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台北濟南教會
時間:2020年9⽉28⽇(禮拜⼀)19:00協調者:凱莉(請假)、世鴻/斌洲/友全
聖詩:125 美妙主耶穌
聖經:馬可福音第1章【現代中⽂譯本修訂版】
1:1 ( 太 3:1-12 路 3:1-18 約 1:19-28 )
上帝的兒子( 有些古卷沒有「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
1:2 先知以賽亞在他的書上記載:
上帝說:
看吧,我要差遣我的使者;
他要作你的前驅,為你開路。
1:3 在曠野有人呼喊:
為主準備他的道路,
修直他要走的路徑!
1:4 果然,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並且宣講( 「果然,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並且宣講」有些古卷作「施洗者約翰果然在曠野出現,宣講」。):「你們要悔改,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
1:5 群眾從猶太各地和全耶路撒冷到約翰跟前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裏為他們施洗。
1:6 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
1:7 他宣講:「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
1:8 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耶穌受洗和受試探
1:9 ( 太 3:13-17 路 3:21-22 )
過了不久,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約翰就在約旦河為他施洗。
1:10 耶穌一從水裏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
1:11 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
1:12 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去。
1:13 他在那裏四十天,受撒但試探;他和野獸在一起,但是有天使伺候他。
耶穌呼召四漁夫
1:14 ( 太 4:12-22 路 4:14-15 路 5:1-11 )
約翰被關進監獄以後,耶穌到加利利去,宣講上帝的福音。
1:15 他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
1:16 耶穌沿著加利利湖邊走,看見兩個打魚的─西門 和他的弟弟安得烈─在湖上撒網打魚。
1:17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
1:18 他們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他。
1:19 再走不遠,耶穌看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 和他的弟弟約翰;他們在船上整理魚網。
1:20 耶穌一呼召他們,他們就把父親和雇工留在船上,跟從了耶穌。
一個污靈附身的人
1:21 ( 路 4:31-37 )
他們來到迦百農城;安息日一到,耶穌進會堂教導人。
1:22 聽見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教導滿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
1:23 這時候,有一個污靈附身的人來到會堂,喊著說:
1:24 「拿撒勒的耶穌,你為甚麼干擾我們?你是來除滅我們的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上帝的聖者!」
1:25 耶穌命令污靈:「住口,快從這人身上出來!」
1:26 污靈使那人猛烈地抽瘋,大叫一聲,然後離開那人。
1:27 大家驚訝不已,竊竊私議:「這是怎麼一回事?真是聞所未聞的道理!他居然有權柄指揮污靈,而污靈也服從他!」
1:28 於是,耶穌的名聲很快地傳遍了加利利地區。
耶穌治好許多病人
1:29 ( 太 8:14-17 路 4:38-41 )
他們離開會堂,到西門和安得烈的家去;雅各和約翰也一道去。
1:30 西門的岳母正發高燒,躺在床上;耶穌一到,他們就把她的病情告訴耶穌。
1:31 耶穌去看她,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她的熱退了,就起來接待他們。
1:32 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有好些人把害各種病和被鬼附身的人都帶到耶穌跟前來;
1:33 全城的人也來了,聚集在門前。
1:34 耶穌治好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也趕走許多鬼。他不准鬼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誰。
在加利利傳道
1:35 ( 路 4:42-44 )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耶穌就起來,離開屋子,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裏禱告。
1:36 西門和他的同伴出去找他;
1:37 找到了,他們就說:「大家都在找你呢!」
1:38 耶穌說:「我們到附近的村莊去吧,我也必須在那些地方傳道,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
1:39 於是,耶穌走遍加利利全境,在各會堂裏傳道,並且趕鬼。
耶穌治好痲瘋病人
1:40 ( 太 8:1-4 路 5:12-16 )
有一個痲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來求他,說:「只要你肯,你能夠使我潔淨。」
1:41 耶穌動了惻隱之心( 「動了惻隱之心」另有些古卷作「心裏很生氣」。),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吧!」
1:42 他身上的痲瘋立刻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1:43 耶穌立刻把他送走,並鄭重地囑咐,
1:44 說:「不要告訴任何人;直接去見祭司,讓他檢查,然後按照摩西的規定獻上祭物,向人證明你已經潔淨了。」
1:45 可是這個人一出去,到處宣揚這件事,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住在城外偏僻的地方;群眾仍然從各地方來找他。
成員:黃春生牧師、柯怡政牧師、蔡丁貴教授、世鴻、迪安、秋蟾、仁浩、Salem、軒豪、立恩、擎天、怡安、叔安、浩然、友全、斌洲
【問題討論】
一、從這段經文,您看到、聽到…什麼?
