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台北濟南教會
32:2 他們個個像避風港、躲雨洞,像沙漠中的泉源,荒野裡遮蔭的巨石。
32:3 他們的耳目要為人民張開。
32:4 他們對人民不再厭煩,卻要以同情的心行事,講話不再吞吞吐吐。
32:5 不再有人以愚拙為高尚,也沒有人稱小人為君子。
32:6 愚拙的人講話沒有意義,專想做壞事;他的一言一行都侮辱上主。他從不給飢餓的人飯吃,不給口渴的人水喝。
32:7 狡猾的人專做壞事;他用詭詐剝削窮苦人,以撒謊使貧困的人得不到應得的權利。
32:8 但高尚的人做高尚的事;他對高尚的事始終支持。
32:9 無憂無慮、過著安逸生活的婦女們哪,要留心聽我的話。
32:10 現在你們也許安逸,但明年這時候,你們要焦慮了,因為沒有葡萄可收成。
32:11 你們一向無憂無慮,過著安逸的生活;現在要恐慌了。你們要脫下衣服,用破布束腰。
32:12 你們要捶胸哀傷,因為肥沃的農場和果園都毀滅了。
32:13 在我子民的土地上,將長滿荊棘和蒺藜。你們要為從前歡樂的家庭和繁榮的城市哀哭。
32:14 王宮將荒廢,熱鬧的城市人煙絕跡,要塞和堡壘永成為野獸的洞穴。野驢要在那裡戲耍,羊群在那裡吃草。
32:15 但是上帝要再次差遣他的靈來到我們當中。荒蕪的土地將成為肥田;肥田成為茂林。
32:16 處處有正義,有公道。
32:17 因為人人行為正直;他們將永遠安居樂業。
32:18 上帝子民的家穩妥安全,無憂無慮。
32:19 (但是冰雹將降在林中,城被拆毀。)
32:20 那在水邊耕種、可以放心讓牛和驢在草場上吃草的人多麼幸福啊!
一、(觀察)
從這段經文中您觀察到什麼? (場景、氛圍、事件、關鍵詞…等)您觀察到哪些奇特、不尋常的字句,引起您的注意力﹖您會想要對經文提出什麼問題﹖
v1有一天,將有以正義掌權的國王和公平治國的領袖出現。「有一天」想到悲慘世界中的歌詞「有一天」,我們都期待新天新地的來到,台灣獨立的來到。經文提到是對正義統治者的期待,但我其實對於正義的統治者期待並不高,因為其實每個人能做的都很有限,比如梅克爾在這次選舉,其黨的得票率卻是最低,人民已經沒有像過去一樣支持她的政黨。我們應該期待領袖出現,還是其實可以去想我們自己可以怎麼做?
v20那在水邊耕種、可以放心讓牛和驢在草場上吃草的人多麼幸福啊!提到耕種的人、農民是很幸福的,覺得很有意思。
v6-7愚拙的人講話沒有意義,專想做壞事;他的一言一行都侮辱上主。他從不給飢餓的人飯吃,不給口渴的人水喝。狡猾的人專做壞事;他用詭詐剝削窮苦人,以撒謊使貧困的人得不到應得的權利。中提到「狡猾的人」,這部分或許是作者看到當時做君王的人的品性問題,不好的王可能帶給人民許多的苦難。也提醒我們想到民主時代的領袖應該要有哪些特質,我們應該提出來。
v15但是上帝要再次差遣他的靈來到我們當中。荒蕪的土地將成為肥田;肥田成為茂林。有了「靈的幫助」前後段因此有不同的發展,似乎往好的方面發展。也想到31:3埃及人並不是神;他們不過是人。他們的馬又不是神駒。上主一伸手,強國也要瓦解,它所扶助的弱國也要滅亡;兩者同歸於盡。提及靈的幫助的重要性。但v19又有穿插跳躍(但是冰雹將降在林中,城被拆毀。)反映了以賽亞先知表達的風格,或也有可能是編輯過的。
v9 無憂無慮、過著安逸生活的婦女們哪,要留心聽我的話。女性就沒有憂慮嗎?是否歧視女性?
