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以賽亞書17-18@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以賽亞書第17、18章)
時間:2021年6月21日(一)7:00pm 
地點:google meet 視訊 
協調者:鍾友全/柯怡政

聖詩第258首《請咱齊聲感謝上帝》,是交響樂之父海頓(Franz Joseph Haydn)的曲子(Haydn: Streichquattett, op. 76, no.3, Kaiserquartett, 2nd. Mvt.)
這首曲源自《皇帝弦樂四重奏》(Op. 76-3, Hob. III:77),是海頓到英國訪問,聽到英國國歌《天佑吾后》(God Save the Queen) 時,讓他充滿鄉愁,想為自己的祖國創作一首國歌。
1796年奧地利和法國開戰,更激發了海頓寫作國歌的豪情。海頓以一首克羅埃西亞民歌為基礎,寫下了奧地利國歌《天佑吾皇法蘭茲》(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此聖詩般歌詠的旋律,就像海頓虔誠向上帝祈求,願和平長存,生活喜樂。海頓對於這段旋律非常鐘愛,第二年,他再次改編這首奧國國歌為弦樂四重奏《皇帝》的第二樂章。
耐人尋味的是,這首奧地利國歌,二次大戰後一直到現在都為德國國歌,但是奧地利卻不再使用這首曲子為國歌。今天我們唱的聖詩第258首即出於此曲,曲調名稱還是AUSTRIAN HYMN。

聖經:以賽亞書第17、18章
上帝要懲罰敘利亞和以色列
17:1 以下是有關大馬士革的信息。上主說:「大馬士革將不再是一個城市;它要變為荒蕪的土堆。
17:2 敘利亞所有的城鎮將永遠荒涼( 「敘利亞……荒涼」是根據一古譯本,希伯來文是「亞羅珥的各城鎮被棄了」。),成為牛羊盤踞的地方,沒有人能趕走他們。
17:3 以色列將失掉屏障;大馬士革會喪失獨立。那些殘存的敘利亞人會像以色列人一樣受盡羞辱。我─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宣佈了。」
17:4 上主說:「日子快到了,以色列的榮耀就要終止;它要從富足變為貧窮。
17:5 以色列將像一塊收割過的田地,光禿禿地像利乏音谷剛收割過的田地。
17:6 以色列人中只有少數人存活;他們正像被摘過的橄欖樹,樹頂上只剩下兩三顆橄欖,下面的枝子上只剩下四、五顆。我─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這樣宣佈了。」
17:7 那日子一到,人要轉向創造主,向以色列神聖的上帝求救。
17:8 他們不再倚賴自己的手所造的祭壇,也不信任自己的傑作,就是那亞舍拉女神的柱子和燒香的祭壇。
17:9 那日子一到,防禦鞏固的城市將被放棄,成為廢墟,像希未人和亞摩利人( 「希未人和亞摩利人」是根據一古譯本,希伯來文是「森林和丘陵地帶」。)在以色列人面前逃跑丟棄了的城一樣。
17:10 以色列啊,你們已經忘記了那位拯救你們的上帝,他像堅固的巖石保護你們,你們反而為了要拜異國的偶像,開闢了所謂神聖花園。
17:11 即使在你們栽種的同一天它們就長苗開花,也不可能有收成。你們只有憂愁絕望罷了。 

敵國都被擊敗 
17:12 列強都騷動起來,像狂濤怒吼,像巨浪衝擊。
17:13 列強侵犯有如波浪;但是上帝阻止了它們,使它們退卻,像山谷風中的塵土,像旋風中被吹散的麥稭。
17:14 晚間它們叫人驚恐,第二天早晨卻無影無蹤。這是蹂躪劫奪我們土地的人所遭遇的命運。

