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太 13:53-58 路 4:16-30 )
耶穌離開那地方,回到自己的家鄉;他的門徒也跟他一起來。
6:2 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導人。許多人聽見他的話都很驚訝,說:「這個人從哪裏得到這本領呢?誰給他這種智慧呢?他居然還能夠行神蹟!
6:3 他豈不是一個木匠?他不就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瑟、猶大,和西門的哥哥嗎?他的妹妹們不是都住在我們這裏嗎?」於是他們厭棄他。
6:4 耶穌對他們說:「先知在本鄉、本族、本家外都受人尊重。」
6:5 因此,他在自己的家鄉沒有行甚麼神蹟,只是給一些病人按手,治好他們。
6:6 對於這些人的不信,他非常詫異。
耶穌派遣十二使徒
6:7 ( 太 10:5-15 路 9:1-6 )
他召集十二使徒,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他賜給他們驅逐污靈的權柄,
6:8 同時吩咐他們說:「在旅途上除了一根手杖,甚麼東西都不用帶;不帶食物,不帶旅行袋,口袋裏也不帶錢,
6:9 只穿一雙鞋子,也不需要兩件內衣。」
6:10 他又對他們說:「當你們到了一個地方,哪一家願意接待你們,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開那地方。
6:11 無論到甚麼地方,如果當地的人不接待你們,也不聽你們的話,你們就離開那地方,把腳上的塵土也跺掉,表示對他們的警告。」
6:12 他們就出去傳道,勸人悔改。
6:13 他們又趕走許多鬼,用油塗抹許多病人,治好了他們的疾病。
施洗者約翰的死
6:14 ( 太 14:1-12 路 9:7-9 )
關於耶穌的一切事希律王都聽到了,因為耶穌的名聲傳遍各地方。有人說:「他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所以具有行神蹟的能力。」
6:15 有人說:「他是以利亞。」 也有人說:「他是個先知,像古時的先知之一。」
6:16 希律聽見了這些話,卻說:「他是那個被我砍了頭的施洗者約翰,他復活了!」
6:17 希律曾下令逮捕約翰,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裏。希律這樣做是為了討好希羅底,因為希律娶了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
6:18 約翰屢次指責他:「你佔了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對的!」
6:19 因此希羅底對約翰懷恨在心,想要殺他,可是不能如願。
6:20 希律怕約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直聖潔的人,要保護他。希律每次聽了約翰的講論,都非常不安,不過他仍然喜歡聽他談論。
6:21 希羅底所等待的機會終於到了。希律生日的那一天,他舉行宴會招待政府的顯要、文武官員,和加利利民間的領袖。
6:22 席間,希羅底的女兒(「希羅底的女兒」另有些古卷作「他的女兒希羅底」。)出來跳舞;希律和賓客都賞心悅目。於是王對她說:「無論你向我求甚麼,我都給你。」
6:23 接著他又發誓:「無論你求甚麼,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給你!」
6:24 那女孩子出去問她的母親:「我應該求甚麼呢?」 她的母親回答:「施洗者約翰的頭。」
6:25 女孩子立刻回來見王,請求說:「求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6:26 王聽見這個請求,非常苦惱;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誓,不願意拒絕女孩子的請求。
6:27 於是他立刻命令侍衛去拿約翰的頭來。侍衛出去,到監獄裏,斬下約翰的頭,
6:28 放在盤子裏,帶回給希羅底的女兒;女兒拿去交給母親。
6:29 約翰的門徒聽見這消息,就來把約翰的屍體領走,葬在墳墓裏。
耶穌使五千人吃飽
6:30 ( 太 14:13-21 路 9:10-17 約 6:1-14 )
使徒們回來見耶穌,把他們所做所傳的一切都向他報告。
6:31 因為來來往往的人太多,耶穌和門徒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所以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跟我私下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
6:32 於是他們坐船出發,悄悄地到偏僻的地方去。
6:33 可是,好些人看見他們離開,立刻認出他們。群眾就從各城鎮出來,爭先恐後地趕路,比耶穌和門徒先到了那地方。