二、(判斷)
32:1-8 公義執政的領袖與公平掌權的領導階級如何成為人民的安慰﹖帶來哪些新的氣象﹖比較以賽亞書11:1-10,這段經文有什麼相同或相異之處﹖在當代世界的處境中有哪些人渴望這樣的避難所﹖以賽亞先知的信息如何能夠帶來盼望﹖
雖然前述提到不能期待統治者,不過蔡英文上台情況確實有好一點。v3他們的耳目要為人民張開。這裡想到香港人民對新政的渴望,在台灣的我們渴望這樣的領導嗎?還是覺得那是遙不可及?
或是這一段也可能是在討論彌賽亞嗎?主再來,或主臨到時的意象。
ch11帶出類似啟示錄的盼望,類似新天新地。兩章的共同點是寄望出現好的統治者。若與新約相比,舊約較偏重君權神授,把對於統治良善治理,放在對君王的期待上。新約不再期待君王,放在個人跟隨主的部分,建立內心聖潔的國度。所以新約才有:「凱薩歸凱薩,上帝歸上帝」的話。
而看到這一段舊約,想到了西方與中國的民主議題。在中國的部分,中國到底有沒有民主?想到了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雖然抨擊君主專制體制,但還是期待有一位好的君王。書中提出「公天下」的想法,覺得良好的君王是把國家當成大家的。黃宗羲認為秦朝統治天下以後,天下已經成為君王私家財產。對比這一段,壞王其實都沒有為人民著想。因此好王應該是以民為本。但聖經這裡不只是以民為本,而是要有跟隨主的君王,以神為本的良善統治。
在西方的部分,則想到.歐洲人文主義者Erasmus vs.馬基維利的《君主論》以聖經舊約的標準來教導君王。Erasmus認為好君王要有好的德性品行,馬基維利《君主論》卻提出獅狐哲學,提出國家面對外力時,君王應該要如獅子捍衛國家的完整(此為國家完整性概念出處),並發揮狐狸的心機以外交維繫國家。而以賽亞的教導似乎比較偏向前者。但我們現在應思考這兩者之間的張力,如川普對共產主義很強悍其實是受人肯定的。因此什麼樣的情況,君主應該要善待人民,何時又應該強悍?
人民素養不夠,就選不出合適的領導者。教會也是,有什麼樣的信徒,就會選出什麼樣的長執。而或是有時只能選相對比較好的,如何選出心目中理想的領導者,或許其實並不存在。
v3提醒君王要成為能聽見人民的人,而人民也能聽見、看見真相。轉型正義過程中的檔案開放,也是一種耳朵開啟。威權時期,人民的耳朵關起來了,而開放檔案使得以前看不到的事情能被看見。v2他們個個像避風港、躲雨洞,像沙漠中的泉源,荒野裡遮蔭的巨石。想起過去威權時期,長老教會成為人民的避難所,又如現在濟南教會幫助香港人建立禮拜和團契。
先知將對君王的渴望灌注在人民心中,所以人民才會對現狀產生不滿。君王與人民的關係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如習近平統治之下人民越來越安靜。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國家。
我們應深刻思考台灣人的民族性,為何台灣社會能經歷過這麼多的殖民統治?如果沒有協力者,這些力量進得來嗎?台灣作為一個海洋民族,沒有包袱,這是正面的,容易達到平等。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是移民社會,有移民性格,與美國類似。但負面來說,就是太務實了,沒有原則,沒有堅持。我們的內賊上至將軍,下至庶民老百姓,我們的國民性到底是如何?是否有建立公民宗教的必要性?或許可以借用基督教信仰的一些元素,建立台灣民族的主體性格。
在五十幾歲這個年齡層中支持中國是最多的,可能是被灌注了蔣介石的靈。原住民區域主要都是支持國民黨,也是值得深思。或許是過去對民進黨來說,原住民的選票不用在意,因此並未深耕,因此原住民投給國民黨會有小福利。對於原住民而言,或許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不能解決他們的困境,因此他們心中存有一種絕望的惡靈。但近期發現在小部分的選區,民進黨的選票還是有成長。
