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士師記2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31(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查經進度:士師記2

耶和華的使者在波金

2:1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說:「我領你們從埃及上來,帶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曾說:『我永不廢棄我與你們的約。


上主的天使在波金

2:1 上主的天使從吉甲波金,對以色列人民說:「我領你們離開埃及,帶你們到我許諾給你們祖先的土地。我曾經說過,我絕不廢除和你們訂立的約;
2:2 你們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你們為何這樣做呢!
2:2 你們絕不可跟當地的居民締結任何條約。你們要拆毀他們的祭壇。可是,你們沒有照我的話做,偏偏做了我不允許的事。
2:3 因此我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 [ 2.3] 「肋下的荊棘」:原文是「肋旁」;原文另譯「敵人」。),他們的神明必成為你們的圈套。』」
2:3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往前推進的時候,我不把那地的居民趕走。他們要成為你們的仇敵;他們的神明要誘你們陷入羅網。」
2:4 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些話的時候,百姓放聲大哭。
2:4 上主的天使說完這話,以色列人民都大哭起來,
2:5 於是他們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 [ 2.5] 「波金」意思是「哭」。),並在那裏向耶和華獻祭。
2:5 因此那地方叫波金。他們在那裡向上主獻祭。


約書亞去世

2:6 約書亞解散百姓,以色列人回到自己的地業,佔各自的地。


約書亞去世

2:6 約書亞遣散以色列人民,他們就各去佔據自己分得的土地。
2:7 約書亞在世的日子和他死了以後,那些見過耶和華為以色列所做一切大事的長老還在世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
2:7 約書亞在世的時候,以色列人民都事奉上主;他死了以後,那些親眼看見上主為以色列所做一切奇事的長老們還活著的時候,人民仍然事奉上主。
2:8 耶和華的僕人,的兒子約書亞死了,那時他一百一十歲。
2:8 上主的僕人—的兒子約書亞一百一十歲的時候死了;
2:9 以色列人把他葬在他自己地業的境內,以法蓮山區的亭拿‧希烈,在迦實山的北邊。
2:9 他被安葬在自己的土地,在迦實山北邊以法蓮山區的亭拿‧西拉
2:10 那世代的人也都歸到自己的列祖。後來興起的另一世代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他為以色列所做的事。
2:10 那一代的人都死了以後,下一代的人卻不知道上主以及他為以色列人民所做的一切事。


以色列離棄耶和華

2:11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


以色列離棄上主

2:11 後來,以色列人民得罪上主,開始拜巴力。
2:12 他們離棄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去隨從別神,就是四圍列國的神明,向它們叩拜,惹耶和華發怒。
2:12 他們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的上主—他們祖先的上帝,去拜別的神,就是他們周圍各國的人所拜的神明,激怒了上主。
2:13 他們離棄了耶和華,去事奉巴力亞斯她錄
2:13 他們離棄上主,去拜巴力和亞斯她錄
2:14 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又把他們交給四圍仇敵的手中( [ 2.14] 「交給…手中」:原文是「賣給…手中」;本卷書下同。),以致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也不能站立得住。
2:14 因此,上主向以色列發烈怒,把他們交在掠奪他們的人手裡,交給四周的敵人,使以色列人不能再抵抗敵人。
2:15 他們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的手都以災禍攻擊他們,正如耶和華所說的,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就極其困苦。
2:15 以色列人每次出戰,上主都照自己所發的誓敵對他們。他們遭遇極大的苦難。
2:16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之人的手。
2:16 於是,上主為以色列人指派士師來領導他們,解救他們脫離侵略者。
2:17 然而,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別神而行淫,向它們叩拜。他們列祖所行的道,所聽從耶和華的命令,他們都速速偏離了,並不照樣遵行。
2:17 但是以色列人民不聽從他們的士師,叛離上主,去拜別的神明。他們的祖先遵行了上主的命令,但是這新的一代很快就不照樣遵行。
2:18 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耶和華與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耶和華因他們受欺壓迫害所發出的哀聲,就憐憫他們。
2:18 每當上主指派士師給他們,上主就與那士師同在,在他活著的年日救人民脫離仇敵。上主因他們受苦、受欺壓的哀聲而憐憫他們,
2:19 但士師一死,他們又轉去行惡,比他們祖宗更壞,去隨從別神,事奉叩拜它們,總不放棄他們的惡習和頑梗的行為。
2:19 可是,一旦那士師死了,人民就故態復萌,過腐敗的生活,並且比上一代的人更厲害。他們去服事別的神,拜別的神,不放棄邪惡頑抗的行為。
2:20 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發作,說:「因為這國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當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
2:20 於是上主又向以色列發怒,說:「既然這人民違背了我命令他們祖先遵守的約,不聽從我,
2:21 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國,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任何一個,
2:21 我也不把約書亞死的時候還留在這地的各族趕出去。
2:22 為要藉此考驗以色列是否肯謹守遵行耶和華的道,像他們列祖一樣地謹守。」
2:22 我要用他們來考驗以色列人民,看他們是否像他們祖先一樣遵行我的道路。」
2:23 耶和華留下那些國家,不將他們速速趕出,也不把他們交在約書亞的手中。
2:23 因此,上主准許那些民族留在這塊土地上,沒有把他們交給約書亞,也沒有在約書亞死後迅速把他們趕出去。


