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約書亞記第14章)
時間:2020年5月11日(一)7:00pm 協調者:康紘齊/柯怡政
聖詩:168首 求主聖靈降臨
約旦河西土地的分配
14:1 以下是以色列人在約旦河西岸迦南地分配產業的情形。祭司以利亞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以及以色列各支族各家的領袖們把土地分配給人民。
14:2 他們遵照上主給摩西的命令,抽籤( 「抽籤」:通常用有特別記號的石頭求問上帝的旨意。)決定了約旦河西分給九個半支族的土地。
14:3 摩西已經把約旦河東的土地分配給其他二個半支族的人。(約瑟的後代分成瑪拿西和以法蓮兩個支族。)利未人沒有分得任何土地,但是他們有城可居住,有田野可養牛羊。(14:4 併於上節)
14:5 以色列人遵照上主給摩西的命令把土地分配了。
迦勒分得希伯崙
14:6 有一天,有些猶大支族的人到吉甲去見約書亞。其中一個人叫迦勒,是基尼洗人耶孚尼的兒子。他對約書亞說:「在加低斯‧巴尼亞時,上主對神的人摩西提到你和我的事,你是知道的。
14:7 我四十歲的時候,上主的僕人摩西差派我從加低斯‧巴尼亞來偵察這地;我據實把所看到的向他報告。
14:8 可是,跟我同去的人的報告使人民懼怕,我卻全心順從了上主─我的上帝。
14:9 那天,摩西曾答應我,將來我跟我的子孫一定會得到這塊地,就是我腳走過的土地,作為我們的產業,因為我全心順從了上主─我的上帝。
14:10 現在請看,從上主對摩西說那些話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十五年。那時以色列人在曠野流蕩。上主照著他的許諾保守我至今健在。看!我已經八十五歲了。
14:11 今天我仍然健壯,像當年摩西派我出去時一樣。我仍然強壯,可以打仗或做其他的事。
14:12 現在,請你把上主應許給我的山區給我吧,就是我和同伴回來報告那天上主所許諾的。那時我們向你報告,那地方有亞衲族巨人,住在高大的城牆裏面。說不定上主會與我同在,我能夠把他們趕出去,正像上主所許諾的。」
14:13 約書亞祝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把希伯崙城給了他,作為他的產業。
14:14 希伯崙到現在仍然屬於基尼洗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後代,因為他全心順服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14:15 在這以前,希伯崙叫作亞巴城。(亞巴人是亞衲族中最強大的一族。)從此,這地方太平,沒有戰爭。
成員: 怡政、丁貴、迪安、友全、紹綱、春生、Savi、小孟、小帆、小紅、郭郭、羅宜、吳錚、任浩、小康、斌洲、哲道、世鴻、秋蟾
問題討論:
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人、事、時、地、物…)?
l 迦勒等了四十五年 (為何等了這麼久?)
l 八十五歲還可以打仗
l 亞納族人到底有多高? (亞納的意思是長頸子)
l 約旦河西岸的分配,上一章是約旦河東岸的分配
l 有事情要主動講出來就可以獲得協商
l 我全心順服: 重複的語句,強調他的價值理想不變。我的心志強壯。
二、經文1-5節關於分配土地的記載,與18:6-10不大一致,你的看法是什麼?又1-5節不厭其煩的述說12支派與產業的關係,可能的用意為何?當一塊蛋糕要分配給12個人吃,你會如何分配(某人分配、平均分配、抽籤…)?為什麼?
18:6 你們要把這七個地區的地圖帶來給我;我要為你們抽籤,求問上主─我們的上帝。
18:7 但是利未人不能分到土地,因為作為上主的祭司,事奉他,就是他們的產業。至於迦得、呂便,和東瑪拿西支族,他們已經得到約旦河東岸的土地了;那是上主的僕人摩西分配給他們的。」
18:8 這些人動身去勘察地形,繪製地圖。約書亞吩咐他們:「你們要走遍整個地區,繪好地圖,帶回來給我。我要在示羅這地方為你們抽籤,求問上主。」
18:9 於是他們走遍整個地區,把地分成七份,列下各城鎮的名稱,然後回到示羅營地見約書亞。
18:10 約書亞為他們抽籤,求問上主,把其餘各支族應得的土地分給他們。
|
l 可能十四章大家不滿意
l 第十八章是其餘土地的分配?
