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使徒行傳11@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時間:2024.10.28(一)晚7:00 
地點:濟南教會 B1
經文:使徒行傳11
彼得向耶路撒冷教會報告
11:1 使徒和在猶太全境的信徒們聽見了有些外邦人也接受上帝的道這件事。
11:2 因此,當彼得到了耶路撒冷的時候,主張外邦人也必須領受割禮的人批評他說:
11:3 「你竟在沒有受割禮的外邦人家裡作客,甚至跟他們一起吃飯!」
11:4 彼得就把整個事情的經過一一向他們解釋。
11:5 他說:「在約帕城裡禱告的時候,我得到一個異象。我看見有一件東西從天上降下來,好像一大塊布,布的四角綁住,停落在我身邊;
11:6 我仔細察看,裡面有飛禽走獸,又有爬蟲。
11:7 接著,我聽見有聲音對我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1:8 我說:『主啊,絕對不可!任何汙穢不潔的東西,我都沒有吃過。』
11:9 從天上來的聲音又說:『上帝認為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汙穢。』
11:10 這樣一連三次。最後,那件東西就被收回天上去了。
11:11 剛好在這時候,奉派從凱撒利亞來找我的三個人到了我居住那家的門口。
11:12 聖靈指示我跟他們一道去,不必猶疑。從約帕來的六個信徒也跟我一道去。我們都到了哥尼流家裡。
11:13 哥尼流告訴我們,他怎樣看見一個天使站在他的屋子裡,對他說:『你要打發人到約帕去,邀請一個名叫西門‧彼得的人來。
11:14 他有話要對你說,使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11:15 當我開始講話的時候,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正如當初降臨在我們身上一樣。
11:16 於是我記起主曾經說過:『約翰用水施洗,但你們要領受聖靈的洗禮。』
11:17 很顯然地,上帝把這恩賜也賜給這些外邦人,如同我們信了主耶穌基督時,他賜給我們的一樣。我是誰,能夠阻擋上帝的工作嗎?」
11:18 他們聽見了這話,就不再批評,都頌讚上帝說:「上帝把因悔改而得生命的機會也賜給外邦人了!」

安提阿的教會

11:19 這時候,信徒們因司提反被殺事件所引起的迫害而分散到各地去,有的遠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他們只把信息傳給猶太人。
11:20 但是,另有一些塞浦路斯古利奈的信徒到了安提阿;他們也向希臘人傳講有關主耶穌的福音。
11:21 主的能力跟他們同在;有許許多多的人信了,歸向主。
11:22 這消息傳到了耶路撒冷的教會,他們就派巴拿巴安提阿去。
11:23 巴拿巴到達的時候,看見上帝賜福給那邊的人,就很高興;他勸勉他們,要大家專心一意地信靠主。
11:24 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有堅強的信心。於是有許多人信了主。
11:25 後來,巴拿巴大數去找掃羅
11:26 找到了,就帶他到安提阿。有一整年的時間,兩人跟教會的會友相聚,教導許多人。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
11:27 在這時候,有幾個先知從耶路撒冷安提阿去。
11:28 其中有一個人叫亞迦布;他得到聖靈的指示,站起來預言天下將有嚴重的饑荒。(這事到克勞第在位年間果然發生。)
11:29 於是門徒決定每人按照自己的能力,捐錢救濟住在猶太的信徒們。
11:30 他們就這樣做了,託巴拿巴掃羅把捐款帶給教會的長老們。

請以處境查經法的步驟來設計使徒行傳第11章的討論題目

1. 觀察(看見)

彼得在這章中向耶路撒冷的信徒解釋了什麼事情?請描述彼得所見的異象和它的內容。

在這章的背景中,彼得與哥尼流的相遇有什麼重要的意義?這段經文中有哪些人物、地點和事件?

在彼得分享異象和哥尼流家中發生的事時,耶路撒冷信徒的反應是什麼?他們的態度有沒有轉變?這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2. 思考(思考)

為什麼耶路撒冷的信徒一開始質疑彼得與外邦人一起吃飯?在他們的觀念中,外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界線有多深?

彼得提到「上帝把這恩賜也賜給這些外邦人(上帝既然賜給他們和我們一樣的聖靈)」(11:17),這對猶太信徒來說有什麼挑戰或啟發?這句話如何反映出上帝的救恩計劃是跨越族群的?

彼得提到「約翰用水施洗,但你們要領受聖靈的洗禮」(11:16),這段話有什麼神學上的重要性?彼得是如何理解耶穌的這句話的?


3. 行動(行動)

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時,我們是否有像耶路撒冷信徒一樣的偏見或成見?我們如何打破這些界限,成為上帝國度的見證人?


如果我們在教會或團體中看到上帝在一些不尋常的方式中工作,我們會如何回應?我們是選擇懷疑、接受還是反思?


耶路撒冷教會在理解彼得的解釋後,最終選擇了「歸榮耀與上帝」(11:18),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學習更快地順服上帝的帶領?


4. 分享(分享)

分享你是否曾經經歷過像彼得這樣的情境—需要跨越文化、習俗或偏見,來見證神的愛或真理。

彼得的經歷是否激勵你在與不同背景的人相處時,勇敢地分享福音?你是否曾經見證過上帝在不同文化群體中工作的情況?

與小組成員分享你在閱讀這段經文後,對上帝國度的理解有何更新或加深。

透過這四個步驟,《使徒行傳》第11章能夠更深刻地應用在現代處境中,並成為討論上帝如何在不同文化中工作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