6:34 耶穌一登岸,看見這一大群人,動了惻隱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他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6:35 傍晚的時候,門徒來見他,對他說:「天晚了,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
6:36 請叫大家散開,讓他們自己到附近村莊買食物吃。」
6:37 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 他們問:「你要我們去買兩百塊銀子的餅來給他們吃嗎?」
6:38 耶穌對他們說:「去看看你們一共有多少個餅?」 他們查過後說:「五個餅和兩條魚。」
6:39 耶穌吩咐門徒叫群眾一組一組地坐在青草地上。
6:40 大家坐下來,有一百個人一組的,有五十個人一組的。
6:41 耶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然後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同樣,他把兩條魚也分了。
6:42 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
6:43 門徒把剩下的餅和魚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6:44 吃飽的人數,男人就有五千。
耶穌在水上行走
6:45 ( 太 14:22-33 約 6:16-21 )
這事以後,耶穌立刻催他的門徒上船,先到對岸的伯賽大去,等他遣散群眾。
6:46 他送走了他們就上山禱告。
6:47 傍晚時分,船已經開到湖中,耶穌還自己一個人留在岸上。
6:48 他看見門徒搖船非常辛苦,因為船逆著風走。天快亮的時候,耶穌在湖上朝著他們走來,想要從他們旁邊走過去( 「想要從他們旁邊走過去」或譯「想要加入他們」。)。
6:49 他們看見他在水上走,以為是鬼魂,就都驚喊起來;
6:50 因為他們看見他,都非常驚慌。 耶穌立刻對他們說:「放心吧,是我,不要怕!」
6:51 於是他上了船,和他們在一起,風就停了。他們又驚奇又困惑,
6:52 因為還沒有了解分餅這件事的意義;他們的思想遲鈍。
治好革尼撒勒病人
6:53 ( 太 14:34-36 )
他們渡過了湖,在革尼撒勒靠岸,把船拴好。
6:54 他們一從船上出來,群眾立刻認出耶穌。
6:55 於是他們走遍那地方,聽到耶穌在哪裏,就把患病的人用褥子抬到他那裏。
6:56 耶穌無論到鄉下,到城裏,或是到村莊去,群眾都把病人放在街市上,要求耶穌讓病人僅僅摸一摸他外袍的衣角;所有摸著的人都得醫治。
成員:怡政、斌洲、Paul、吳崢、任浩、俐穎、嫦美、Savi、小孟、叔安、春生、友全、Andy、丁貴、迪安、世鴻、擎天、浩然、乃欣、登亦、軒豪、立恩
問題討論:
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人、事、時、地、物…)?
「希律」:希律安提帕、大希律的兒子( 太 2:1 )。西元前四年到西元39年管轄加利利和比利亞,耶穌稱他是「狐狸」(路 13:32 )。l 船逆風走
l 耶穌出道不久即群聚上萬人
l 耶穌被人摸衣角
l 民意代表很像耶穌,但是耶穌和門徒想休息卻被認出
l 女孩立刻問母親、希律王立刻命令、群眾立刻認出耶穌; 相較於門徒的遲鈍
l 五餅二魚的意義可以對應第八章的敘述
l 五餅二魚可以代表打破經濟困乏的恐懼,帝國控制人的機制也包括對於經濟民生的控制
l 五餅二魚的奇蹟也代表預言彌賽亞的身分能夠拯救
l 耶穌回到自己的家鄉,有三種反應: 施洗約翰復活(當權者的不安)、以利亞(猶太錫安主義者)、先知(彌賽亞的期盼者)
l 有兩個經濟的論述: 耶穌差遣門徒不用帶太多東西、五餅二魚的分享奇蹟
二、本章經文中提到拿撒勒鄉親以見識到耶穌的智慧與話語能力,但為何不接納他?耶穌似乎也明白鄉親如此的心理狀態,你覺得這是什麼心理?請說說看,是如何形成的?台灣人有如此心裡嗎?
‧2-1就靈恩醫治特會而言,你知道有那些靈恩牧師?他們都來自何處?
既得觀念
l 人會看外在的社會地位來評斷人,耶穌不被接受是跟權力有關係的
l 有種相對剝奪感: 如果是一個比自己更狠更強的威權者,反而會去服從他,如果是地位相近的人反而不受尊敬。例如台灣的選舉也有這樣的現象,在地深耕很久的議員反而選不上,反而空降部隊比較容易選上。
l 學術界也有這種現象,本土博比起洋博士就比較不被看重
l 這是由於階級意識,由於耶穌的父親與耶穌都是工匠出生,所以人用階級去衡量看待一個人。我們必須要從人的內容去判斷而不是從人的階級
l 2-1 靈恩牧師: 康希牧師 (階級、外表、教會背後的結構),想到康希牧師的盛況與落馬的狀況。台灣人很多也跟耶穌時代的拿撒勒人一樣。
l 近廟欺神: 人性熟悉的事物會容易輕蔑、不在尊重其神聖性
三、耶穌差派門徒兩兩成行去宣揚上帝國,由7-13節的敘述中,耶穌有何特別的吩咐?這些教導對我們現在從事政治與社會運動者有何啟示?