📖 經文背景(士師記 2章簡述)

士師記第2章是一段神對以色列人不忠誠的回應。天使責備他們未遵守與神的約,接著敘述百姓如何離棄神、轉向外邦神明,導致他們被敵人壓迫,神則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這一章也點出了一個關鍵循環:「悖逆 → 壓迫 → 呼求 → 拯救 → 再次悖逆」。


🪞 1. 觀看 See:觀察經文與當下處境

  • 你從這段經文中看到了怎樣的歷史處境?有哪些重複出現的行動或模式?

  • 以色列人與神的關係在這章中發生了什麼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 今天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有什麼事情讓我們「與神的約」逐漸疏離?

  • 你有沒有看見在我們教會或群體中,也出現了屬靈遺忘或信仰妥協的情形?


⚖️ 2. 判斷 Judge:從信仰角度辨識問題與價值

  • 以色列人「未將神所吩咐的完全行出來」,這對我們今天的信仰有什麼提醒?

  • 這段經文揭示了神怎樣的性情與作為?祂對人悖逆的態度是什麼?

  • 這種「屬靈的遺忘與偏離」是怎麼發生的?我們生活中有什麼價值觀或習慣,可能導致這樣的狀況?

  • 當神興起士師拯救百姓時,你怎麼理解神的憐憫與公義並存?

  • 我們如何在當代的處境中,忠心地活出與神的約?


🛠️ 3. 行動 Act:實踐信仰與群體轉化

  • 這段經文激勵你在生活中做出什麼具體改變?有沒有需要悔改的地方?

  • 作為一個小組/團契,我們能怎麼彼此提醒與扶持,不陷入信仰冷淡或妥協?

  • 有哪些行動能幫助我們持續記得神的作為,避免屬靈的遺忘?(如:見證、紀念日、靈修習慣等)

  • 是否有神呼召你成為某種「屬靈的士師」?在你的家庭、工作或教會中帶來改變?

  • 我們可以如何影響下一代,使他們不「不認識耶和華,也不知道祂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參2:10)?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士師記1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24(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查經進度:士師記1

猶大和西緬支族俘虜亞多尼‧比色

1:1 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上主:「我們當中哪一個支族該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1:2 上主回答:「猶大支族要先去。我要把這塊土地交在他們手裡。」
1:3 猶大族人對他們的兄弟西緬族人說:「請跟我們到那已分配給我們的土地,一起去征服迦南人,然後我們就跟你們到分配給你們的土地去。」於是西緬
1:4 猶大支族聯合去打仗;上主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裡。他們在比色殺了一萬人,
1:5 並且在那裡遇到亞多尼‧比色,就跟他作戰。
1:6 亞多尼‧比色逃跑了;他們追他,俘虜了他,把他手腳的大拇指砍掉。
1:7 亞多尼‧比色說:「曾經有七十個王被我砍斷手腳的大拇指;他們在我桌子底下撿丟棄的食物。現在上帝照著我所做的報應我了。」他被帶到耶路撒冷,死在那裡。


猶大支族征服耶路撒冷和希伯崙

1:8 猶大族人攻打耶路撒冷。他們佔領了那城,殺了城裡的居民,並且放火燒城。
1:9 他們接著又攻打住在山區、山腳下,和南部乾旱地帶的迦南人。
1:10 他們也攻打住在希伯崙城的迦南人(希伯崙從前叫基列‧亞巴),擊敗了示篩亞希幔,和撻買族的人。


俄陀聶征服底璧城

1:11 ( 書 15:15-19 )
猶大族人從那裡攻打底璧的居民;這城以前叫基列‧西弗

1:12 猶大族人迦勒說:「誰攻下基列‧西弗,我就把我女兒押撒嫁給他。」
1:13 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攻取了那城;於是迦勒把女兒押撒給他作妻子。
1:14 結婚那一天,俄陀聶慫恿押撒向她父親要一塊田地。押撒下了驢,迦勒就問她要什麼,
1:15 她說:「請給我一件禮物;我要一些水泉,因為你給我的土地是乾地。」於是迦勒把上泉下泉都給了她。


猶大和便雅憫支族的勝利

1:16 摩西岳父的後代是基尼人;他們跟猶大人一起從棕樹城到亞拉得以南的猶大荒野,住在亞瑪力人當中。
1:17 猶大族人跟他們的兄弟西緬族人上去,聯合擊敗了住在洗法城的迦南人,把那城全部摧毀,叫它做何珥瑪
1:18 上主幫助猶大族人,他們就佔領了山區,但沒有佔領迦薩亞實基倫以革倫,和這些城周圍的土地。這些住在沿海的人有鐵戰車,所以猶大人無法把他們趕出去。
1:19 併於上節
1:20 照著摩西的命令,迦勒得了希伯崙;他把亞衲後代的三族趕出城。
1:21 便雅憫族人沒有把住在耶路撒冷耶布斯人趕出去,所以耶布斯人直到今天一直跟便雅憫人住在那裡。


