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約拿書第1章)
時間:2017年12月4日(一)6:30pm 協調者:柯怡政
詩歌:聖詩58首 萬王的王,主的主
1:1 有一天,上主向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
1:2 「你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公開斥責那裏的人,因為我注意到他們是多麼邪惡!」
1:3 但是約拿往相反的方向走,想逃避上主。他到了約帕港,找到一條要開往他施去的船。他付了船費,上了船,要跟船員們一起到他施去。他想,逃到那裏就可以遠離上主了。
1:4 可是,上主使海上颳起大風,狂風巨浪襲擊那條船,船幾乎被擊破。
1:5 船員都非常驚慌,個個向自己的神明哀呼求助。為要減輕船的載重(「為要減輕船的載重」或譯「為要減少危險」。),他們就把船上的貨物(「貨物」或譯「器具」。)拋進海裏。這時候,約拿在船艙,躺在那裏,沉睡著。
1:6 船長發現約拿在船艙裏,就對他說:「你怎麼還在這裏沉睡呢?起來,向你的神明求救吧!說不定他會可憐我們,救我們的命。」
1:7 船員彼此說:「我們來抽籤,看看是誰的罪惡使我們遇到這災難。」他們就抽籤,抽中了約拿。
1:8 他們問他:「告訴我們,這災難是不是你引起的?你是幹哪一行的?你從哪裏來?是哪一國的人?」
1:9 約拿回答:「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上主。他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
1:10 約拿又告訴他們,他正在逃避這位上主。 船員聽了這番話,嚇了一跳,就對他說:「你做這事還得了嗎( 「對他說:『你做……』」或譯「問他:『你為甚麼要這樣逃走呢』」。)?」
1:11 因為風浪越來越大,他們就問他:「我們該怎樣處置你才能使風浪平靜呢?」
1:12 約拿回答:「把我抬起來,拋進海裏,風浪就會平靜,因為我知道是我的罪過使你們遇到這場風暴。」
1:13 船員反而拚命搖槳,要把船划到海岸去。可是風暴越來越猛,他們無法前進。
1:14 於是他們呼求上主:「上主啊,求你不要因這人的命而以死懲罰我們。上主啊,這一切都是照你自己的意思做的。」
1:15 說完了,他們就把約拿抬起來,拋進海裏;風浪立刻平靜下來。
1:16 船員都因這事而大大敬畏上主,向他獻祭,並且許願要事奉他。
1:17 這時,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下去。約拿在魚的肚子裏三天三夜。
成員:黃春生、柯怡政、蔡丁貴、李騰軒、林世鴻、謝承翰、廖斌洲、石乃欣、仁傑、黃紹綱、連美滿、聖霖
問題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 (小組討論5分鐘)
災難、抽籤、尼尼微(外邦)、他施、大魚
約拿違逆主的意思、上主對約拿說話、
約拿的矛盾(既說敬畏上主卻又逃避上主,如羅馬書所說:我所願意的善我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倒去做)、
船員和約拿對話後沒有立即將約拿丟下海,而是繼續搖槳想要靠岸(突顯出以外邦人的身份卻表現出愛心)、
船員並不相信約拿所講的話(所以繼續搖槳)
問題二、上帝的話臨到約拿,要他向敵國首都尼尼微城傳悔改的信息,你認為尼尼微城的罪惡是什麼?約拿又為何抗拒上帝的呼召?又為何選擇坐船遠赴他施?(小組討論10分鐘)
(補充1)約拿是主前八世紀的先知,作者是主前五世紀的人,作者寫此書,意在以古鑑今(以約拿之古鑑主前五世紀之今)。
(補充2)舊約當中上帝的話臨到的公式:通常會以「上帝的話臨到…」的經文形式出現,藉以顯示先知是受到上帝啟示而出來發聲或採取行動。
(補充3)在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年代,有「先知學校」,訓練人們對政治和社會問題進行觀察和批判的能力。這些後來被稱為先知的人,來自於各個階級:貴族、知識菁英、平民百姓。