A.有伴很重要。
B.兩個人互相學鼓勵。我們在追求信仰的過程裡面一定要有同伴,效果比較好。在街頭也是這樣。因為人總是有軟弱的時候。
C.很多人會去挖苦,所以傳福音就是什麼東西都不要帶。我的理解是說,不是什麼東西都不帶,如果需要做什麼事工,那些物資也是之前的人的留給我們的。
D.一般人知道他們是耶穌的門徒嗎?
E.傳統的解讀就是耶穌都已經安排好了,所以什麼都不用帶。
l V11上帝給人自由,讓人自由去選擇,不會強加在人身上。如果人拒絕就離開。
l V11使人改變的是上帝,而不是自己的責任。
l 選舉的時候要到處去跟人握手,演講也只有兩三隻小貓來聽,行程排滿滿,但是可能無法決定選民就一定會接受。成不成要看局勢。
l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相信的東西很相信,又會想要推薦給別人,對於不聽的意見就會要強硬到底,直到對方改變。
l 馬太與路加福音中連手杖都不能拿。可能要放棄武力是嗎?
l 耶穌看見的是門徒,但是人看見的是稅吏與漁夫。
l 一根手杖可能代表權柄
四、本章第14-29節插入施洗約翰的死,你覺得作者的目的為何?假如你是心理諮商者,試分析以下人物的心理狀態:希律王的心理(風聞耶穌事跡,竟說「被我砍頭的約翰復活了」)?施洗約翰的心理(指責希律娶希羅底)?希羅底的心理(怨恨約翰,等良機)?舞者莎樂美的心理?
l 施洗約翰的死亡在馬可福音是插入的敘事
l 拜登的硬碟門有類似的情節
l 希律王願意將江山一半都給希羅底的女兒
l 希羅底遇到良機,機不可失,讓女兒跳舞,當時的舞一定是非常好看,能夠得到獎勵。結果讓希律一言既出肆馬難追。
l 這個故事有三個角色: 希律、希羅底、莎樂美。希律完全是被母女倆人操弄的魁儡。希律知道施洗約翰是個正直人,但是一個男人在眾人面前誇下海口,就無法收回自己的話。當莎樂美問希羅底的時候,希律無法推諉。希律可能有愧疚感。
l 這可能是一場精心的策畫
l 知根知底: 當一個人暗中所說的事情被曝光時內心還是很有恐懼感
l 希律可能是一個會做錯事的好人,但沒有去悔改。因此有風吹草動的時候就以為施洗約翰復活了。
l 在馬太福音,關於希律王的敘述就很不一樣。
全組討論
l 福音書在凸顯人性的問題並能夠解決之。
l 希律王是可以分好跟壞的,但是不勇敢。不敢聽從約翰的話,可能會影響他的舒適生活。他不想傷害約翰卻又不敢跟從他。社會上有很多人是沒有勇氣去跟從心理的價值的。我們要看的是一個人是否能夠分辨善惡? 我們要給他甚麼壓力? 對於這王,面子也很重要。但是希律王內心卻有罪惡感的。
l 希律王是被殖民者的一個省長。
l 希律王是一個最邪惡的王,比希羅底還要邪惡。這故事很像比干捧心的故事。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可能有某些偏見,例如講到阿扁可能會認為都是他妻子害了他。但是這件事情希律王是有主動權。一方面他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但他卻把這樣的罪惡推給希羅底。漢娜鄂蘭在《平庸的邪惡》認為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是邪惡的,那才是最邪惡的。
l 希律王根本就是逮到一個機會,與其女兒共謀來害死施洗約翰。壞人都是妲己,都不是紂王。上演猶太珍繯傳。希羅底的女兒也很邪惡,成了邪惡的傳聲筒。
l 有些人沒有自己的主張,都要聽別人的。為何會這樣? 如果不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如何恢復人性?