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族征服伯特利

1:22 以法蓮瑪拿西支族去攻打伯特利城;當時這城叫路斯。上主幫助他們。他們派探子到城裡去;
1:23 併於上節
1:24 探子看見一個人從城裡出來,就問他:「請告訴我們怎樣進城,我們不傷害你。」
1:25 那人告訴了他們。於是以法蓮瑪拿西族人殺死城裡所有的居民,只留下那人和他的家人。
1:26 後來,那人到人的土地,在那裡建了一座城,叫它做路斯;這城到現在仍叫這名。


以色列人沒趕出去的人民

1:27 瑪拿西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伯‧善他納多珥以伯蓮米吉多,和附近村莊的居民趕出去;迦南人繼續住在那裡,沒有退讓。
1:28 以色列人強盛後,他們強迫迦南人服苦役,但是沒有把他們全部趕走。
1:29 以法蓮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基色城的迦南人趕出去,所以迦南人繼續跟他們住在一起。
1:30 西布倫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基倫拿哈拉城的居民趕出去,所以迦南人繼續住在那裡,但是被西布倫人奴役。
1:31 亞設族人沒有把住在亞柯西頓亞黑拉亞革悉黑巴亞弗革,和利合的居民趕出去。
1:32 他們跟這些當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沒有把他們趕出去。
1:33 拿弗他利族人沒有把住在伯‧示麥伯‧亞納城的居民趕出去。他們跟當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但強迫這些人服苦役。
1:34 亞摩利人把族人逼上山區,不准他們下到平原來。
1:35 亞摩利人繼續住在亞雅崙沙賓,和希烈山;可是以法蓮人和瑪拿西人征服了他們,強迫他們服苦役。
1:36 以東人的邊界從亞克拉濱隘口開始,在西拉北邊。


根據《士師記》第1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一、觀看(See)— 觀察經文與當代處境

這一部分幫助組員對經文與現實生活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感受。

  1. 經文中哪些支派聽從神的引導去征戰?他們有什麼成功或失敗?

  2. 你注意到哪些支派沒有完全趕出敵人,而是選擇讓他們住在當中?經文怎麼描述這樣的決定?

  3. 這段歷史給你什麼樣的「現場感」?你可以想像以色列人面對怎樣的壓力與挑戰?

  4. 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以色列人,你會有什麼掙扎或想法?

  5. 在我們的社會或教會中,有沒有類似「沒有趕出敵人」的情況?是什麼?


⚖️ 二、判斷(Judge)— 分析與屬靈反思

這部分帶領組員進入神學反思,並將經文與信仰價值對話。

  1. 以色列人選擇與迦南人同住,而非完全順服神的吩咐,你覺得這是「策略性的忍讓」還是「屬靈的妥協」?為什麼?

  2. 這段經文讓你看見人如何對神的命令選擇性地服從?今天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

  3. 神當初為什麼要求以色列人要「完全趕出」這些族群?這樣的命令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屬靈的意義?

  4. 你認為我們信仰生活中,有哪些「該除掉卻留下」的東西?可能是習慣、價值觀、人際關係…?

  5.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辨「文化的融入」與「屬靈的妥協」?


🛠️ 三、行動(Act)— 應用與實踐

這部分引導組員從經文中領受具體的行動挑戰。

  1. 神呼召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祂今天對我們也有什麼呼召?你正面對哪些信仰上的「迦南人」?

  2. 你願意在哪一個領域開始學習「完全順服」神?是時間管理、人際關係、金錢、服事、或其它?

  3. 這週你可以採取一個具體行動來清除「屬靈的偶像」或「信仰的妥協點」嗎?(請舉例)

  4. 有沒有哪些屬靈夥伴可以和你一起禱告、彼此提醒、同行?你願意主動邀請他們一起嗎?

  5. 為什麼「徹底順服」雖然困難,但值得?你願意為此做出什麼樣的調整?



2025年3月17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28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17(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查經進度:使徒行傳28
在馬耳他島
28:1 我們獲救上岸後才知道那島叫馬耳他
28:2 島上的居民對我們很友善。當時因下雨,天氣又冷,他們就生火,接待我們。
28:3 保羅撿來了一把柴,放在火中。有一條毒蛇受不住熱,鑽了出來,纏住他的手。
28:4 島上的人看見那條蛇懸在保羅手上,彼此說:「這個人一定是殺人犯,雖然從海裏被救了上來,天理還是不容他活著。」
28:5 可是保羅把那條蛇抖在火裏,自己沒受絲毫傷害。
28:6 大家等著要看他的手腫起來,或是突然仆倒死去;可是等了好久,看不出他有甚麼異樣,就改變念頭,說:「他是神明!」
28:7 距離那地方不遠,酋長部百流有一片田產。他歡迎我們,誠意款待我們三天。
28:8 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在床上,保羅到他的臥室去,為他禱告,按手,治好了他。
28:9 這一來,島上所有的病人都來了,也都得到醫治。
28:10 他們送給我們許多禮物;開船的時候又把我們途中所需要的東西送到船上。