A:開宗明義就說「上帝的兒子」,福音是這樣開始的。
B:不准被他醫治的人或鬼去說,34節、44節。45節痲瘋病人還是去講。為什 麼不准去講?
C:21節,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
34節,因爲他們知道他是誰,因爲他們知道他是神的兒子‘。
44節,耶穌知道自己是誰。
D:這一章有點弔詭(頭、尾:說是神的兒子卻要人不要去說),到底是要讓人 去認識耶穌,還是不要。
E:現在已經有太多人來,如果有太多人,會把耶穌來的任務拉到別的地方。他 願意幫人治療、解除飢餓,但他還有別的事情。如果你拜我,我都會給你。 因為他怕被「很歡迎」的感覺使它偏離別的任務。
F:45節,當時是個亂世,他到處去宣傳這個好事。
G:馬太福音有說到:剛出生的時候,童貞女瑪莉亞,像馬可就沒有瑪莉亞。
H:好像四福音書都沒有講到耶穌小時後的事。
I:路加福音有講到12歲的事。30~33.5歲是耶穌傳福音的時期。跟羅馬凱薩大 帝一樣,也是33歲死亡。福音這個字是特用字,羅馬帝國打勝仗、皇帝生子 的捷報才能使用「福音」這個字。耶穌的降生在基督徒來看,才是真正的福 音、使人得救的捷報。
J:921改變了我的人生。一節聖經,認識獨一的真神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竭 力追求他到底是誰。馬可福音第一句就說:上帝的兒子。21節,和一般經學 教師不同。我看到各地的教師,根本都沒有神的教誨。我很看重一個人是怎 麼認出神是誰、我是誰。一旦有一個人一出生就有人教導,大光出現。34節 提到,因為他們知道他是誰,鬼知道神是誰,我們人不會知道神是誰。這裡 開啟了我們去認識神。頭尾的弔詭是奧秘:鬼知道他是誰,人不知道他是 誰。
K:學店的教師突然碰到一個認真跟你講道的。
L:12節,耶穌也有受試探就連耶穌也受試探,更何況人。
M:我上個禮拜想說,我當時立志當牧師,921後,我想真正做一個基督徒。直接 去見祭司,我要成為一個祭司:他並從他們中間取為祭司。
N:當時如果他不潔淨,就不能進聖殿。失去宗教活動,等於失去社會網路。等 於被集體霸凌,耶穌醫治了他。只有祭司能去檢查,恢復他的公共生活。所 以他很高興,到處去宣揚。
O:四福音好像在講馬太:耶穌是君王,馬可:兒子,路加:僕人。啟示錄講四 活物,人子(路加)、老鷹、獅子(馬太)、牛(路加)。耶穌來的目的是 傳道,傳得道是什麼?
P:他行了許多神蹟,但不能讓這個神蹟去混淆這個道。
Q:表面被醫治,本質是解救受壓迫的人。人的本質受到改變,世界的本質被邪 惡扭曲,應該要被恢復。受壓迫的得釋放。路加福音,被擄得釋放。這都是 當時社會裡面,都屬於不潔淨的,是被宗教信仰遺棄的。上帝來是要使他們 恢復本質上的身份。這是耶穌的道。我們今天是否會有這種東西?
二、從下列問題中,挑選(或提出新問題)…,並自由地分享您的聯想、推理、判斷:
1) 談談4~5 節中,「悔改」與「認罪」-是向誰認罪?「向神」還是「向人」?還是…?
