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查經班
2017年10月16日下午6:30
協調者:李信仁
地點:濟南教會禮拜堂
唱詩:聖詩505首《我欲忠實》(I would be true)
路加福音19:37-48 (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37當他(耶穌)靠近耶路撒冷、到橄欖山下坡那地方時,眾門徒因所看見的這一切奇蹟就都感謝上帝,大聲歡呼:38「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君王!天上有和平,榮耀歸於至高上帝!」39人群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老師,命令你的門徒安靜吧!」40耶穌回答:「我告訴你們,他們要是不作聲,這些石頭也會呼喊起來。」
41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看見那城,就為它哀哭,42說:「但願你今日知道那有關你和平的事,可是你現在那樣的盲目。43日子將到,那時候你的仇敵要造土壘包圍你,從四面困住你。44他們要徹底消滅你和你城牆裏面的人民,不留一塊石頭在另一塊石頭上面,因為你沒有認出上帝拯救的時機。」
45耶穌一進聖殿,就趕出做買賣的人,46對他們說:「聖經上記著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了!」47耶穌每天在聖殿裏教導人。祭司長、經學教師,和民間的領袖要殺害他,48只是不知道怎樣下手;因為人民都喜歡聽他,注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第一組:林世鴻、李信仁、李騰軒、吳純瑜
第二組:廖斌洲、蔡丁貴、陳金萬、黃春生
♦問題一、從這段經文中,您看到什麼(場景、氣氛、人物、關鍵字、對話…等)?
【小組討論;5分鐘】
第一組:
第二組:
地:耶路撒冷、橄欖山、聖殿
人:耶穌、民眾、法利賽人、門徒、做買賣的人、祭司長、經學教師、民間領袖
事:耶穌進城、門徒歡呼、法利賽人要耶穌阻止門徒歡呼、耶穌哀哭、耶穌趕出聖殿裡做買賣的人、人民喜歡耶穌但宗教領袖想殺耶穌、耶穌每日在聖殿教導人、禱告的殿變賊窩、法利賽人不知如何下手殺耶穌
第二組:
地:耶路撒冷、橄欖山、聖殿
人:耶穌、民眾、法利賽人、門徒、做買賣的人、祭司長、經學教師、民間領袖
事:耶穌進城、門徒歡呼、法利賽人要耶穌阻止門徒歡呼、耶穌哀哭、耶穌趕出聖殿裡做買賣的人、人民喜歡耶穌但宗教領袖想殺耶穌、耶穌每日在聖殿教導人、禱告的殿變賊窩、法利賽人不知如何下手殺耶穌
♦問題二、法利賽人為什麼要求耶穌命令門徒安靜?
【小組討論、全體回應;10 分鐘】
第一組:
第二組:
1. 嫉妒
2. 門徒高喊耶穌為「君王」,法利賽人不認同耶穌此身份(耶穌要打破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及基要派觀念)
3. 法利賽人認為救世主必定來自於他們群體內部,不可能是耶穌
4. 歷史上的改革多從外部出現:
(1)近代民主化(尤其是1970年代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的推動力多來自於民間的反對力量(僅有少數例外,如西班牙)。
(2)教會史的例子:耶穌作為當時宗教改革的倡導者,對法利賽人而言是外部力量
5. 權力邏輯:耶穌不照法利賽人想法去做,而是採取顛覆他們價值的方式,自然不討喜。引伸到當代的思考為:在領導群眾運動的過程中,警方和群眾領袖之間對峙時,雙方所運用的互動策略。
6. 耶穌的民眾觀點:「石頭」代表默不作聲但卻不滿法利賽人的群眾。門徒的歡呼,正好為群眾心中的聲音做了一番吶喊。
第二組:
1. 嫉妒
2. 門徒高喊耶穌為「君王」,法利賽人不認同耶穌此身份(耶穌要打破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及基要派觀念)
3. 法利賽人認為救世主必定來自於他們群體內部,不可能是耶穌
4. 歷史上的改革多從外部出現:
(1)近代民主化(尤其是1970年代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的推動力多來自於民間的反對力量(僅有少數例外,如西班牙)。
(2)教會史的例子:耶穌作為當時宗教改革的倡導者,對法利賽人而言是外部力量
5. 權力邏輯:耶穌不照法利賽人想法去做,而是採取顛覆他們價值的方式,自然不討喜。引伸到當代的思考為:在領導群眾運動的過程中,警方和群眾領袖之間對峙時,雙方所運用的互動策略。
6. 耶穌的民眾觀點:「石頭」代表默不作聲但卻不滿法利賽人的群眾。門徒的歡呼,正好為群眾心中的聲音做了一番吶喊。
♦問題三、想像您如果是耶路撒冷居民,您對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路19:41-44)和潔淨聖殿的行為(路19:45-48)有什麼感受?【小組討論;10分鐘】
第一組:
第二組:
1. 民眾可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認同法利賽人的群眾,另一種是認同耶穌的群眾。起先,認同法利賽人的群眾佔多數,但耶穌透過其種種作為,逐漸贏得更多群眾的支持,最終得以具有正當性,推倒法利賽人的聖殿。