從馬耳他到羅馬

28:11 過了三個月,我們搭上一條從亞歷山大來的船;這條船名叫「雙神號」,是停在那海島過冬的。
28:12 船到了敘拉古,我們在那裏停留三天,
28:13 然後再開船,到了利基翁。第二天有南風,所以兩天內我們就到了部丟利
28:14 在那裏遇見一些信徒;他們邀請我們停留了七天。就這樣,我們到了羅馬
28:15 羅馬的信徒們聽到我們抵達的消息,就到亞比烏市場和三館來迎接我們。保羅一看見他們就感謝上帝,更加壯膽。

保羅在羅馬

28:16 我們到了羅馬之後,保羅得到准許,跟看守他的那個兵士住另外一個地方。
28:17 過了三天,保羅約當地猶太人的領袖相見。他們來了,保羅對他們說:「同胞們,雖然我沒有做甚麼冒犯同胞,或是違背祖宗規矩的事,我竟在耶路撒冷被囚禁,又被解交羅馬當局。
28:18 他們審問我,可是找不出我有甚麼該死的罪,有意要釋放我。
28:19 但是猶太人反對,迫不得已,我只好上訴於皇帝,並不是我對同胞有甚麼要控告的。
28:20 為了這個緣故,我要求跟諸位見面談談。我之所以帶著這鎖鍊,原是為了以色列人所盼望的那一位。」
28:21 他們對保羅說:「關於你的事,我們並沒有從猶太接到任何信件,也沒有同道從那裏帶甚麼消息來,或是說你甚麼壞話。
28:22 但是,我們想聽聽你的意見,因為我們知道,你所屬的這一門教派是到處受人攻擊的。」
28:23 於是,他們跟保羅約定聚會的日子。那天到保羅住處來的人很多;從早到晚,他向他們講解上帝國的信息。他引證摩西法律和先知書,要他們信耶穌。
28:24 對於他所說的話,有的信,有的不信。
28:25 他們彼此不能同意,就散開了。未散之前,保羅說了一句話:「聖靈藉著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的祖宗說過的話是不錯的!
28:26 以賽亞說:
你去告訴這人民:
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看了又看,卻看不見。

28:27 因為這人民心智閉塞;
他們塞住了耳朵,
閉上了眼睛。
不然,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
耳朵也會聽見,
心裏領悟,回心轉意,
我就治好他們。」

28:28 於是保羅說:「所以,你們應當知道,上帝拯救的信息已經傳給外邦人了。他們倒是會聽的!」
28: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住了兩年。凡來訪問的人,他都接待。
28:31 他大膽地宣揚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受到甚麼阻礙。
28:29 (有些古卷加29節「保羅說了這話後,那些猶太人就走了﹔他們中間發生了劇烈的爭辯。」)


根據《使徒行傳》第28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使徒行傳 28 章:處境查經法(See-Judge-Act)

🔍 觀看(See):觀察經文,理解故事

  1. 在第28章的開頭,保羅和其他人因船難來到馬耳他島,當地人對他們的態度如何?這顯示出什麼樣的文化或人性的特質?(28:1-2)
  2. 當毒蛇咬住保羅時,人們如何反應?後來他們的看法又如何改變?(28:3-6)這段故事與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情境類似?
  3. 保羅如何在馬耳他服事當地人?他的行動帶來了什麼影響?(28:7-10)
  4. 當保羅抵達羅馬時,他如何繼續他的事工?他與猶太人和其他人分享了什麼信息?(28:17-31)

⚖️ 判斷(Judge):反思信仰,理解屬靈意義

  1. 保羅面對困境時(船難、毒蛇、囚禁),他的反應顯示了什麼樣的信仰態度?這對我們的信仰生活有什麼啟發?
  2. 馬耳他人最初的誤解(認為保羅是罪人或神明)提醒我們,人在判斷事情時常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如何學習用上帝的眼光看待人和環境?
  3. 保羅在羅馬繼續傳講神的國,雖然環境不理想,但他仍「放膽傳講」(28:31)。我們在什麼處境下需要這種勇敢的信仰?
  4. 經文最後說「福音傳到外邦人,他們必聽受」(28:28)。今天福音如何在我們的世界中傳開?我們是否也願意成為傳福音的使者?