在昨天的「台灣主權獨立宣言30週年紀念研討會」研討會之後,我們有提到國防部的舊思維舊本質,不能真正保護台灣。
我認為Savi老師昨天提的本土神學論述很棒,很有包容性和靈性,可以進一步為長老教會建構一套更新更棒的論述,代表新世代和新思維,突破以往框架。
三、(判斷)
32:9-14 以賽亞先知這裡提到的婦女可能指的是那些人﹖婦女在當時如何能聽見先知性的話語﹖女性在當時的地位如何﹖如果她們聽見先知性的話語而悔改,可能會有影響力嗎﹖如果她們沒有任何影響力,為何先知要對婦女說話﹖
v9當時的婦女有這樣生活悠閒的地位嗎?或是是指上層婦女?專業哀哭者?結束他們的工作之後就覺得沒事了。他們的哀哭是為私人的事情,不是為國家哀哭。而如果是上層婦女,先知什麼時候會接觸到上層婦女?
本章討論信仰的重要主題:「公義」,去探討信仰中的公義為何?當時耶路撒冷的女子地位較低,可能先知形容一個景象,國家好的時候,女性都是無憂無慮,因為女性是附屬於男性,男性好他們就跟著幸福。而這裡所描寫的或許是,雖然現在看起來是太平,但接下來可能就會不好。公義是法庭的用詞,國王是審判官,要施行公道,將法碼放在天平上。在此先知看到的國王都是沒有公義,不夠格做法官。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天平已經傾斜,公義能夠補滿嗎?台灣的轉型正義要快點做,就要快點將公義能補完。理解真相也是將公義補滿。
在教會中其實也有在暗夜中哭泣的人,需要我們關心其正義。
雖然聖經中的女性地位可能不高,但如列王紀的戶勒大、士師記的底坡拉、第一個女先知米利暗、最後一個女先知亞拿,雖然他們比較沒有留下傳遞神旨意的紀錄,但確實有這些女先知。而除了這些例子,也有太后掌權的記載。
四、(判斷)
32:15-20 「上帝的靈澆灌」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復興﹖哪些人能夠領受上帝的靈﹖如何領受﹖試著檢視生活中的處境(個人或群體),有沒有哪一塊土地已經荒蕪﹖再試著想像上帝的靈澆灌,讓荒蕪的田地成為肥沃的田園、茂林―您會有怎樣的感受﹖
公義就是天秤的法碼,教會內有一些沒有很公義的事情,比如同志在外有專法,但在教會內部還是對他們很不公平。教會有很多人流失,就是因為教會沒有認真處理一些議題。,很需要上帝的靈,澆灌荒蕪的心田,變成豐富的心靈,使得靈性的甦醒。
在先知的信息中有盼望,雖然我們的環境有許多困境,比如三、四十年前,白色恐怖時代是恐懼的靈,大家都不敢講什麼話,但是慢慢的,長老教會的宣言,或多或少都是帶有先知性的行動,也是一種上帝的靈的澆灌,在時空背景之下勇敢發言。其實發表人權宣言後,內政部連續幾個月發函長老教會,要糾正長老教會的宣言,參考:
http://www.laijohn.com/PCT/Statements/1978-humanrights-b.htm
發表人權宣言時,如高俊明牧師等都寫好遺書,即使在這樣恐懼的靈之下,他們還是願意寫,也許他們對台灣感到沮喪,但他們的行動就像上帝的靈澆灌於台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三、四十年前或許哀莫,但沒有心死。我們現在環境改變,或許我們需要的是新的靈澆灌,讓我們的內在再次甦醒。先知讓我們看到,上帝的靈在澆灌。
我們需要更多的靈修默想(meditation),如李登輝前總統在許多的危機時,也都會靜下來禱告,有上帝靈的人,就是能在混亂當中心如止水,當上帝的靈澆灌下來,使你浸淫在其中,很堅定自己的原則而不會迷失在靈修中可以尋找到上帝,與上帝的連結。讀經如果讀不到靈裡面,就無法講出來跟別人分享,如果沒有靈,那些東西都只是知識。