A:施洗者約翰是先行者,像是前鋒,先使人心柔軟,若不知道自己的罪,就沒 有更深的空間可以去反省。不一定是向神,也許這邊是向人認罪,向自己認 罪。人有沒有先去想自己的部分,這邊的認罪。
B:你的心很軟。你們今日若聽她的話,就不可硬著心。提摩太後書:或者神會 賜給人悔改的心,能明白真道。我認為人不會悔改,這也是耶穌來到世間傳 道的第一句話: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真道與福音有非常大的關係,我認 為福音就是好消息,對你來說,什麼是最好的消息。最好的福音:你不會 死。教師節、查德牙齒這都是奇蹟。
C:他不是向人或是向神,是要你們「放空」,在那個時代背景,人會封閉自我 不相信別人。現在突然有神的使者告訴他們,你們能重新生活了,所以他們 要先放空,才能跟著新的福音創造更好的環境。
D:為什麼耶穌也要被約翰施洗?
E:上帝是要試煉耶穌。
F:罪:因為你做了不應該的事情。
G:罪:
H:罪:不信神是最的開始。羅馬書:因為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互相學習、彼 此開發。
I:馬英九做了八年總統他沒有罪嗎?他是魔鬼。台灣是兩千三百萬的主體,不 能偏離這個主理去相信外面說的。
J:穌也要被約翰施洗的原因是:他謙卑成為人的樣式。去展示給人看,他是如 此謙卑地面對眾人。
K:他不要站在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要放空自己,他自己也是,以便承受新的 福音。
2) 15節中,「上帝的國快實現了」、「福音」是什麼意思?
A:因為上帝國會直接反對羅馬帝國。
B:為何上帝國來了就要聽從福音。
C:得到釋放。
D:應該是跟國民這個概念有關,因為猶太人沒有羅馬公民的身份,地位較低。 舊約拜不同的神,身份常被拉走。那個時期,很多猶太人被拉走。希望可以 把他們回來,與「受洗」開始流行的時間點是接近的。你要悔改:你要回到 上帝。如果你在帝國殖民的環境,為了利益,你想要接受那一邊的文化。你 的身份可以放在羅馬帝國,或是猶太這邊。這是一個符號,來代表你的身份 是哪一國。
E:是否是一個純正猶太人的象徵。
3) 在12、18、42、43節中的「立刻」,本書作者要傳達甚麼樣的信息?
A:因為上帝國要來了。
B:你要趕快恢復你的身份,脫離受壓迫者的處境。
C:要解除一個人的集體霸凌,這是很迫切的。像是去年香港的事情,也有人會 觀望。這個立刻是,你要把別人的痛苦當作切身之痛。至少我們在台灣可以 對抗中國的勢力,做我們能做的。
D:聽而言不如起而行。你如果沒有立刻去做,那也都是枉然。也可能有「開 心」的意思、「分享」的味道,痲瘋病好了、上帝國要來了。
E:也可從猶太人的角度去想,終於這個時間到了。「收割」的季節來了。
4) 在25(住口)、34(不准鬼說話)、44(不要告訴任何人),耶穌的心意(顧忌、目的…)是什麼?
A:方才有講到,不讓人去忘記更本質的事情。
B:趕特會的姐妹,把這些醫治看的很表像,只想跟上帝去要東西。但是這個福 音裡面的東西,他們就不願意去深入,導致趕了很多特惠,被聖靈充滿,但 本質依然沒有改變。
C:耶穌彼時還沒有破梗,揭破自己是上帝的身份。他對鬼也很好。
D:叫邪惡閉口。
上帝國快實現了:上帝的掌權。當時是非上帝的掌權。一個上帝國應使受到 集體霸凌的得到釋放。如果一個社會裡面許多受壓迫者,是無法實現上帝國 的愛與精神。醫治只是一個表象,因此耶穌才跟痲瘋病人不要到處去宣揚。 重點不是他被醫治,而是他被社會霸凌得到釋放。我覺得上帝國是帶來一種 本質上的改變,而非外在。
三、比對一下經文所說,與自己的處境、感受有何關聯,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1) 有權威、令人驚奇(v.22)又有醫治大能(vv.29-34; 42)的耶穌,為何仍遭受世人的拒絕?