🚶‍♂️ 行動(Act):實踐信仰,回應上帝的話

  1. 在我們的社區或生活中,是否有像馬耳他島的機會,讓我們去服事和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們可以怎樣行動?
  2. 我們是否曾經錯誤地判斷別人?今天我們如何學習以愛和恩典來對待他人,而不是憑外表或環境作出評斷?
  3. 面對困難或挑戰時,我們是否能像保羅一樣,仍然堅持信仰並見證福音?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成長,才能更有信心地活出基督的樣式?
  4. 這週,我們可以做什麼實際行動,來回應28章的學習?(例如:關心一位困境中的朋友、向一個未信主的朋友分享信仰、參與服事或宣教行動)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26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3(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Discord 查經班紀錄:
https://discord.gg/J2fPXWZA
查經進度:使徒行傳26
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自辯
26:1 亞基帕保羅說:「准你為自己申辯。」 保羅就伸手為自己申辯:
26:2 亞基帕王啊,我今天得以在你面前,為猶太人所控告我的一切事申辯,實在覺得萬幸!
26:3 更可幸的是你對於猶太人的規矩和爭論的問題都很熟悉。因此,我求你耐心垂聽我的申訴。
26:4 「我自幼至今是怎樣的一個人,猶太人沒有不知道的。有生以來我就生活在本國人民當中,居住在耶路撒冷
26:5 如果他們肯為我作證,他們知道我從起初就屬於我們宗教中最嚴格的法利賽派。
26:6 現在我站在這裡受審,是因為我對上帝向我們祖先所應許的存著盼望。
26:7 這應許是我們十二支族全體同胞日夜敬拜上帝所盼望得著的。王啊,正是為了這個盼望,我才被猶太人控告!
26:8 可是,你們這些猶太人,為什麼不相信上帝使死人復活是一件可能的事呢?
26:9 「我從前也相信應該盡力反對拿撒勒人耶穌。
26:10 我在耶路撒冷就這樣做了。我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把許多信徒抓來坐牢;不但這樣,他們被判處死刑,我也贊成。
26:11 此外,我在各會堂多次對他們用刑,強迫他們放棄信仰。我非常厭恨他們,甚至到國外的城市去迫害他們。」

保羅敘述歸主的經過

26:12 ( 9:1-19  22:6-16 )
「有一次,我帶著祭司長給我的權柄和命令往大馬士革去。

26:13 王啊,約當正午,我在途中看見一道光,比太陽的光還要強烈,從天空照射在我和同行的人周圍。
26:14 我們都仆倒地上。我聽見一個聲音,用希伯來話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迫害我?你像牛用腳踢主人的刺棒,反而傷了自己。』
26:15 我就問:『主啊,你是誰?』主說:『我是你所迫害的耶穌。
26:16 起來,站著!我向你顯現,是要指派你作我的僕人。你要見證今天所看見關於我以及將來我要指示你的事。
26:17 我要從以色列人和外邦人手中救你出來,差遣你到他們中間去。
26:18 你要開啟他們的眼睛,使他們從黑暗轉向光明,從撒但權勢下歸向上帝,好使他們因信了我而蒙赦罪,並且在上帝的子民中有他們的地位。』」

保羅敘述他的工作

26:19 「因此,亞基帕王啊,我沒有違背從天上來的異象。
26:20 我先在大馬士革耶路撒冷,然後在全猶太和外邦人當中勸勉他們,必須悔改歸向上帝,所作所為也要符合悔改的心志。
26:21 為了這個緣故,當我在聖殿裡的時候,猶太人抓住我,想要殺我。
26:22 可是,直到今天,我蒙上帝幫助,能夠站在這裡,向所有高貴和低微的人作見證。我所說的也就是先知和摩西所說將要發生的事,
26:23 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首先從死裡復活,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宣布拯救的亮光已經臨到。」
26:24 保羅這樣為自己申辯;非斯都大聲對他喊叫:「保羅,你瘋了;你的大學問使你精神失常了!」
26:25 保羅說:「非斯都大人!我並沒有發瘋;我所說的話是真實無偽的。
26:26 王也知道這些事,所以我對王大膽直言;相信每一件事王都注意到了,因為這些事是人人都知道的。
26:27 亞基帕王啊,你相信先知嗎?我知道你是相信的!」
26:28 亞基帕保羅說:「你想用幾句話就說服我作基督徒嗎?」
26:29 保羅回答:「無論話多話少,我向上帝所求的,是你和所有今天在這裡聽我說話的人都會像我一樣,只是別像我帶著這些鎖鍊!」
26:30 於是王、總督、貝妮絲,和其他的人都站起來。
26:31 他們退出之後,彼此說:「這個人並沒有犯什麼該死或該囚禁的罪。」
26:32 亞基帕非斯都說:「要是這個人沒有向皇上上訴,他早就被釋放了。」


根據《使徒行傳》第26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經文背景:使徒行傳 26 章

這章記載了保羅在亞基帕王面前的申辯,他分享自己如何從逼迫基督徒的法利賽人,轉變為耶穌的使徒,並見證基督的復活和福音的大能。


🔍 1. 觀看(See):觀察經文

目標: 幫助小組成員細讀經文,發現重要細節。

  • 保羅是如何描述自己過去的信仰與行動?(26:4-11)
  • 在大馬士革路上發生了什麼?這如何改變了保羅?(26:12-18)
  • 保羅如何向亞基帕王見證耶穌?他的核心信息是什麼?(26:19-23)
  • 亞基帕王和非斯都的反應如何?(26:24-29)

⚖ 2. 判斷(Judge):反思與信仰連結

目標: 幫助小組思考經文如何與自身信仰和處境相關。

  • 保羅的生命改變帶來哪些挑戰?我們是否曾因信仰而面臨困難?
  • 保羅勇敢見證基督,即使可能付上代價。今天我們是否願意在生活中見證基督?
  • 亞基帕王聽了保羅的見證後,似乎有所感動,但卻沒有做出決定(26:28)。在信仰的道路上,我們是否有時猶豫不決?為什麼?
  • 如果你是當時的亞基帕王或非斯都,你會如何回應保羅的見證?

