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施洗者約翰來到猶太的曠野傳道。
3:2 他說:「悔改吧,因為天國快實現了!」
3:3 約翰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個人;先知說:
在曠野有人呼喊:
為主準備他的道路,
修直他要走的路徑!
3:4 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
3:5 群眾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境,和約旦河一帶來到他跟前。
3:6 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為他們施洗。
3:7 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要求受洗,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上帝的審判快要到了,你們以為能夠逃避嗎?
3:8 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悔改。
3:9 不要自以為亞伯拉罕是你們的祖宗就可以逃避審判。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夠拿這些石頭為亞伯拉罕造出子孫來!
3:10 斧頭已經擱在樹根上了,凡不結好果子的樹都要砍掉,丟在火裡。
3:11 我用水給你們施洗,表示你們已經悔改;但是,在我以後來的那一位要用聖靈和火給你們施洗。他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替他提鞋子也不配。
3:12 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穀物,把麥子收進倉庫;至於糠秕,他要用永不熄滅的火燒掉!」
耶穌受洗
3:13 ( 可 1:9-11 路 3:21-22 )
那時候,耶穌從加利利往約旦河去見約翰,要請他施洗。
3:14 約翰想要勸阻他,就說:「我應當受你的洗禮,你反而來找我!」
3:15 可是耶穌回答他:「現在就這樣做吧,因為這樣做是實行上帝的要求。」於是約翰答應了。
3:16 耶穌一受了洗,從水裡出來,天為他開了;他看見上帝的靈好像鴿子降下來,落在他身上。
3:17 接著,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他。」
成員:春生、世鴻、浩然、Terresa、Alice、麗香、友全、Tony、Betty、丁貴、Loise、Damion、秋蟾、怡政、梅芳、Savi、叔安、Mitory
◆ 觀察See
1. 在這段經文中您觀察或感受到什麼?(場景、語氣、字詞、圖像⋯等)經文中有哪些關鍵字引起您的注意?為什麼?
◆ 判斷Judge
2. 施洗者約翰在猶大的曠野傳道,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他是故意奇裝異服裝神弄鬼的社會邊緣人?或者他是猶太人基層受壓迫者的先知角色?
3. 約翰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他是傳什麼道?猶太教的道?還是耶穌後來的上帝國的道?
4. 許多該地區的基層民眾都認罪悔改,約翰都為他們施洗。為什麼對也來受洗的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就心不甘情不願地先教訓起他們一頓?
5. 約翰從血緣、惡因的角度教訓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之後,還是用水替他們施洗。卻又對他們放話說:「那後來的大能者要用聖靈與火」給他們施洗。這是什麼特殊涵義呢?
6. 耶穌堅持先接受約翰施洗的神學意義是什麼?是認罪悔改嗎?還是聖靈充滿,下定決心扛起地面上帝國的十字架?
◆ 行動Act
7. 許多人都在人生最後階段才受洗。我們是要為了回去天家而受洗?還是要為了扛起十字架而受洗?還是直接扛起十字架,接受聖靈的施洗?
綜合討論
l 約翰也不認為自己是彌賽亞,但把一個未來的盼望指給民眾
l 可能不只吃蝗蟲野蜜,許多以前的先知也這麼做
l 約翰如果要吸引人注目不會穿奇裝異服在曠野。讓。底層人民看到他吃蝗蟲野蜜也生活得下去。施洗約翰可能不是期待一個地上的國,而是期待一個形而上的上帝國。
l 約翰應該是名氣大到連法利賽人跟撒都該人都來看他怎樣。
l 約翰可能是當時的知識份子,但不被主流社會所接納,所以在曠野生活。但他的講法應該是引起當時的社會大眾的注意,認為他有聖靈保護,所以能夠在嚴苛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他可能流離失所已經很久了。
l 約翰可能對猶太教的教義做了一個思想上的改變,能夠銜接上耶穌後來所傳遞的上帝國的異象。
l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應該是上流社會的人,發現施洗約翰的信息被廣大的民眾所接受,所以也來探看。
l 第三章紀載撒都該人、法利賽人與施洗約翰的對遇,約翰竟然能夠有號召力,看起來他的言論很特別。法利賽人就是分別為聖的那群人。撒都該人雖然是祭司階級,跟當時的統治階級維持著良好的關係。撒都該人都是文字主義,只遵守律法,不承認律法之外的東西。法利賽人承認五經、律法,還相信猶太的宗教傳統。這兩種人也造成當時的百姓的困擾。當時這兩種人都是寄居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承認其地位的宗教上層階級。約翰非常敢講話。最後被殺頭。因為很敢講話所以有大批群眾聚集。天國近了,當悔改—這是歷代的先知都會傳的信息。天國在馬太福音中,是指上帝的國度在地面上的。
l 當時已經不太有先知了,約翰敢出來。
l 約翰敢斥責當時的宗教階級,罵人罵得很兇。
l 約翰不像法利賽人也不像撒都該人,馬太福音用鋪陳的方式來帶出耶穌的角色。
l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應該是作賊心虛,被約翰罵得頭低低。
l 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可能沒有接受洗禮,可能有迫於情勢去洗禮,施洗約翰要他們以行為來證明悔改。有可能我們就來洗禮吧。何妨呢。
l 不好的稻殼就是會被篩出來,最後要拿去燒。這裡意涵著審判。
l 公元第三、第四世紀時曾經只在臨終時洗禮,因為希望洗禮之後不要再犯罪。
l 水與火—出埃及時從紅海經過,象徵水的洗禮、在曠野時有火帶領。可以視為第二次的出埃及。
l 約翰的穿著表明一些事情: 法利賽人相信權威、撒都該人相信利益。他們訂出來的規則是一般老百姓不容易拿到的。約翰要表明的是沒有權力、沒有利益的人民是可以進到上帝國內的。
l 耶穌有可能是透過約翰來認證的。
l 洗禮—代表一種徹底的改變,人、身心靈都要質變。需要付出代價。耶穌受洗也是認同人民運動。也代表他的路線跟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是不一樣的。
l 耶穌受洗也是為了要扛起十字架。
l 洗禮可能是當時非暴力抗爭的一種方式,因為革命的成本太高,所以人民用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來表達抗議。
l 香港正是受到血的洗禮。
l 形式上受洗的基督徒也未必活出上帝的樣式。甚至蔣介石也是基督徒。
l 洗禮有時會是因為被信仰感動、或因為人的因素受洗。
l 神是用聖靈與火給我們施洗。我們很需要聖靈在我們的生命中即時幫助我們。聖靈在我們悔改的路上繼續幫助我們。
l 為何上帝沒有出手處理惡人—上帝最大的懲罰就是跟一個罪人永久的隔絕。死亡比起跟上帝隔絕是很小的事情。上次我們讀到屠殺嬰兒敘事,這些孩子是為耶穌犧牲的。我不是耶穌,但也有人為我犧牲。我是個很普通的人,其他人為我犧牲、為我受罪。
l 年輕的時候死掉是不是真的很悲哀呢? 可能真正悲傷的人是他旁邊的人。死亡的人是安息的。
l 死亡的人雖然肉身死了,但只要人不斷紀念他們,就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