上帝要懲罰古實
18:1 古實河流的那一邊有一塊地,那裏可聽到翅膀振動的響聲。
18:2 外交使節坐著蘆葦造的船,從那裏沿尼羅河下來。趕快回你們老家去吧,你們這些幹練的外交使節!帶信回到你們自己的地方─那被河流劃分之地,那強大的國家,那被全世界所畏懼,又高大又強壯的人民那裏去。
18:3 聽吧,地上所有的居民!要注意山頂上升起的旗幟!留心聽號角的響聲!
18:4 上主對我說:「我要默默地從天上俯視,正像收穫季節的露水和夏天照耀的陽光。
18:5 在葡萄還沒有收穫,正當花瓣掉落、葡萄將熟的時候,仇敵要摧毀古實,像快刀割下葡萄藤那麼容易。
18:6 他們兵士的屍首暴露在外,給飛禽走獸當食物;夏天有飛鳥來抓食,冬天有野獸來咀嚼。」
18:7 時候快到了,那被河流劃分之地,這個全世界所畏懼,又強又大的國家,又高大又強壯的人民,要向上主─萬軍的統帥獻祭。他們要到錫安山敬拜上主─萬軍的統帥。

以賽亞書中的以色列地各地

成員:

問題討論:
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人、事、時、地、物…)?

l   11章開始,有提到,從耶西的殘幹要抽出嫩芽,要建立和平國度,流浪的人要回來。從第13章開始到今天的第18章都提到要「審判」不同國家。以賽亞是非常有世界觀的人,國際視野寬廣,因此可以掌握到很多的國際現實。

l   12節:古實河流、翅膀振動。後面就沒有解釋「翅膀震動」的意思。古實河流就是尼羅河上游,埃及南邊。關於「翅膀震動」有許多不同解釋。以前戰爭時,軍隊在行進時,都會有「翅膀」形狀的東西在跑。這邊「翅膀震動」應該是指:軍隊在行進。

l   「翅膀震動」:古代中國出征時,也會背軍旗,翅膀振動就是軍隊。這裡提到這個意象,顯示軍隊的強大。作者隱含的意義是:即使軍隊強盛,但都沒有用。

l   與上週讀到的摩押和巴比倫相比,此處敘利亞和古實,沒有提到「驕傲」的罪惡。可見,以賽亞對於不同民族的問題觀察很清楚。

l   南國猶大的敬拜上帝的傳統,重新被以賽亞此處的話語呼召出來。例如:「人要轉向創造他們的主,向以色列神聖的上帝求救。」(17:7)「他們要到錫安山敬拜上主—萬軍的統帥。」(18:7

l   「在葡萄還沒有收穫,正當花瓣掉落、葡萄將熟的時候,仇敵要摧毀古實,像快刀割下葡萄藤那麼容易。」(18:5)辛苦耕種的結果,上帝一下就瓦解。

l   根據考古,南國猶大已經在敬拜其他的神明(例如:亞舍拉女神,被當成是上帝的太太)。這裡隱含的意思是:要把敬拜異教的猶大人帶回敬拜耶和華。


二、17:1 敘述大馬色(敘利亞)受到懲罰被亞述所滅,這是主前733年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所為。又前不久主前735年敘利亞與以法連結盟強逼南猶大國與其聯盟對抗亞述,即以賽亞第7章之故事。由這些背景看見當時的國際關係,你是否看見敘利亞、以法蓮、南猶大與亞述之間的張力,請敘述之?顯然當時的合縱連橫對抗亞述是失敗的,為何失敗?假如你是當時有影響力的國際政治家,你會如何談判,使局勢和平?

l   當前國際局勢:近日國際很多重要大國會議(G7峰會、北約峰會、美俄元首會面)。相比於此處聖經記載的國際關係,可以思考:這些不同國家之間的結盟,與現代國際體系有所不同。敘利亞和以色列的結盟,應該只是權宜之計,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價值基礎(信仰和文化都不同)。當代的美歐國家同盟,儘管有小差異,但是價值基礎非常接近。因此,國與國之間的結盟,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利益,而要看是否有共同的價值基礎。

l   亞述在當時是新崛起的強權,這使得其他中小型的國家會結盟起來對其進行遏制。敘利亞相較於以色列和猶大,算是比較強的國家,但相較於亞述則弱。敘利亞結盟以色列的基礎非常薄弱,主要是基於利益而不是價值,因此這種盟友關係不會長久。

l   台灣要思考,能夠跟一個國家長久有良好關係的基礎是:價值。不應該是利益。利益為基礎的關係,只要時間變遷就可能瓦解改變,但是價值較為能夠維持長久。台灣可以去尋找價值基礎:宗教自由、民主、愛人如己。

l   現代國家如果要在外交政策上,形成以「價值」為基礎的決策,就必須有民意作為壓力。目前的例子就是,西方民主國家的民眾開始意識到,傳統以利益為基礎的關係不牢靠,唯有信守共同價值,才是維持國際秩序的長久之道。

l   關注到廣東疫情,明明人口密集,但是染疫人數怎麼會這麼低。於是在思考,是否要採取中國管制人民的模式。但是,後來重新思考:這樣的想法,是不信任民主國家人民。中國模式是建立在沒有人道的基礎上。是否是我們需要的?

