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5.3.24(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資料: http://contextualbiblestudy.blogspot.com
視訊: https://meet.google.com/jbv-adpp-tct
ChatGPT: https://chatgpt.com/g/g-US2BzkZ7r-yan-jing-huo-ban-haverim-bible-study
查經進度:士師記1
1:1 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上主:「我們當中哪一個支族該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1:2 上主回答:「猶大支族要先去。我要把這塊土地交在他們手裡。」
1:3 猶大族人對他們的兄弟西緬族人說:「請跟我們到那已分配給我們的土地,一起去征服迦南人,然後我們就跟你們到分配給你們的土地去。」於是西緬和
1:4 猶大支族聯合去打仗;上主把迦南人和比利洗人交在他們手裡。他們在比色殺了一萬人,
1:5 並且在那裡遇到亞多尼‧比色,就跟他作戰。
1:6 亞多尼‧比色逃跑了;他們追他,俘虜了他,把他手腳的大拇指砍掉。
1:7 亞多尼‧比色說:「曾經有七十個王被我砍斷手腳的大拇指;他們在我桌子底下撿丟棄的食物。現在上帝照著我所做的報應我了。」他被帶到耶路撒冷,死在那裡。
猶大支族征服耶路撒冷和希伯崙
1:8 猶大族人攻打耶路撒冷。他們佔領了那城,殺了城裡的居民,並且放火燒城。
1:9 他們接著又攻打住在山區、山腳下,和南部乾旱地帶的迦南人。
1:10 他們也攻打住在希伯崙城的迦南人(希伯崙從前叫基列‧亞巴),擊敗了示篩、亞希幔,和撻買族的人。
俄陀聶征服底璧城
1:11 ( 書 15:15-19 )
猶大族人從那裡攻打底璧的居民;這城以前叫基列‧西弗。
1:12 猶大族人迦勒說:「誰攻下基列‧西弗,我就把我女兒押撒嫁給他。」
1:13 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攻取了那城;於是迦勒把女兒押撒給他作妻子。
1:14 結婚那一天,俄陀聶慫恿押撒向她父親要一塊田地。押撒下了驢,迦勒就問她要什麼,
1:15 她說:「請給我一件禮物;我要一些水泉,因為你給我的土地是乾地。」於是迦勒把上泉下泉都給了她。
猶大和便雅憫支族的勝利
1:16 摩西岳父的後代是基尼人;他們跟猶大人一起從棕樹城到亞拉得以南的猶大荒野,住在亞瑪力人當中。
1:17 猶大族人跟他們的兄弟西緬族人上去,聯合擊敗了住在洗法城的迦南人,把那城全部摧毀,叫它做何珥瑪。
1:18 上主幫助猶大族人,他們就佔領了山區,但沒有佔領迦薩、亞實基倫、以革倫,和這些城周圍的土地。這些住在沿海的人有鐵戰車,所以猶大人無法把他們趕出去。
1:19 併於上節
1:20 照著摩西的命令,迦勒得了希伯崙;他把亞衲後代的三族趕出城。
1:21 便雅憫族人沒有把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趕出去,所以耶布斯人直到今天一直跟便雅憫人住在那裡。
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族征服伯特利
1:22 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族去攻打伯特利城;當時這城叫路斯。上主幫助他們。他們派探子到城裡去;
1:23 併於上節
1:24 探子看見一個人從城裡出來,就問他:「請告訴我們怎樣進城,我們不傷害你。」
1:25 那人告訴了他們。於是以法蓮和瑪拿西族人殺死城裡所有的居民,只留下那人和他的家人。
1:26 後來,那人到赫人的土地,在那裡建了一座城,叫它做路斯;這城到現在仍叫這名。
以色列人沒趕出去的人民
1:27 瑪拿西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伯‧善、他納、多珥、以伯蓮、米吉多,和附近村莊的居民趕出去;迦南人繼續住在那裡,沒有退讓。
1:28 以色列人強盛後,他們強迫迦南人服苦役,但是沒有把他們全部趕走。
1:29 以法蓮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基色城的迦南人趕出去,所以迦南人繼續跟他們住在一起。
1:30 西布倫支族的人沒有把住在基倫和拿哈拉城的居民趕出去,所以迦南人繼續住在那裡,但是被西布倫人奴役。
1:31 亞設族人沒有把住在亞柯、西頓、亞黑拉、亞革悉、黑巴、亞弗革,和利合的居民趕出去。
1:32 他們跟這些當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沒有把他們趕出去。
1:33 拿弗他利族人沒有把住在伯‧示麥和伯‧亞納城的居民趕出去。他們跟當地的迦南人住在一起,但強迫這些人服苦役。
1:34 亞摩利人把但族人逼上山區,不准他們下到平原來。
1:35 亞摩利人繼續住在亞雅崙、沙賓,和希烈山;可是以法蓮人和瑪拿西人征服了他們,強迫他們服苦役。
1:36 以東人的邊界從亞克拉濱隘口開始,在西拉北邊。
🪞 一、觀看(See)— 觀察經文與當代處境
這一部分幫助組員對經文與現實生活有更深刻的觀察與感受。
經文中哪些支派聽從神的引導去征戰?他們有什麼成功或失敗?
你注意到哪些支派沒有完全趕出敵人,而是選擇讓他們住在當中?經文怎麼描述這樣的決定?
這段歷史給你什麼樣的「現場感」?你可以想像以色列人面對怎樣的壓力與挑戰?
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以色列人,你會有什麼掙扎或想法?
在我們的社會或教會中,有沒有類似「沒有趕出敵人」的情況?是什麼?
⚖️ 二、判斷(Judge)— 分析與屬靈反思
這部分帶領組員進入神學反思,並將經文與信仰價值對話。
以色列人選擇與迦南人同住,而非完全順服神的吩咐,你覺得這是「策略性的忍讓」還是「屬靈的妥協」?為什麼?
這段經文讓你看見人如何對神的命令選擇性地服從?今天我們是不是也會這樣?
神當初為什麼要求以色列人要「完全趕出」這些族群?這樣的命令對我們今天有什麼屬靈的意義?
你認為我們信仰生活中,有哪些「該除掉卻留下」的東西?可能是習慣、價值觀、人際關係…?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分辨「文化的融入」與「屬靈的妥協」?
🛠️ 三、行動(Act)— 應用與實踐
這部分引導組員從經文中領受具體的行動挑戰。
神呼召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祂今天對我們也有什麼呼召?你正面對哪些信仰上的「迦南人」?
你願意在哪一個領域開始學習「完全順服」神?是時間管理、人際關係、金錢、服事、或其它?
這週你可以採取一個具體行動來清除「屬靈的偶像」或「信仰的妥協點」嗎?(請舉例)
有沒有哪些屬靈夥伴可以和你一起禱告、彼此提醒、同行?你願意主動邀請他們一起嗎?
為什麼「徹底順服」雖然困難,但值得?你願意為此做出什麼樣的調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