l 不同作者傳達的主旨不一樣,可能有不同的文獻。一種文獻強調約書亞的(統治)角色,一種文獻強調祭司的角色。
l 文獻其實是當時以色列人的智慧者記錄保存,包括祭司或者被擄的官員。因此文獻本來就表達多元的觀點。J典較屬於南國的傳統,E典較屬於北國傳統,P典是祭司傳統,D典是申命記傳統。
l 上次分蛋糕時有人說不要
l 土地應該是很大,有不同的地理環境,可能依照地形跟氣候跟每個支族的生活模式去分配
l 土地有些可以耕種,有些是曠野
l 這章好像在分遺產的感覺,因素比較複雜,但如果是蛋糕可能比較好分配
l 考慮政治勢力的平衡: 戰功、人數、地理、環境等
三、經文第2節敘述以抽籤方式決定土地歸屬,但民數記33:54加入人數多寡的參數,請您試著還原當初分配土地的過程步驟為何?假如延伸如此情境於今日,請你個人說一說「上帝旨意」、「抽籤」、「民主投票」之間的關係為何?你認為現代應如何呈現「上帝的旨意」?
l 比例原則
l 應該至少兩階段: 依照人數接著抽籤
l 可能是同時發生,有人訴諸摩西的傳統,有人是認為要依照人數。約書亞記可能是反映當時尚在協商的歷史狀況。
l 如果我是約書亞我會先把土地分區塊,邊界透過協商。第一個階段先抽籤,然後依照人數跟戰功,徵求大家的同意。
l 約書亞記看起來是東岸給摩西分配,西岸給約書亞分配。南部先分配給由大支族,約瑟支族在北邊。然後其他七個支族在去分配。看起來是有先根據人數去分配,之後再去抽籤。
l 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旨意。八百壯士是否也是人民的聲音? 應該說是覺醒的人民才是人民。
l 上帝的旨意是要我們活出呼召。
l 民主只是權宜之計,我們不能夠把民主無限上綱然後神聖化。民意是會改變的,所以民主制度要經常給人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要把民主的觀念放在歷史脈絡去看。民主之所謂偉大是來自於本身的不偉大。
l 民主程序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上帝的旨意是長時間的歷練。聖經會流傳到現在是因為經過三、四千年的洗鍊才會留下來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知道公投有過或沒有過是否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經常是事後才知道。上帝的奇妙就是在這裡,經常透過逆反的過程來實現。
l 民主無法幫助我們做出最好的結果。還是要回到人的精神的品質,如何活出一個有品質的生活、必須要承擔責任,並且不要逃避自由,不能因為害怕做錯選擇而逃避自由。
l 抽籤是一種民主選擇,古雅典就是一種依照抽籤的民主方式。
l 不論事情如何發生都要對上帝有信心,好壞都有上帝的旨意。
四、本章詳細介紹迦勒這個人,他是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民數記13:6說他屬猶大支派),並且到他85歲仍能征戰,你認為作者通過迦勒想表達什麼?
l 民數記強調的猶大的認同而不是血統的認同
l 迦勒認為自己有戰功直接跟約書亞提出要求,所以這一章記載了有特殊的戰功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而不是抽籤的
l 可能是要印證上主的應許一定會實現,這章是要正當化之後分配土地都是正當合法、公開透明的,可能這個敘事就是要強化約書亞分配土地的正當性
l 迦勒要的土地其實是很硬的,代表他還有一點自信。他的自信來自於他相信上帝
l 現在有一個迦勒團隊專門在幫助街友,迦勒就是代表比較年長的還可以服事的,可能代表群體中有較年長的成員,作者可能想要把這些成員包括進來
l 聯合王國是猶大支族當王,因此看到許多對於王族正面的描述,可能也是在塑造某種程度的神話
l 今天的文獻是J、E的文獻
五、第13節約書亞祝福迦勒並將希伯崙交給他,請問約書亞接受關說的理由是什麼?另外15:13-14記載迦勒趕出亞衲三個兒子,但是10:36記載約書亞與以色列人殺死希伯倫的王與百姓,這又如何解釋?