三、由第3節的敘述「…以色列將失掉屏障」中包含兩個國家:以色列與敘利亞。由如此語氣,你認為這兩個國家的從屬關係為何?然後面上帝的話語給你什麼樣的啟示?你是否也能由現代的處境找到類似的情節,請描述一下?

l   《以賽亞書》第11章當中,就提到以價值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思考。這章當中提到「和平的國度」,寫了非常多上帝所要打造的一個理想的國家需要的條件:「他要以公道維護窮人;他要保障孤苦無助者的權益。他要下令懲罰罪人;他要處死邪惡人。他要以正義治理;他要以信實施政。」(11:14-15)相對於此,本章(第17-18章)我們這裡看到的敘利亞和以色列的關係,基礎非常薄弱。

l   以當前的疫情來看,現在台灣會得到美日等國的幫助,除了價值聯盟之外,更有一個因素:台灣在去年這些國家出現口罩危機時,熱忱地送出口罩給這些國家。基於真心幫助他人,自己在需要時,也會得到真誠回應。

l   地緣政治才是台灣現在受到重視的關鍵。由於台灣處於美中交鋒的重要地緣,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重視。如果台灣沒有這樣的地緣地位的話,即使我們以價值和真誠去與人交往,也是不容易的。

l   聖經時代的國家的擁有者,根本不是人民。但是,現在社會的國家擁有者是人民。因此,若要比較古代和現代的國際關係,整個時代脈絡處境都已經大為轉變。古代的以色列在面臨當時的處境,被迫面臨一個重要抉擇:到底是要捍衛國家存續,還是要捍衛對上帝的信仰?

l   現代的戰爭行為和政權形式,及國際體系,都已經大為轉變了。整個20世紀出現了極大轉變。並不是「利益關係」已從國際關係抽離,而是交織進入一個更大的網絡當中。這個新的網絡,包含了更多的行為者(除了國家之外,還包括了各國內部及跨國的公民社會),這些新興的行為者,足以衝擊以利益或權力為基礎的國際關係結構。

l   沙皇尼古拉被日本刺殺之後,俄國要求日本判那位暗殺者死刑。日本當時自有自己的法律系統,但俄國這樣形同干涉他國內政。(參考:日本大津事件。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4%A5%E4%BA%8B%E4%BB%B6

l   芬蘭被俄羅斯和瑞典統治了908年,最後終究得以建國。台灣不用因此而失去盼望。

l   LGBT群體對於川普的感受不是很正面,因為川普不重視人權,其實女性、歧視黑人。難道人們真的要因為川普反共,就去支持這樣一個不重視價值和人權的總統嗎?這是LGBT群體內部始終矛盾的問題。à國際關係總是在「利益」(中國經濟利益)和「價值」(人權)之間拉扯。

l   2020年許志峰逃到丹麥,有幾個議員出面支持。這些因反共而支持中國異議份子在歐洲國家政治庇護的西方政治人物,在該國內部多屬保守派議員。這裡面也看到一個張力:進步價值VS.利益。

l   國際關係的爭辯,長久以來沒有結論。始終在「現實」和「理念」之間進行爭論。美國是帝國主義霸權,可是其支配的方法又很特別,他用一種宣揚自由主義的方式,將這種理念透過霸權要求他人支持。以疫苗的例子來講,美國國會議員和國務院高層的考量,除了有現實上顧及台灣作為重要地緣要衝的因素,還有基於對於台灣的民主價值的意識。此外,美國對於台灣前途,也是尊重台灣民眾自己的選擇的。à美國的外交決策,就是在現實和理念之間衝撞。

l   任何一個世上的人的價值觀,應該都來自於他的信仰。在以賽亞的年代,為什麼所有國家都敬拜那麼多神?就是因為執政者沒有讓人民感受到他們執政的成功。人民在對生命需要盼望時,就需要靠敬拜神明,來尋求內心的安穩。以賽亞作為一個先知,不會只從政治去看問題,他必定是從信仰的高點去看問題。他的重點還是在提醒以色列人:回歸信仰的本質,比跟其他國家合縱連橫來得重要。這些辛苦和難以抉擇,並非只有他們現在才遇到,無論當時猶大人與誰結盟,都會遇到不穩定的世界局勢。