1. 社會不公義,使得百姓成為統治階層的魚肉
2. 約拿抗拒之因:怕自己惹禍上身或身陷險境
3. 約拿抗拒之因:擔心上帝對敵國施下憐憫和拯救(出於偤太人自認為選民的自高心態)
4. 「他施」(西班牙)在當時意味著天涯海角。約拿以為逃到天涯海角,就可以逃避上帝
5. 更傳統的偤太人的神觀是將神看為「山神」(管不到海),但從約拿書可以發現,約拿的神觀已經比傳統偤太人的神觀有更開闊、更接近全能神的神觀,這樣的神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拿1:9)。
6. 透過和外邦人神明的比較,原本對自己的神失去信心的約拿又再次強化了對於上帝的信心
7. 尼尼微的罪惡:尼尼微的罪惡是什麼,並沒有明確記載在約拿書當中,但透過考古歷史研究可以發現,當時的亞述人總是以無人道的方式屠殺敵人(根據一位牛津學者的研究,當年的亞述人之殘暴,展現在他們戰勝後,會將敵人以極不人道之守法殺害,例如:砍人頭、削去五官、剝皮等…藉以震懾敵國人心)。
問題三、你覺得假如沒有抽籤,約拿會承認他是掀起大浪的關鍵人物嗎?你認為約拿是一位什麼樣的先知?(小組討論10分鐘,後全體討論)
1. 約拿不會承認,因為他想要繼續逃避上帝。
2. 是矛盾卻又再平凡不過的先知(一般人都像他這樣)
3. 和上帝鬧脾氣的先知(他了解上帝是慈愛的,就算違逆上帝旨意,上帝也不至於將他滅亡,所以敢鬧脾氣)
4. 人性化的先知:希望上帝最好選擇別人去承受這使命,但若真的選到我,也只好承受。
5. 約拿希望自己的敵國直接接受上帝的審判。(這和台灣人的心態相反,台灣人較為仁慈,總是希望曾經迫害自己的人或政權悔改)
6. 約拿只重公義,不重慈愛。
7. 約拿本人仍然帶有濃厚的偤太人「純種主義」色彩。但整本約拿書透過上帝旨意臨在一個不願意承受的人身上,傳達了對這種偤太人純種主義的深刻反省,也傳達了一種舊約時代就出現的「普世主義」精神。
問題四、經文中提到以抽籤來明白上帝的意思,然而假使以現代的處境而論,產生教會領導者方式的選擇中,你覺得抽籤與選舉何者較能舉出符合上帝心意者?(先小組討論15分鐘,後全體討論)
1. 在候選人基本資格符合的前提下,以抽籤的方式決定人選,大部分時候反而是符合神的心意的。相對地,以選舉的方式為之,只是符合「人」的心意。
2. 從政治學的角度而言,民主起源的古希臘雅典的公民大會,就是用抽籤來決定符合公民資格的人,誰來擔當哪些公職。後來有政治學者進行研究,認為在設定資格限制後,以抽籤方式決定政治職務反而是一種公平的方式。
3. 以長老教會體制而言,選舉長執往往在實踐上,人們往往都是按照人的意思來決定。教會當中有許多紛爭,也往往是由於這種長執選舉的方式而起。如果以抽籤的方式來決定長執(尤其是決策者長老),可以預見,這種情況將會減少非常多。
4. 在蘇格蘭宗教改革者John Knox的年代,他們開始採用了長執的選舉。當時的情況大致是:在選舉之前務必以嚴格審慎的查核機制檢驗具有資格的候選人。選舉時,以很長的禮拜時間祈禱尋求上帝旨意,然後由會眾選舉出長執。
5. 未改革的天主教會的教宗選舉也是黑箱作業,但近數十年來,尤其是梵二之後,天主教會逐漸改革教宗選舉體制,將黑箱的成分降至最低。
問題五、以現代的處境而論,我們的『尼尼微城』在何處?假如我們如約拿受召,我們的態度又是如何?(全體討論)
1. 作為天龍國的台北城,是台灣的尼尼微。
2. 在2007年美國的次級信貸風暴當中,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美國的許多教會領袖不斷向信徒倡導「成功神學」的價值。
3. 許多無良的企業家(例如:濫用基督徒的身份,招搖撞騙,。試圖掩蓋自己所行的不公不義的事情)
4. 侍奉瑪門的心態
5. 教會體制如果缺乏良好的制衡機制(例如像特定教派,將錢和權力完全交在牧師手中),或者是任期過長,就很容易出現教會領袖腐化(貪錢、專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