A:這樣的耶穌太完美了。世人對太完美的東西,都不敢相信人怎麼可以這麼完 美。
B:也許在那個亂世,欺世盜名的人太多。真的有大能的人來了,大家都不相 信。令人驚奇(22)跟我們的媒體有點像,光怪陸離以致麻痺。
C:真的東西就被抹黑:邪魔歪道、紅色同路人。假的碰上真的,會害怕自己被 取代。
D:人類越來越認識上帝,至少我們現在跟聖經時代認識的上帝,一本聖經不可 能揭示上帝的所有面向。基本上還是有很多人。我們對上帝的理解越來越愈 多元的。在困難的時候,你會感到有一個力量使你勇敢的度過難關。
E:人類理解的集體價值。詮釋學希望帶給人類進步的價值。願你的旨意行在地 上如同行在天上,如此我們會院越來越接近上帝。
F:要看不同的處境和情境。通天路經、詮釋學的出現、法學,不斷賦予古典傳 統新的意義。從古至今,通往上帝的路越來越多,異中求同。看處境、社 會,集體價值崩壞與否、人民心理腐敗與否。可能消失可能喚醒。到底什麼 是好的價值?有沒有在核心的價值、人道的標準去衡量他。要看不同時間的 情境,我們通往上帝的路越來越多元。多元不代表虛無。以賽柏林:不能衝 破底線。捫心自問,有些東西是不能違反的。有一些是普遍的價值,我們要 在多元中需找共同的底線。要多元但不能讓虛無。
G:差不多。沒有比較近或是遠。人類的人性差不多。知識的方式很多元,但那 不一定是心。要看每個人,個人的故事經驗。我覺得不是知識,而是聖靈。
H:越來越近,人都可以把耶穌釘死了。
I:現在是所謂後現代的時代。我們好像缺少整合,整合的能力,要如何在多元 的時代將各領域整合。愛因斯坦:科學沒有宗教就是跛腳。宗教沒有科學就 是瞎子。其實這個世代,是比較缺乏能夠整合能力的世代。這就是現在處境 神學、本土神學強調不是只有用聖經作文本,而是要跨領域跨科際作為素 材。
J:基督徒余杰對美國大法官之死說要放鞭炮。
K:我很多朋友聽到美國大法官死了很傷心。他很老了、生病,我覺得他已經為 我們服務很久了。他就是一個人,他過世的時候在家人在旁邊,我很高興他 可以休息了。猶太人的傳統,如果在過年的時候過世,代表一種非常高的榮 譽。這是一個最好的死亡方式。
L:這個世界不是離上帝更遠,就是離上帝更近。
約翰福音:耶穌還做了很多事,如果....。我們都是很短暫的過去。神的國近 了,願你的國降臨,這表示他的國還沒降臨。我們一直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身 份。我們自己要成為教師。我們彼此互為教師。我們不可能悔改,我們應當 悔改。上帝的國快實現,是什麼概念?我們不能懂。他的國實現只有一條 路,就是人悔改。悔改就是立刻捨去自己的想法。聖靈是很權威的:聖靈立 刻催促耶穌。
願你的國降臨:國還沒臨到。
你從來不認識我。我從來不認識你。我們自己要認識我們是神的兒子。因為 他認識我們,他會在我們追求他的時候顯現。福音對我來說就是好消息。只 要我們追尋它就會讓我們找到。
「教會」的詞源:上帝國的公民集會 。
建立「具有上帝國價值的地上國」。
I: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跟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最近的距離:當你揚帆的時候
2) 污靈將耶穌視為威脅(v.24),中國政府也是,兩者背後原因(本質…)有何相似之處?
馬可福音第一章(記錄)
一、從這段經文,您看到、聽到…什麼?