🚀 3. 行動(Act):實踐信仰

目標: 幫助小組採取具體行動,回應經文的挑戰。

  • 個人行動: 這週,你可以如何更勇敢地見證基督?(例如:分享見證、在職場活出信仰)
  • 小組行動: 小組可以如何支持彼此,在困難中堅持信仰?(例如:彼此代禱、支持有信仰挑戰的朋友)
  • 社區行動: 這段經文如何激勵我們關心未信者?我們可以如何向身邊的人傳遞耶穌的信息?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25 @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2.24(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Discord 查經班紀錄:https://discord.gg/GV7guWWe 
查經進度:使徒行傳25
保羅上訴於羅馬皇帝
25:1 非斯都到任後三天,從凱撒利亞耶路撒冷去。
25:2 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領袖向他控告保羅。他們請求非斯都
25:3 要求他送保羅耶路撒冷,陰謀在路上埋伏殺他。
25:4 非斯都回答他們:「保羅現在被拘禁在凱撒利亞,我不久要回到那裡去。
25:5 你們的領袖可以跟我一道去,如果那個人有什麼不法的行為,就在那裡控告他。」
25:6 非斯都在他們那裡又住了十天八天,然後回凱撒利亞去。第二天他就開庭,命令把保羅帶來。
25:7 保羅來了,那些從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在他周圍站著,用許多嚴重的罪名控告他,可是都無法提出證據。
25:8 保羅為自己辯護,說:「我沒有做過任何違反猶太人的法律、褻瀆聖殿,或冒犯羅馬皇帝的事。」
25:9 可是非斯都為了討好猶太人,就問保羅:「你願意上耶路撒冷,在那裡接受我對這案件的審判嗎?」
25:10 保羅說:「我現在站在皇帝的法庭上;這裡就是我應該受審的地方。你自己也知道,我並沒有得罪過猶太人。
25:11 如果我犯法,有什麼該死的罪行,我絕不逃避懲罰。如果他們對我的控告都不是事實,誰也不能把我交給他們。我要向皇帝上訴。」
25:12 非斯都跟他的參謀商量之後,就說:「既然你向皇帝上訴,你就到皇帝那裡去。」

非斯都向亞基帕王敘述保羅的事

25:13 過了些日子,亞基帕王和貝妮絲凱撒利亞來迎候非斯都
25:14 在那裡住了幾天之後,非斯都保羅的事告訴亞基帕王,說:「這裡有一個人,是腓力斯留下的囚犯。
25:15 前次我上耶路撒冷,那邊的猶太祭司長和長老控告他,要求我定他的罪。
25:16 我告訴他們,按照羅馬人的規矩,在被告沒有跟原告對質,還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護之前是不能夠判罪的。
25:17 等他們都到這裡之後,我沒有耽誤時間,第二天就開庭,命令把那個人提出來應訊。
25:18 原告都站起來控告他,但所告的並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罪。
25:19 他們跟他爭論的是有關宗教上的問題,以及一個名叫耶穌的人;這人已經死了,保羅卻說他還活著。
25:20 對這案件我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問保羅是否願意上耶路撒冷去,在那裡受審。
25:21 可是,保羅請求我把他留下,由皇上審判。因此我命令把他留在牢裡,等著解他到皇上那裡去。」
25:22 亞基帕非斯都說:「我自己也想聽聽這個人講論。」 非斯都說:「明天你可以聽。」
25:23 第二天,亞基帕貝妮絲大排儀仗,浩浩蕩蕩地進入大廳;跟他同來的有各指揮官和城裡的顯貴。非斯都一聲令下,保羅就被帶進來。
25:24 非斯都說:「亞基帕王和在座各位!請看這個人;他就是所有猶太人在這裡和耶路撒冷向我控告,要求處死的。
25:25 但是,我查不出他犯了什麼該判死刑的罪;而且他既然要向皇帝上訴,我決定把他解去。
25:26 只是關於這個人,我並沒有具體資料可以奏明皇上,因此我帶他到各位面前來,尤其是亞基帕王面前,好在查明案情之後有所陳奏。
25:27 因為依我看,解送囚犯而不詳具案由是不合理的。」

根據《使徒行傳》第25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 使徒行傳 25 章處境查經問題

🔍 觀看(See):觀察經文,了解事實

  1. 這段經文中有哪些重要的角色?他們各自的立場和動機是什麼?(如:保羅、非斯都、亞基帕王、猶太公會)
  2. 猶太公會對保羅提出了什麼指控?非斯都如何回應?(參 25:2-5, 7-9)
  3. 保羅如何為自己辯護?他為什麼要上訴該撒?(參 25:10-12)
  4. 亞基帕王和非斯都之間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對保羅案件的看法如何?(參 25:13-22)

