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路加福音3:7-20

經文:路加福音3:7-20 
時間:2017.4.10(一)6:30pm
協調者:鄭國忠牧師

經文:路加福音3:7-20
3:7 人群擁擠,出來要接受約翰的洗禮。約翰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上帝的審判快要到了,你們以為能夠逃避嗎?
3:8 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悔改。不要自以為亞伯拉罕是你們的祖宗就可以逃避審判。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夠拿這些石頭為亞伯拉罕造出子孫來!
3:9 斧頭已經擱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都要砍掉,丟在火裏。」
3:10 群眾問他:「那麼,我們該做甚麼呢?」
3:11 約翰回答:「有兩件內衣的,要分一件給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要這樣。」
3:12 有些稅棍也要來接受洗禮;他們問約翰:「老師,我們該做甚麼呢?」
3:13 他告訴他們:「不可收取法定以外的稅金。」
3:14 有些當兵的也來問他:「我們呢?該做些甚麼呢?」 他對他們說:「不可強索金錢,不可敲詐;要以所得的糧餉為足。」
3:15 人民的希望提高了,大家心裏猜想,也許約翰就是基督。
3:16 因此約翰告訴他們:「我用水給你們施洗;可是,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替他脫鞋子也不配。他要用聖靈和火為你們施洗。
3:17 他手裏拿簸箕,要揚淨榖物,把麥子收進倉庫;至於糠秕,他要用永不熄滅的火燒掉。」
3:18 約翰向人民傳福音,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規勸他們。
3:19 但是約翰譴責希律王,因為希律娶了他的弟婦希羅底,又做了許多的壞事。
3:20 以後他做了一件更嚴重的壞事,就是把約翰關在監獄裏。

問題一、從這段經文,你觀察到了什麼?(三人一組)(10min)
第一組:
1.不好的要燒掉、丟掉。
2.不同的人都問:「該做什麼?」(今日也是)
3.好像都在尋找一個人(領導者?)
4.(生態關懷者協會)想推動北中南東12場的座談會來關心環境議題,出席的牧長也都在問:「日常中能做什麼」,仍然是在問相同的問題。
5.眾人誤會約翰是基督,因為他們有期待。
6.時至今日資訊發達,人們仍然期待有個領導者。
7.不管受什麼教育或什麼層次的人都期待有個「救世主」。
8.約翰自己沒對號入座,但別人認為他是基督。(反觀有的人被別人講久了便自以為自己「是XXX」)

第二組:分享、稅棍、施洗約翰、約翰被關、毒蛇、群眾、軍人、希律王娶弟媳、逃避、強索金錢、傳福音。

第三組:
1. 亞伯拉罕的子孫
2. 稅棍 & 當兵的
3. 約翰行洗禮、傳福音
4. 約翰入監
5. 希律王、希羅底:做壞事
6. 基督
7. 人民
8. 比喻:(1)節不出好果子的樹 (2)簸箕揚淨穀物
9. 約翰罵人毒蛇
10. 人民的希望提高了
11. 上帝的審判
12. 約翰譴責希律王
13. 稅棍當兵的也來受洗
14. 約翰不同方式的教導,對:(1)人民 (2)稅棍 (3)當兵的
15. 洗禮:(1)水 (2)聖靈與火

問題二、約翰宣講的內容,涵蓋哪些?(三人一組,全體回應)(15min)
第一組:
1.要悔改且要用「行動」證明。可是群眾不知道怎麼行動所以發問:「該做什麼?」
2.約翰用恐嚇的(例如:砍掉......)
3.有關上帝的審判
4.會針對群眾的特質來宣講,包括一般人、稅棍、士兵等,表示曾經發生類似的事件,而且他們不知道問題所在(例如:今日領18趴的人不明白社會實況)
5.即使今日資訊發達,有些人仍然看不清、聽也聽不明。
6.約翰講話有權柄,講到對方的痛處,所以他們認為他是領導者。(可能當時的處境有需要)

第二組:分享和守法、信仰不可脫離現實生活、真正基督比我更大、上帝的審判、悔改。

第三組:
1. 上帝的審判到了,亞伯拉罕的子孫也一樣逃避不掉
2. 要有行為證明悔改:民眾要分享、稅棍不能拿不該拿的、當兵的勿欺凌敲詐百姓
3. 真正的洗禮
4. 表明自己並非基督,同時預表基督要來
5. 針對不同對象,以不同方式規勸
6. 譴責當權者,也譴責群眾、人民
7. 悔改