回答:
開場白,如同禮拜儀式開始的宣召(2-3節)
耶穌被試探(12-13)
施洗:約翰用水、耶穌用聖靈
聖靈像鴿子(10)
以賽亞的預表(2)
彌賽亞(註解:古代尤太人眼裡有兩種彌賽亞的觀點:一種強調彌賽亞帶來政治解放、另一種強調受苦者的形象。耶穌屬於後一種)
耶穌呼召四位漁夫跟從他
污靈(鬼)
耶穌治好痲瘋病人
不同於其他福音書,馬可在一開頭就直接切入重點
立刻丟下漁網
耶穌不被容許進城(45)
耶穌以退為進
夏普(Gene Sharp,非暴力運動倡導者):搞非暴力運動就不應該要有機密
上帝國實現了
三段論:悔改、施洗、罪得赦免(4)
疑問:為何施洗約翰後來被殺?
疑問:得人的漁夫(17)是什麼意思?
二、從下列問題中,挑選(或提出新問題)…,並自由地分享您的聯想、推理、判斷:
1) 談談4~5 節中,「悔改」與「認罪」-是向誰認罪?「向神」還是「向人」?還是…?
回答:
是「向神」認罪
2) 15節中,「上帝的國快實現了」、「福音」是什麼意思?
回答:
A. 生命得救的盼望
B. 恐懼的心情
C. 以宗教掩護政治動機
D. 尤太民族要「出頭天」、世界上各弱小民族都要「出頭天」、台灣要「出頭天」、長老教會的「出頭天神學」
E. 福音有兩大要素:自由&公義。與弱者同行
F. 福音:上帝國要實現。上帝國是目標,要信;另一方面,福音是方法,要做,去實踐。耶穌所說的「道路、真理、生命」的「道路」(way)就是指方法。
G. 蔡教授:台灣的基層要成立「守護隊」,守護台灣的核心價值。
H. 許多傳統的基督徒對於福音的看法只有侷限在:受洗和得救。然而,我們應該用更寬廣的角度看待福音。福音應該同時偏重兩者:個人的救贖&社會公義的實現。
I. 上帝國是要讓受歧視和霸凌的邊緣人受到關注。因此,「醫治」只是表象,但本質上應該是上帝真正關心那些受苦和受壓迫者。
J. 福音是超越種族、宗教和黨派等本質的。
K. 「福音」在古羅馬時代,原指戰爭的捷報或皇帝的誕生。然而,聖經開始將福音用來指耶穌的出現,是要挑戰帝國。因此,福音要實現的是上帝國,而非政治性的羅馬帝國。以「基督和平」(Pax Christi)來取代「羅馬和平」(Pax Romana)。
3) 在12、18、42、43節中的「立刻」,本書作者要傳達甚麼樣的信息?
回答:
「立刻」在《馬可福音》時常出現,表現出馬可的筆法比較平民化。此外,也表現出馬可「急切」想要把耶穌的事蹟透過文字表達給讀者。
4) 在25(住口)、34(不准鬼說話)、44(不要告訴任何人),耶穌的心意(顧忌、目的…)是什麼?
回答:
人們口裡不說鬼話、不正義的話語。
三、比對一下經文所說,與自己的處境、感受有何關聯,我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1) 有權威、令人驚奇(v.22)又有醫治大能(vv.29-34; 42)的耶穌,為何仍遭受世人的拒絕?