⚖️ 判斷(Judge):深入思考,反思信仰

  1. 面對不公平的指控,保羅的回應對你有何啟發?今天基督徒在遭遇誤解或逼迫時,應如何回應?
  2. 非斯都明知道保羅沒有犯錯,但仍為了討好猶太人而遲遲不決(25:9)。你是否曾面對過類似的道德兩難?當權力與正義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
  3. 亞基帕王和非斯都對保羅的案件感到困惑(25:26-27),顯示出他們對真理的遲疑。今天我們是否也有因懼怕或利益考量,而不敢為信仰作見證的時刻?

🚶‍♂️ 行動(Act):實踐信仰,採取行動

  1. 你是否願意像保羅一樣,在挑戰與逼迫中仍堅守信仰?你可以如何在你的生活或職場中勇敢見證基督?
  2. 當你目睹不公義的事情時,你能做什麼來促進公義?是否有需要為受逼迫的基督徒或弱勢群體發聲的機會?
  3. 小組可以如何一起行動,為那些面對信仰挑戰的人提供支持與代禱?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24@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2.17(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Discord 查經班紀錄:https://discord.gg/CsgtgfVM 
查經進度:使徒行傳24
猶太人控告保羅
24:1 過了五天,大祭司亞拿尼亞和幾個長老,連同一個名叫帖土羅的律師,來到凱撒利亞。他們在總督腓力斯面前控告保羅
24:2 保羅被傳出庭;帖土羅控告他說: 「腓力斯大人!由於你賢明的治理,我們得以享受長期的太平,國中的陋政獲得改革。
24:3 對於你的德政,我們隨時隨地感戴無已。
24:4 我不敢過分煩擾你,只求你垂聽我們簡短的控訴:
24:5 我們看清楚了,這個人是危險人物。他在全世界猶太人當中製造亂事,又是拿撒勒教派的一個頭目,
24:6 連聖殿也要褻瀆,我們就把他抓住。
24:7 (有些古卷加第6節下半節至第8節上半節「6……我們原想要按照我們的法律審判他,7不料指揮官呂西亞橫加干預,從我們手中把他搶走,8並命令各原告都到你這裡來。」)
24:8 你審問這個人就會明白我們所控告他的一切事由。」
24:9 在場的猶太人也都同聲控告,認為所指出的都是事實。

保羅為自己辯護

24:10 這時候,總督向保羅示意,要他說話。保羅就說:「我知道你在本國執掌法政多年,因此,我樂意在你面前為自己辯護。
24:11 你不難查明,從我上耶路撒冷去禮拜到現在只不過十二天。
24:12 他們並沒有看見我在聖殿裡跟任何人辯論,也沒有看見我在會堂或城裡其他地方煽動群眾。
24:13 他們無法向你提出控告我的證據。
24:1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承認:我是根據他們所認為異端的那道路來敬拜我們祖先的上帝的。我也相信在摩西的法律和先知書上所記載的一切。
24:15 我對上帝存著跟他們相同的盼望,就是盼望所有的人,無論善惡,都要從死裡復活。
24:16 因此,我常常勉勵自己,在上帝和人面前,常保持著清白的良心。
24:17 「我離開耶路撒冷已經有好幾年。我這回上去是帶著賙濟同胞的款項,同時要獻祭物。
24:18 他們在聖殿裡發現我的時候,我已經行了潔淨禮,正在獻祭;我並沒有聚眾,也沒有作亂。
24:19 不過有幾個從亞細亞省來的猶太人在那裡,這些人若有控告我的事,應該到你面前控訴。
24:20 再不然,就讓這些在場的人指出,當我在議會申訴的時候有什麼犯罪的行為。
24:21 我站在他們面前只高聲說過一句話,就是:『今天我受你們審判,無非是為了相信死人復活的道理。』」
24:22 腓力斯對這道路原有相當的認識,於是停止了聽訟,對他們說:「且等指揮官呂西亞來到,我就為你們判決。」
24:23 他命令那軍官看守保羅,寬待他,准許親友供應他日常的需要。

保羅在腓力斯和土西拉面前

24:24 過了幾天,腓力斯和他的夫人—猶太女子土西拉—一起來到。他把保羅叫來,聽他講論對基督耶穌的信仰。
24:25 保羅又談論關於良善、節制、將來的審判等教訓;腓力斯覺得很恐懼,對保羅說:「你現在去吧,等我有空再叫你來。」
24:26 他又盼望保羅送錢給他,所以常常叫他來,跟他談論。
24:27 過了兩年,波求‧非斯都替代了腓力斯,出任總督。腓力斯為了要討好猶太人,仍舊把保羅留在監獄裡。