l 希律明明知道他可以不要去作但仍然去做。阿根廷的骯髒戰爭中,把左翼思想分子的小孩消失掉了幾萬人。其中涉及一個高階的司法官員,當問及這段歷史時,推諉責任給上級。這是轉型正義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到底中階的官員是否有責任。我們人常常落井下石,明明可以選擇不要,但是卻推卸責任,但希律王真的是比我們想像得更壞。
l 這裡似乎提到每個人都不敢做真正的自己,不時自己的那種人。
l 這裡有點在暗示被殖民者的心理狀態。
l 這裡沒有描述希羅底被娶的過程所以我們只能腦補希羅底的心理。
l 希律王可能是個自尊心很低落的人,他把約翰關在監獄裡面是為了討好希羅底,來維繫兩人的感情。希律怕約翰,他害怕身邊會失去一個說真話的人。希律王也害怕在大眾面前失去面子。
l 希羅底可能不是猶太人,可能不知道猶太人的律法。可能因此怨恨施洗約翰在心。
l 希律喜歡聽約翰談論,他不安卻又愛聽。
l 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洞穴比喻—希律可能被施洗約翰觸發,但是又沒有勇氣去做這些事情,又縮回自己的洞穴中。
l 用性別的方向來思考: 如果當時王想要誰的妻子誰也無法擋,約翰就指責希律佔了兄弟的妻子。希羅底成了希律的妻子可能也非其所願。成了這件事情,約翰屢次指責,希羅底也被指責,也是無辜的。雖然約翰沒有直接指責希羅底,但是希羅底被波及,也被要求承擔連帶責任,所以希望對約翰表達不滿的意見。但是記載敘事的人把邪惡放在女性的身上可能是對女性不公平的。希羅底可能是中間人,人性的弔詭其實是關係中的錯綜複雜的產物。
l 希羅底的角色其實第一階段是受害者。約翰者則加害者。但是希羅底反過來要保護加害者。希羅底的行為比較像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l 希羅底真的是被害者嗎?
l 希羅底的形象好像是個女強人的角色。
l 希羅底可能想要保護自己,因為如果希律聽了施洗約翰的建言可能會很為難。
l 這裡的記載是希律想要討好希羅底。到底是否記載的人的觀點是男性還是因為希羅底真正的個性。這裡的紀載可能是模糊的。
l 敘事中有隱藏的訊息,如果去腦補也是必要的。從客觀的背景來看,女性在當時是沒有決定權的。如果往這個方向去推敲也是正確的。但是到底希羅底有多少責任是可以商榷的。
l 這裡的重點反而是約翰復活—約翰復活變成耶穌。這是當代社會理解復活的觀念。只要一個人死了,他的精神被另一個人取代,這就是現代社會詮釋復活的意義。
l 可是一個人沒有頭了怎麼能夠復活呢? 很像麵包超人的概念。
五、起初耶穌似乎想避開人多的場合,後來形勢比人強群眾聚集無法擋,而這五千人吃飽的故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2000年前威權肅殺時期,耶穌如何示範群眾運動的散場?就這個故事的啟示,假使你要發起一個群眾運動,你會如何開始?何時結束?如何結束?
l 吃飽散場? 大家領便當?
l 發起運動必須要懂得散場,讓整個運動的氣勢不會散掉。例如喬瑟芬最近批判台灣韓粉化的台派跑去出征AIT,但是這些人被動員起來、情緒很高,這些人的失控行為是需要承擔責任。這樣的氛圍並不好。
l 不認同喬瑟芬的批判。因為有統派有很多抹黑民進黨的網軍,為了要抗爭這些抹黑的言論。不能畫上等號。
l 如果有影響力的人言行要負責任。
l 每個人各有各的故事。我們不要把耶穌的故事認為事不關己。應該要把耶穌的故事納入每個人的生命當中。耶穌的神蹟故事一定要在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作用。
l 耶穌給我們示範的是: 人怎麼帶出去,就要怎麼帶回來。
l 任何群眾運動本來就不可能絕對怎樣怎樣。
l 總指揮沒有先走。一直到群眾散到他才離開。耶穌也很希望這些群眾可以聚集能夠吃飯,耶穌的行動引出相互的團契關係。當時的情況是威權中的威權,是很緊張的。耶穌沒有先行離開,耶穌讓門徒先坐船,遣散群眾之後讓他們離開。
l 共觀福音跟約翰福音中對耶穌的角度也不同,我們要跟上帝的話可以摔角。我們要在當代的處境、人性的軟弱中領受上主的話語跟亮光,並且認真做出反省。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人性的軟弱,可以面對團體中互相內鬥的處境。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別人是自己投射出來不喜歡的部分,有自己不接納的部分,如果心理分化成功的話,我們會能夠欣賞別人的不同。被殖民者的心理狀態也需要去面對。
黃春生牧師報告
l 介紹新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