2. 地緣觀點:耶穌所做的,是「從鄉村包圍城市」。耶穌起始工作的地方是羅馬帝國下面尤太行省的「邊陲」(小村加利利),在此取得廣大的群眾支持(餵飽五千人,相當於當地幾乎絕大部分人口)。隨後,逐漸進入羅馬帝國下面尤太行省的政教「核心」,挑戰並打破舊有思維和觀念(律法主義、教條主義)。
3. 台灣主體觀點:台灣被中華民國體制所污染,要為此哀哭。
4. 人性觀點:從政者都會面臨人性的誘惑(權力、金錢、色等)。因為無法抗拒誘惑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個自我就象徵被污染的聖殿。
第二組:
1. 民眾可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認同法利賽人的群眾,另一種是認同耶穌的群眾。起先,認同法利賽人的群眾佔多數,但耶穌透過其種種作為,逐漸贏得更多群眾的支持,最終得以具有正當性,推倒法利賽人的聖殿。
2. 地緣觀點:耶穌所做的,是「從鄉村包圍城市」。耶穌起始工作的地方是羅馬帝國下面尤太行省的「邊陲」(小村加利利),在此取得廣大的群眾支持(餵飽五千人,相當於當地幾乎絕大部分人口)。隨後,逐漸進入羅馬帝國下面尤太行省的政教「核心」,挑戰並打破舊有思維和觀念(律法主義、教條主義)。
3. 台灣主體觀點:台灣被中華民國體制所污染,要為此哀哭。
4. 人性觀點:從政者都會面臨人性的誘惑(權力、金錢、色等)。因為無法抗拒誘惑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個自我就象徵被污染的聖殿。
♦問題四、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趕出聖殿買賣的人。若在今天的台灣,耶穌會怎樣為台灣哀哭與「潔淨教會」?【小組討論、全體回應;15分】
第一組:
第二組:
1. 打破虛假的中華民國體制。
2. 打破複雜的政商網絡。
3. 克服人性當中,傾向腐敗的誘惑。
4. 哀哭的具體例子:1998年盧修一在台北縣長選舉當中的哀哭,台北縣民似乎有聽到。1989年鄭南榕的哀哭,卻少有人聽到。(直到非常久的當今,才被許多人尊敬。)
5. 為誰哀哭?為何哀哭?人們都會覺得自己哀哭的理由是對的,但是如何在彼此哀哭理由的歧見當中,找到一個共同標準呢?答案是:問自己:如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不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因為各自執著一方之理,必有衝突。要記得林肯的名言:「不要問上帝是否站在我這邊,而要問我是否站在上帝這邊。」
6. 本段經文中的關鍵字:「和平的事」、「上帝拯救的時機」是指什麼?用什麼來證明?如果在現代來講,可能可以指表現大眾想法和民意的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公民投票」。
第二組:
1. 打破虛假的中華民國體制。
2. 打破複雜的政商網絡。
3. 克服人性當中,傾向腐敗的誘惑。
4. 哀哭的具體例子:1998年盧修一在台北縣長選舉當中的哀哭,台北縣民似乎有聽到。1989年鄭南榕的哀哭,卻少有人聽到。(直到非常久的當今,才被許多人尊敬。)
5. 為誰哀哭?為何哀哭?人們都會覺得自己哀哭的理由是對的,但是如何在彼此哀哭理由的歧見當中,找到一個共同標準呢?答案是:問自己:如果是耶穌,他會怎麼做?不要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因為各自執著一方之理,必有衝突。要記得林肯的名言:「不要問上帝是否站在我這邊,而要問我是否站在上帝這邊。」
6. 本段經文中的關鍵字:「和平的事」、「上帝拯救的時機」是指什麼?用什麼來證明?如果在現代來講,可能可以指表現大眾想法和民意的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公民投票」。
♦問題五、面對說謊、張狂、欺壓弱者的權勢,什麼原因使教會繼續容忍,甚至變成共犯結構?耶穌的行動帶給現在的教會怎樣的反省?
【全組進行;15分鐘】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二組:
報告事項:
生態關懷者協會在10/22(日)、11/19(日)下午2:00,於長老教會總會2樓,主辦兩場書籍導讀活動,探討《1493: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找尋明天的答案》,歡迎兄姐參加。
【青年處境查經體驗營】歡迎台南、高雄的朋友踴躍報名
◆時間:10/28(六) 10:00-15:30
◆地點:台南區基督教大專服務中心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三段133號)
◆主辦單位:台南處境查經班
◆協辦單位:台南區基督教大專服務中心
◆活動內容:
10:00-12:00 處境查經協調者訓練課程 (主講:鄭國忠牧師)
13:30-15:30 處境查經體驗課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