問題三、這些信息,對今天的教會有何意義?(全體回應)(15min)
1.要敢說真話。施洗約翰對眾人指正、說真話。
2.要懂得分享與共享。
3.18節。針對不同族群傳講福音,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在對方的立場。
4.宗教領袖往往將自己視為「基督」,但約翰自知自己的角色。
5.底層人民感受到不公平,感受到社會的黑暗,生活困境。韓國的「拋世代」。
6.貴族的宗教與希律王的友好。
7.約翰傳「基督」,但現代的教會傳「人的教會」,談增長。教會「反客為主」。
8.現代的社會「二件衣服」很普遍,但也有很多活不下去的底層。對抗經濟全球化。
9.群眾聽得進去,知道自己的分寸。不會虎假虎威。

問題四、如果今天我們問約翰「這樣,我們該做什麼呢?」你認為約翰會如何挑戰我們?(三人一組,全體回饋)(20min)
第一組:
1.可能會批判到痛處,要我們捨棄某些嗜好。
2.看事情不能看表面。
3.社會的價值影響的個人。
4.社會形象帶來的氛圍,使人迷失。
5.約翰針對已發生的事情提出警告。對社會問題的針貶。
6.為何基督教始終讓人感覺到是「中上階級」的形象?
7.反省「今日教會的形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第二組:
1.經常自問:「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2.我們該做什麼?要懂得分享、不欺壓、不勒索,要良善
3.南機場的食物銀行、共餐、學校營養午餐分享、住宅共用、北護護具共享、recycle
4.群眾最初的動機尋求基督、拯救。帶出悔改的行動。
5.我們是否勒索「環境」,過度耗盡「資源」?是否夠用就好?

第三組:
1.把資源分享給有欠缺的人。
(1)醫院免除欠債者。
(2)營利機構盈餘回饋喪鄉人。
(3)教會要捐出「十二籃」。
2.打開教會的門。
3.牧者要先悔改。
4.教會不能強迫別人、要尊重。不欺壓、不勒索

巴菲特:「感謝上帝,因為我出生在美國,換做是在其他國家,我的機會就完全不同。」

問題五、你認為15-17節所形容的彌賽亞形象,和耶穌的受難有何關聯?(全組進行)(15min)
1.基督、彌賽亞的形象是:謙卑自己、服事人
2.基督的工作:v.17基督本身也付出行動
3.耶穌的形象是對社會價值的挑戰,且勿自我為義。
4.約翰可能是愛色尼派,群眾接受受苦僕人為基督。
5.基督徒要留意「審判」這件事。

問題六、本週進入受難週,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受難週可以做什麼?(全組進行)(15min)
1.濟南教會「擘餅聚會」,歡迎未受洗、非基督徒都可以一起來領受。
台北公義行動教會,接納群眾一同領受聖餐,採本土化聖餐:蕃薯+烏龍茶。
※猶太人共餐,就是「和解」。
2.體驗「不方便(受苦)」的生活。例如,走路代替開車;簡單飲食代替大餐;關機與家人朋友分享...。
3.讀經祈禱、默想耶穌。
4.空間的友善。一般人走進教堂或進入廟宇,哪一個方便、友善?
教會讓人感覺神聖、神秘,外界的不易親近。

*************

2010年6月中旬,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發表公開信,呼籲美國其他身價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們,承諾至少把一半財產捐給慈善機構。

這項稱為「贈與誓言」(the Giving Pledge)的倡議勸募計劃,最早的想法由巴菲特提出,比爾.蓋茲夫婦隨後加入。他們從2010年開始,在紐約等地舉辦了好幾場晚宴,每次邀請十來位重量級富豪參加,在巴菲特的帶領下,大家分享自己對於財富的想法、對於行善的理念與經驗。結果,獲得了極佳的迴響。

他說,有錢人都會想到如何處理自己的財產,但必須把握時機,「很多富人活到了八十幾、九十歲才立遺囑,到那時,他們的腦筋再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清楚。」

包括房地產大亨布羅德(Eli Broad)、矽谷創投教父杜爾(John Doerr)、媒體大亨藍菲斯特(Gerry Lenfest)、思科前董事長摩格里奇(John Morgridge)在內,至少有四位富豪在參加餐會後,同意仿效巴菲特,發表贈與誓言。

另外,知名慈善家洛克斐勒、金融巨子索羅斯、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等富豪,也已經決定將一半甚至更多的財富捐出來。

