以災禍攻擊他們,正如耶和華所說的,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就極其困苦。
2:15 以色列人每次出戰,上主都照自己所發的誓敵對他們。他們遭遇極大的苦難。
2:16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之人的手。
2:16 於是,上主為以色列人指派士師來領導他們,解救他們脫離侵略者。
2:17 然而,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別神而行淫,向它們叩拜。他們列祖所行的道,所聽從耶和華的命令,他們都速速偏離了,並不照樣遵行。
2:17 但是以色列人民不聽從他們的士師,叛離上主,去拜別的神明。他們的祖先遵行了上主的命令,但是這新的一代很快就不照樣遵行。
2:18 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耶和華與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耶和華因他們受欺壓迫害所發出的哀聲,就憐憫他們。
2:18 每當上主指派士師給他們,上主就與那士師同在,在他活著的年日救人民脫離仇敵。上主因他們受苦、受欺壓的哀聲而憐憫他們,
2:19 但士師一死,他們又轉去行惡,比他們祖宗更壞,去隨從別神,事奉叩拜它們,總不放棄他們的惡習和頑梗的行為。
2:19 可是,一旦那士師死了,人民就故態復萌,過腐敗的生活,並且比上一代的人更厲害。他們去服事別的神,拜別的神,不放棄邪惡頑抗的行為。
2:20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說:「因為這國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當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
2:20 於是上主又向以色列發怒,說:「既然這人民違背了我命令他們祖先遵守的約,不聽從我,
2:21 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國,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任何一個,
2:21 我也不把約書亞死的時候還留在這地的各族趕出去。
2:22 為要藉此考驗以色列是否肯謹守遵行耶和華的道,像他們列祖一樣地謹守。」
2:22 我要用他們來考驗以色列人民,看他們是否像他們祖先一樣遵行我的道路。」
2:23 耶和華留下那些國家,不將他們速速趕出,也不把他們交在約書亞的手中。
2:23 因此,上主准許那些民族留在這塊土地上,沒有把他們交給約書亞,也沒有在約書亞死後迅速把他們趕出去。


📖 經文背景(士師記 2章簡述)

士師記第2章是一段神對以色列人不忠誠的回應。天使責備他們未遵守與神的約,接著敘述百姓如何離棄神、轉向外邦神明,導致他們被敵人壓迫,神則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這一章也點出了一個關鍵循環:「悖逆 → 壓迫 → 呼求 → 拯救 → 再次悖逆」。


🪞 1. 觀看 See:觀察經文與當下處境

  • 你從這段經文中看到了怎樣的歷史處境?有哪些重複出現的行動或模式?

  • 以色列人與神的關係在這章中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 今天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什麼事情讓我們「與神的約」逐漸疏離?

  • 你有沒有看見在我們教會或群體中,也出現了屬靈遺忘或信仰妥協的情形?


⚖️ 2. 判斷 Judge:從信仰角度辨識問題與價值

  • 以色列人「未將神所吩咐的完全行出來」,這對我們今天的信仰有什麼提醒?

  • 這段經文揭示了神怎樣的性情與作為?祂對人悖逆的態度是什麼?

  • 這種「屬靈的遺忘與偏離」是怎麼發生的?我們生活中有什麼價值觀或習慣,可能導致這樣的狀況?

  • 當神興起士師拯救百姓時,你怎麼理解神的憐憫與公義並存?

  • 我們如何在當代的處境中,忠心地活出與神的約?


🛠️ 3. 行動 Act:實踐信仰與群體轉化

  • 這段經文激勵你在生活中做出什麼具體改變?有沒有需要悔改的地方?

  • 作為一個小組/團契,我們能怎麼彼此提醒與扶持,不陷入信仰冷淡或妥協?

  • 有哪些行動能幫助我們持續記得神的作為,避免屬靈的遺忘?(如:見證、紀念日、靈修習慣等)

  • 是否有神呼召你成為某種「屬靈的士師」?在你的家庭、工作或教會中帶來改變?

  • 我們可以如何影響下一代,使他們不「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祂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參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