集體的部分,台灣的社會要如何有上帝的靈?日本明治維新有三大標的:「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文明開化就是靈,中國前兩者都有,但最後一個缺乏,所以只會讓人覺得是野蠻人。靈就是國家社會的文化底蘊,台灣要找回過往的藝術成果,打造國家主權,必須注意國家哪些地方還是荒蕪的。個人與社會都有靈的澆灌,才能打造新國度、打造文化底蘊。讓新的一輩的人,繼續打造台灣本土神學。
人權宣言提出時,其實教會內部也很衝突,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但通過後大家就接受了。其實長老教會過去關心社會只有少部分的人,今天其實就是這少部分的人如何影響了長老教會與台灣社會。或許不起眼的婦女也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期待聖靈的澆灌也一起幫助女性。女性的柔性力量更能度過苦難,如面對耶穌的死,他們還有力量能夠去墳墓,因此他們經歷到最早的復活力量。
五、(行動) 今天的經文給您怎樣的啟發﹖如何影響您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
六、(行動) 我們期待生命中的荒蕪之地被上帝的靈澆灌而變成肥沃的田園、茂林嗎﹖如果是,我們要採取哪些行動來回應先知所帶來的盼望信息﹖如果無法有這樣的期待或行動,可能有哪些因素(心理、靈性、環境…等)阻礙了我們領受先知的信息﹖我們願意將這些帶到上帝的面前嗎?
明治維新的推動者,很多是受到內村鑑三的影響,他是被體制開除的人,也是無教會主義者,他每天到上野公園演講。將基督教的精神帶入日本,對日本文化有很深刻的反思。
內村鑑三、新渡戶稻造都受克拉克老師影響成為基督徒,他們的同學還有植物學大師宮部金吾、八田與一的老師土木工學家廣井勇。這些札幌農學校畢業生 是很小的一群人,卻對日本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雖然日本基督徒還是很少。《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作者矢內原忠雄(曾擔任兩次東京大學校長),以及前一任的南原繁,也都是內村的學生。
教會中不一定都是聖潔的集合體,教會外的人可能更有基督的樣子;教會內可能俗者更俗,基督的精神要去靈裡面找,在生活微小之處可以實踐基督的精神。
無教會主義者植村正久牧師,牽線台灣議會起願運動,使請運運動人士得以到日本會見首相。他提到日本的武士道也與歐洲的騎士精神一樣,透過他的推薦,上與二郎牧師來台灣擔任濟南教會牧師,上與二郎牧師後來也參與霧峰林家推動的夏季學校,上牧師、林茂生博士都是宗教領域的講師,將信仰帶入社會運動。
植村正久相關研究文章: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2-0907200614445400
http://pojbh.lib.ntnu.edu.tw/artical-3522.htm
http://ir.ndhu.edu.tw/bitstream/987654321/4443/1/8-149-172.pdf
無教會主義者不是不要教會,而是不要被教會既定的體制框住,思想要奔放,要能對話。查經班也是無教會主義者,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經驗去認識、詮釋聖經的話語,很鼓勵大家分享,對於聖經的理解會更開闊。
處境查經班也是無教會主義的延續,無教會主義很強調聖經,圍繞此文本來分享、對話。
上帝的靈也是透過群體臨在在我們當中。
如果我們不行動,也可以想一下是哪些原因阻礙了我們的行動;透過先知的話使我們能明白內心荒蕪的田地、缺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