回答:
A. 世人不相信有太完美如耶穌這般的人。
B. 沒有真才實學的經學教師,深怕被耶穌取代。
C. 耶穌不同於一般的經學教師,而是要開放福音的訊息給眾人,自己去思考。
D. 引伸的好問題:「到底人類世界離上帝愈來愈近,還是愈來愈遠?」
甲、後現代思潮盛行的年代,充滿了「虛無主義」(nihilism)的色彩,因為這種思潮試圖解構一切標準,彷彿這個世界不存在權威一般。十九世紀開始盛行的「詮釋學」最初就是用來解釋聖經的。詮釋學強調,上帝的話語不在聖經當中,也不在我這裡,而是在我和上帝之間。
乙、人類集體的價值是什麼?需要透過不同時代、針對不同處境進行重新詮釋,「與時俱進」,賦予傳統新的意義。
丙、愛因斯坦:「科學若沒有宗教就是跛腳,宗教若沒有科學就是眼盲。」
丁、這個世代的信仰思考需要一種整合,也就是整合各個專業領域的學科專業,來作為神學思考的參考,才能有更寬廣的神學視野。
戊、首先,以時間來說,時近時遠,因為人類歷史總是進兩步退一步,辯證前行。其次,以方法來說,距離更近,因為在「多元主義」的年代,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尋找上帝。
i. 以時間來說,時近時遠,因為人類歷史總是進兩步退一步,辯證前行。人類歷史的進程,距離上帝時近時遠,總是在辯證當中前進。當某個時期人類犯下集體的罪行時,例如二十世紀的兩次大戰時,許多獨裁政權的邪惡作為(希特勒、史達林等),距離上帝當然遠。然而,戰後人類重新思考人權和人道價值,就逐漸在趨近上帝當中。然而,重視人權價值的年代,仍會出現獨裁者大肆侵害人權。例如:當代非洲許多發動內戰國家的獨裁者,戕害人權。中國統治者近年變本加厲侵害人權。好在當前全世界已經對何謂人權和文明有基本的共識,不容獨裁者長期猖獗。
ii. 其次,以方法來說,距離更近,因為在「多元主義」的年代,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尋找上帝。必須說明的是,「多元主義」(pluralism)並不等於「虛無主義」(nihilism)。因為虛無主義不強調人類共通的核心價值或底線,但多元主義強調的是,儘管人類各種文化有差異是值得尊重的,但仍需有一個基本的底線不可打破,那就是人性的尊嚴和人道基本價值。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伯林(Isaiah Berlin)是自由和多元主義價值的積極捍衛者,他就認為這是一個價值多元的年代,不同的人類社群有許多價值的確不可通約共量,不可共容。然而,仍有一個人性的基本底線,是普世必須共同接受的。在此,引用伯林的一小段文字:「有很多客觀的目的、終極價值,在這當中有些和其他無法相容(incompatible),它們在不同時間被不同社會所追求,在不同社會被不同團體所追求,被整個階級或教會或種族所追求,或被這些團體當中的特殊個人所追求,這些目的或價值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發現自己服從於無法結合(incombinable)卻同樣終極和客觀的目的的宣稱。這些目的可能是無法相容的;但是他們的多樣性卻不是毫無限制的,因為人的本質,無論多麼多樣和容易變化,必定擁有某些類的特質(generic character),如果他要被稱為人的話」簡要解釋伯林的文字::第一,對於每個人或團體而言,各種價值都是客觀的並且是終極的。第二,各種價值之間彼此常常是不相容的、無法結合的、無法比較的,甚至是不可共量的。也就是說,這些價值之間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常常是彼此互相衝突的,它們所呈現的並不是一種差序格局的樣貌。第三,儘管各種價值彼此互相衝突,但承認這個事實並不意味著承認價值相對對主義。第四,我們必須承認儘管多元主義所留下來的事實是多樣性,但是人性必然有一些共通性,也就是Berlin所謂的「類的特質」。
己、兩首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所築起的一道鴻溝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
不是海浪與沙灘 日夜潮汐
而是 你輕踏過的細沙
我的裸足可以覆蓋踏及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
不是連理枝 比翼鳥
而是 當你揚帆遠行
我卻是鼓帆的風 追隨不離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
不是兩棵樹 從來相對而立
而是 飛越千里
用生命釘立枝頭的荊棘鳥
(香港作家張小嫻在1997年中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這本小說裡的一段文字。)
引用出處:https://m.xuite.net/blog/louiscty/blog/9445357
2) 污靈將耶穌視為威脅(v.24),中國政府也是,兩者背後原因(本質…)有何相似之處?
後記:兩首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