根據《使徒行傳》第24章設計的處境查經法問題,以「觀看—判斷—行動」(See-Judge-Act)三步驟為框架,幫助小組深入經文,反思信仰,並採取行動。

《使徒行傳》第24章記載了保羅在該撒利亞受審的過程,這是他在羅馬法律體系下為信仰辯護的一次關鍵事件。

📖 章節概覽

  1. 訴狀的提出(徒 24:1-9)

    • 猶太公會派代表來到該撒利亞,透過辯士帖土羅向總督腓力斯控告保羅。
    • 指控內容:
      1. 煽動叛亂(影響羅馬社會秩序)。
      2. 是拿撒勒教黨的首領(羅馬當局對新宗教團體通常持懷疑態度)。
      3. 試圖污穢聖殿(這是對猶太信仰的嚴重指控)。
  2. 保羅的自我辯護(徒 24:10-21)

    • 保羅有條理地駁斥指控:
      1. 他並未在耶路撒冷煽動百姓。
      2. 基督信仰並非異端,而是對舊約應許的延續。
      3. 他在聖殿敬拜時是遵循猶太律法的,沒有引起騷亂。
      4. 真正的爭議核心是「復活的盼望」,這也是猶太人之間的神學爭論(法利賽人 vs. 撒都該人)。
  3. 腓力斯的反應(徒 24:22-27)

    • 腓力斯拖延審判,對基督信仰有些認識,但沒有做出判決。
    • 他多次與保羅對話,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賄賂(徒 24:26)。
    • 兩年後,腓力斯被波求•非斯都接替,他在卸任前仍然沒有給保羅定罪,反而為了討好猶太人,把他留在監裡(徒 24:27)。

🏺 歷史與文化背景

  1. 該撒利亞的政治環境

    • 該撒利亞(Caesarea Maritima)是羅馬帝國在猶太省的行政中心,總督通常駐守於此,而非耶路撒冷。
    • 腓力斯(Marcus Antonius Felix)是羅馬帝國的猶太省總督,據歷史記載,他行事貪腐,對猶太人殘暴。
  2. 羅馬法律與審判程序

    • 當時羅馬法律允許被告為自己辯護,而羅馬官員有權決定是否定罪或延遲審判。
    • 賄賂在政治案件中相當常見,腓力斯期待保羅行賄,這表明他視此案為可以牟利的機會,而非真正關心正義。
  3. 猶太公會的敵意

    • 猶太公會對保羅的控告不僅是宗教上的,還試圖以「政治罪名」來讓羅馬政府介入(如「煽動叛亂」)。
    • 他們特意稱保羅是「拿撒勒教黨的首領」,這可能是帶有貶義的稱呼,試圖將基督信仰描述為激進或不合法的運動。
  4. 「復活」的神學爭論

    • 法利賽人相信復活,而撒都該人不信(徒 23:6-8)。
    • 保羅的辯護強調自己信奉舊約的神,並相信復活,這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 觀看(See):觀察與理解經文

目標:仔細閱讀《使徒行傳》24章,理解故事情境和人物角色。

  1. 誰是這段經文的主要人物?他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如:保羅、總督腓力斯、大祭司亞拿尼亞、帖土羅等)
  2. 保羅被控告的罪名是什麼?控方如何指控他?(24:5-6)
  3. 保羅如何為自己辯護?他的論點是什麼?(24:10-21)
  4. 腓力斯對保羅的態度如何?他的反應反映出什麼?(24:22-27)
  5. 這段故事的背景是什麼?當時的政治和宗教環境如何影響這場審判?

⚖️ 判斷(Judge):反思與評估

目標:透過這段經文,探討信仰原則,並將其與現實生活連結。

  1. 保羅面對不公義的指控時,他的態度和言論給我們什麼榜樣?
  2. 腓力斯雖然對保羅的信仰有些興趣(24:25),但為何他選擇拖延、不做決定?你是否曾有類似的經歷?
  3. 帖土羅和猶太領袖為了達成目的,不惜歪曲事實。今天我們是否也會因為個人利益而妥協真理?
  4. 保羅在審判中仍然勇敢見證基督,你是否曾在困難環境中堅持信仰?有什麼挑戰?
  5. 腓力斯為了討好猶太人,故意不釋放保羅(24:27)。這是否反映我們有時會因為害怕人而不敢站在真理這一邊?

🚀 行動(Act):回應與實踐

目標:將經文的教導應用在個人生活和群體中,活出信仰。

  1.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面對過不公義的對待?你可以如何學習保羅的榜樣,以正直和信心來回應?
  2. 有哪些屬靈的議題你明知道需要回應,卻像腓力斯一樣拖延?你可以如何改變這種態度?
  3. 在你的生活或職場中,是否有因為害怕人的眼光而不敢為信仰發聲的時候?這週你可以如何勇敢地為主作見證?
  4. 本週可以實踐什麼具體行動來見證基督,即使面對挑戰或誤解?(例如:堅持誠實、公義,為真理發聲,關懷被誤解或不公對待的人等)
  5. 邀請組員彼此代禱,特別是為那些在信仰上遇到挑戰、需要勇氣站立的人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