四、由17:7-11看到不同的宗教圖騰崇拜,似乎有屬迦南的亞舍拉與柱像崇拜,也有屬亞述、巴比倫的太陽神(v.8…日的像)。17:10說:「以色列啊,你忘記了那位拯救你們的上帝,而去敬拜異國的偶像…」。請問這些異教的崇拜與國家的興亡有相關嗎?除了標準答案:上帝不高興,你有更詳細的答案與敘述嗎?假使拉到現代的處境思考,請你換句話說說看?
l   有很多以色列或猶大的國王都敬拜異端宗教。例如:猶大的瑪拿西國王,就敬拜了亞述的神。

l   宗教在現在來講,是一種生命的終極關懷,他牽涉到的是價值觀。或許領導者的價值觀不清楚,但先知的價值觀卻很清晰。此處先知所要提醒百姓的是,一旦人失去終極價值的關懷,生命就會走偏。因此,儘管此處看起來像是講一種非常狹隘的宗教信仰,但廣義來理解,先知是要提醒人,不要失去生命的價值關懷。失去了價值關懷的生命,還有意義嗎?

五、18:1-2提到古實,它是埃及南端埃提阿伯(奴比亞國)的古實人,主前715年統治埃及。它派出許多使者到相關國家(南猶大為其中一國)結盟對抗亞述,但以賽亞說上帝會親自出手,請希西家王勿與埃及結盟,果然上帝出手(17:12-14的情節)後亞述撤退(王下19:7, 35)。請問以賽亞不接受古實聯盟,你認為他的考量是什麼?就現代台灣處境而言,你認為台灣應中立、或與那些國家結盟才會安全?理由是什麼?

l   國際問題確實很難用信仰的理由去解釋,這即使是宗教社會學也無法解釋。但在聖經裡就有這樣的觀點。「申命記歷史學派」的傳統認為,有一個公義的力量在主導世界。上帝在世界所展現的力量,是大於國際現實和民族之間的爭霸。我們當然無法簡單地去論述:國際社會是由價值來掌握。然而,這派論點卻也給我們帶來了盼望,避免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來自於叢林法則,讓有價值信仰的人得以盼望:這個世界還是有一個重要的力量,可以主持公道。因此,台灣也可以思考,我們要以我們的什麼良善價值(民主人權)去貢獻世界。

l   美國需要台灣,台灣需要的是上帝,上帝的力量要透過人民來展現。

l   台灣絕對沒有中立的條件。別人不會去理解你的立場。要如何才能安全?結盟是一定要的。台灣經歷了四百多年的近代歷史,社會和政治發展有一定的根基。結盟的對象,勢必要在生存發展的考慮下去做。我們不可能跟中國這種蔑視人權的國家結盟,於是只能選擇美國。美國的確在人權上有很多值得批評之處,但最重要的是,基本上這個國家還算尊重別人,價值上也與台灣較為相近。我們當然要選擇這樣的國家同盟。

l   以賽亞的觀點是,不管國際關係如何,上帝都會出手。真正的盼望來自於對上帝的信仰。

l   價值的重要性。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裡說道:「人生的目的,就在於認識創造的主宰。」大部分人都傾向以為,人只是骨肉身體,都只重視眼目情慾等等,卻忽略了,耶穌強調有靈在我們裡面。作為基督徒,我們得到教導是,要愛人如己。有聽到弟兄分享一個感想:愛人如己也隱含一個重要意義:我們要學習愛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上帝的兒女,愛我們自己也意味著愛上帝。


https://www.worldhistory.org/Judean_Pillar_Figurines/ 
斌洲分享的連結:亞舍拉女神,考古學裡面有兩種觀點。有一種說成是敬拜神明,有一種說只是家裡的擺設,生活用品。

能生分享「日本大津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4%A5%E4%BA%8B%E4%BB%B6

好書推薦《美國的決斷》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48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