********************
巴菲特公開的贈與誓言:

二○○六年,我做了一個承諾,要逐步捐出自己所有的波克夏海瑟威股票給各種慈善基金會,這個決定讓我高興極了。

現在,由於我跟蓋茲夫婦比爾和梅琳達要請求數百位美國富豪也做出承諾:捐出至少一半的財產做慈善,所以,我應該再次說明我的目的何在,並解釋這些目的背後有什麼思考。

首先是我的承諾:我將在有生之年或死亡之時,捐出九九%以上的財產做慈善。如果純粹以金額來看,這項承諾是很龐大,但以相對價值而言,其實有很多人每天都布施他人更多。

幾百萬人每天布施得更多

美國有幾百萬人定期捐款給教會、學校及其他機構,這些人等於是捨棄了原本要用在家庭的一部份錢財,他們放在捐獻盤上,或交給聯合勸募協會的錢,是犧牲了看電影、上館子或其他生活樂趣才換來的捐款。相反的,對我來說,即使要捐出九九%的財產,我和我的家人也不會有任何犧牲。

何況,這項承諾也不會讓我犧牲最寶貴的資產:時間。許多人──我很光榮地說,包括我的三個兒女在內──會捐出大量的時間與才幹來幫助別人,這種助人的方式,往往比捐錢更有價值,因為一個掙扎求生中的孩子,如果能獲得愛心輔導人的扶助與栽培,他所得到的這份愛心之禮,價值將遠比一張支票來得更大。我的姊姊多莉絲就是這樣,她每天都投入針對個人的慈善救助工作,而我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少。

我能夠做的,就是把一堆波克夏海瑟威的股票憑證──也就是未來兌現時,可以造就龐大資源的「提款存單」(claim checks)──拿來幫助不幸的人們。

到今天為止,我已經實際捐出了大約二○%的股票(包括我的亡妻蘇姍.巴菲特所捐贈的股票在內)。剩下的股票,我將每年捐出約四%,最遲,我所有波克夏股票所兌現的收益,都將在財產清算後的十年內,全部支用在慈善目的上。這些錢不會變成長期性的捐贈基金,因為我希望把錢都用在眼前的需求上。

捐財產 我沒有任何犧牲

這項承諾,對我和三個兒女的生活方式,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我的兒女們早已獲得了可觀的個人支用金額,未來還會得到更多,他們都過著舒適自在又很有生產力的生活,而我也會繼續充實地過日子,我的工作足以提供我一切物質生活所需。

擁有某些東西,確實能讓我更加享受生活,但是擁有太多,反而會讓我吃不消。例如,我喜歡擁有一架高檔的私人飛機,卻不想擁有六棟房子,那會變成一種負擔。擁有一大堆財產的人,最後往往會變成這些財產的奴隸。對我來說,我最重視的資產,除了健康,就是那些好玩有趣、形形色色、長長久久的朋友們。

我的財富,都得歸功於我出生在美國、天生運氣好,以及興趣廣泛這幾個因素之賜。我和我的兒女都是中了我常說的「卵巢彩券」(the ovarian lottery):別的不說,我在一九三○年出生時,能夠生在美國的機率只有三十比一;而且我是男性,又是白人,這些都讓我躲過了當時的美國社會裡,許多人面臨的阻礙。

同時,我的好運氣也是因為我成長於一個市場經濟體系,這個體系偶爾會產生扭曲,但整體來說,它對美國產生了很好的作用。

這個讓我工作謀生的經濟體系,會以勳章來獎勵那些戰場上搶救性命的軍人、會以家長的感謝函來獎勵那些春風化雨的老師,但卻以動輒上億的財富,來獎勵那些懂得發現公司股票錯誤定價的投資人。總之,人的運氣就像抽籤一樣,會不會抽到上上籤,誰也捉摸不定。

我跟我的家人對於自己的超級好運,反應並不是充滿罪惡,而是充滿了感恩。

做出承諾,邁向行善之路

就算我們動用超過一%以上的股票,拿來花在自己的身上,這些錢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幸福快樂。相反的,如果能捐出剩下的九九%股票,肯定可以對其他人的健康與福祉,帶來莫大的改變。

這種現實,為我跟我的家人指出了一條再清楚也不過的道路:我們需要多少錢,就留下多少錢,然後,把其餘所有的財產都捐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我的承諾,就是這條行善之路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