六、聖經中似乎經常看到打破慣例的記事,你是否發現那些寶貴的價值可以超越既有的框架與規則?就你本身的性格而言,你是比較墨守成規,或是打破框架的人?試舉例說明?
l 聖經不能把它當作純歷史來看,重點是要表達迦勒的信心與角色
l 迦勒有可能就是打破慣例的人,超越當時代很多的人
l 聖經記載的可能就是經過一段時間去肯定迦勒的貢獻的人
l 作者似乎要透過迦去表達信仰這一件事情,年輕時有幫助摩西,而摩西答應要分配一塊土地給他。他等候了四十五年才來要求這塊土地可見他是很堅定的相信這件事情的人。這裡記載這地有巨人,所以迦勒也不是憑空得到土地。
l 有理想的人是否能夠堅持四十多年不變?
l 蔡教授五月要再次環島—我比較像是打破框架的人,這是我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抗議。519是很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太陽花學運的青年被政府判刑所以我再次環島。這次我環島希望借住教會與廟宇。牧師幫我設計—為台灣背十字架。我找到法師跟我一起走。我現在還不到85歲所以還在努力。
l 以前我是劇場服務人員,很容易遇到突發狀況,很需要去試著打破框架。
l 我本來以為聖經就是很多慣例很多框架的地方,其實仔細查考聖經裡面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我覺得聖經本身就是個打破慣例的經典。我去服務很多個案的時候也需要打破框架。有些社工自己很多框架,但是其實社工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我覺得需要經常練習打破框架。
l 我發現不是二選一而是有很多灰色地帶。例如迦勒可能是個墨守信仰成規的人。例如我們在體制內就是墨守成規嗎? 我們在體制內也是可以打破框架。
l 我們這些來處境查經班就是希望打破框架的人,我們每個人都在嘗試打破不同框架的人
l 產業的價值的判斷如何去判斷? 我在想在這個分配的過程是否就是在重新校正核心價值的過程,例如透過抽籤的方式或者透過大家共同持守承諾來尋求上帝的旨意。而迦勒向約書亞要求分土地是否呼應了迦勒遵守了上帝的旨意的這個信仰核心價值的軸線?
l 人跟環境是不斷動態平衡的狀態,平衡狀態的時候慣例就會開始累積,如果不平衡是就會去打破。慣例是一種支撐,但打破框架的時候可能是出於信仰或者不同的理由,可能是因為發現處境不同需要去打破框架。
l 奴隸就是墨守成規的人,如果我們是希望當家作主的人,那我們就是希望打破框架的人
l 任何組織任何法律本意都是要幫助人的但是卻變成一種框架。但其實如果我們能夠看見人,知道我們要去服務人,就不會陷入條條框框。現代的組織如同一個牢籠一樣。幸好我們現在有很多人願意跨出法律的條條框框。
l 迦勒其實在喚回摩西傳統。宗教改革其實也是要喚回原初的精神。成規其實是後來的人建制的,所以我們打破成規其實也是要喚回原始的精神。
l 我們在做很多社會議題的倡議很多時候不是在打破框架,是在回到初衷,而不是讓建制化的力量控制一切。其實處境查經班本身就是打破慣例的地方。如何結合信仰與生活是我們很重要的課題。
l 第二題跟第五題其實已經是在打破框架,今天學到這個方法就可以開始去練習這個方法查經。身為同志基督徒能夠來查經就是很打破框架的。我發現這個力量讓我拉上來,原本很害怕的部分慢慢消失了,也不會那麼害怕基督徒。我的工作跟性平教育有關,常常遇到反同的基督徒跟老師。但最近比較少了。也許跟我比較不害怕有關係,可能我不害怕的時候就看不見討厭的人了。我爸爸最近支持同婚,讓我得到很大的支持。雖然我出生就是很不一樣的女生,我並不是真的要打破框架,我覺得每個人活出自己就是打破框架。
黃春生牧師報告
l 519蔡丁貴教授環台,週二早上9點為蔡教授祈禱並祝福
l 香港反送中一周年講座籌備中
l Stephan Lakkis 老師離台演講會與歡送會籌備中
l 五月、六月神學禮拜日即將恢復,歡迎大家推薦人選跟建議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