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阿摩司書1@台北濟南教會

台北處境查經班 2020.7.27
聖詩:220 萬軍的主,至聖的厝

1:1 烏西雅猶大王,約華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期間,大地震前兩年,上帝向提哥亞村的牧羊人阿摩司啟示有關以色列的事。以下的記載是阿摩司的話。
1:2 阿摩司說: 
上主從錫安怒吼, 
耶路撒冷發出雷轟。 
牧場的草枯乾; 
迦密山的青草變黃。

─關於敘利亞

1:3 上主說:「大馬士革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處罰他們。他們用殘酷的刑罰虐待基列人。
1:4 所以我要火燒哈薛王的王宮,摧毀便‧哈達王的宮殿。
1:5 我要搗毀大馬士革的城門,殲滅亞文平原的居民和伯‧伊甸的首領。敘利亞的人民要被擄到吉珥。」上主這樣宣佈了。 
─關於非利士 

1:6 上主說:「迦薩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處罰他們。他們俘虜了鄰國的人民,賣給以東人作奴隸。
1:7 所以我要火燒迦薩的城牆,摧毀它的宮殿。
1:8 我要殲滅亞實突的居民和亞實基倫的首領。我要處罰以革倫城;凡是留在城裏的非利士人都要死亡。」至高的上主這樣宣佈了。 
─關於泰爾 

1:9 上主這樣說:「泰爾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處罰他們。他們不遵守跟友邦簽訂的條約,反而把鄰國的人民放逐到以東作奴隸。
1:10 所以我要火燒泰爾的城牆,摧毀它的宮殿。」 
─關於以東 

1:11 上主這樣說:「以東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處罰他們。他們不仁不義,用刀劍迫害他們的親族以色列人。他們的暴怒永不停;他們的忿恨永不止息。
1:12 所以我要火燒提幔的城市,摧毀波斯拉的宮殿。」 
─關於亞捫 

1:13 上主說:「亞捫人再三犯罪,我一定要處罰他們。為了要擴展領土,他們甚至剖開基列地孕婦的肚子。
1:14 所以我要火燒拉巴的城牆,摧毀他們的宮殿。戰爭爆發的時候,將有喊殺的聲音,搏鬥像狂風暴雨。
1:15 他們的國王和官長都要流亡。」上主這樣宣佈了。

成員:

討論問題:

觀察 See

一、在這段經文中您觀察或感受到什麼?(場景、語氣、字詞、圖像…等)

 

 

 

二、閱讀列王記下14: 23-29以及列王記下15:1-7,這裡的經文如何描述烏西雅王與耶羅波安二世?

經文連結:列王記下14

經文連結:列王記下15 

 




判斷 Judge

三、先知阿摩司看到以色列鄰國有哪些不合上帝心意的事情發生? 先知阿摩司對以色列鄰國審判的訊息中,傳達出一位怎樣的上帝? 







四、台灣與世界的關係如何? 能否從阿摩司書學習先知對於列國的關懷發出先知性的訊息?









行動 Act

五、如何鼓舞教會的朋友將視野擴展到世界各國的局勢?教會如何能夠對國際局勢勇敢發聲?

見微知著

上帝偏要揀選世人所認為愚拙的,來使聰明人羞愧;上帝揀選世人所認為軟弱的,來使堅強的人羞愧。上帝也揀選世人所輕視、厭惡、認為不足輕重的,來推翻一向被認為重要的,使人在上帝面前無可誇口。(哥林多前書1:27-29)












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路得記3@台南公報社B1


台南處境查經班第118
觀看判斷行動 (See-Judge-Act)
時間:2020725(禮拜六) 14:00                  
聖詩:22 主上帝正手     
協調人: 孟玟    領詩:仲寬    記錄:仲寬 翠華
路得記 3 【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拿娥美替路得找歸宿
3:1 有一天,拿娥美對路得說:「女兒,我必須替你找個丈夫,好使你有個歸宿。
3:2 記得波阿斯是我們的親族嗎?你曾經跟他的女工一起工作。聽我說,今晚他會在禾場上簸麥子。
3:3 你去洗澡,擦點香水,穿上最好的衣服,然後到禾場去。但是不要讓他知道你在那裏,要等他吃完了,喝夠了。
3:4 要看準他躺的地方;他睡著了,你就去,掀開被子,躺在他腳邊。他會告訴你該做甚麼。」
3:5 路得回答:「你說甚麼,我就做甚麼。」
3:6 於是,路得到禾場去,照著她婆婆告訴她的做了。
3:7 波阿斯吃完了,喝夠了,心情愉快,就到麥堆旁躺下睡了。路得悄悄地走了過去,掀開被子,躺在他腳邊。
3:8 到了半夜,波阿斯忽然醒了,轉過身來,驚奇地發現有個女人睡在腳邊,
3:9 就問:「你是誰?」 她說:「先生,我是路得,你的婢女。你是我的至親,有義務照顧我。請你娶我!」
3:10 波阿斯說:「願上主賜福給你!從前你對婆婆忠誠,現在你對已故丈夫的家族更忠誠。你大可以去找個年輕人,不管他有錢沒錢,你卻沒有這樣做。
3:11 路得,不要擔心!無論你要求甚麼,我都會替你辦到;城裏的人都知道你是一個賢慧的女子。
3:12 我確是你的至親,對你有義務,但是另有一個人比我更親。
3:13 今晚你就留在這裏,明早,我們看他願不願意對你盡至親的義務。如果他願意,那很好;如果他不願意,我對著永生的上主發誓:我一定盡這個義務。現在你只管躺下,留在這裏,直到天亮。」
3:14 路得就躺在他腳邊。但天還沒亮,人還辨認不出她的時候,她就起來,因為波阿斯不願意人家知道她來過這裏。
3:15 波阿斯對她說:「脫下你的披肩,鋪在這裏。」她照著做了。波阿斯倒了差不多二十公斤的大麥在上面,幫她放在肩膀上,她就回城去了。
3:16 她到家的時候,婆婆問她:「怎麼樣啦?女兒!」 路得就把波阿斯為她所做的一切都告訴婆婆。
3:17 路得說:「他告訴我,不可空手回到你這裏來,所以給了我這麼多麥子。」
3:18 拿娥美對她說:「路得,你不要急,等著看這件事的發展。波阿斯今天不辦妥這事是不會休息的。」

相對於先前路得主動提議拾穗為生,本段開始於拿俄米主動為路得尋找安身之處。
這個段落可進一步分為三個部分:(1)拿俄米吩咐路得夜訪波阿斯( 3:1-6);(2)路得夜間來到打穀場,要求波阿斯依「為近親留後」的習俗娶她為妻( 3:7-15);(3)拿俄米和路得靜待波阿斯採取行動( 3:16-18)。


問題討論
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人、事、時、地、物)?
人:拿俄美 路得 波阿斯及他的女工 婆婆 親族 已故丈夫的家族 婢女 另有一個比我更親
事:拿俄美替路得找歸宿 分成拿俄米吩咐路得夜訪波阿斯路得夜間來到打穀場,要求波阿斯依「為近親留後」的習俗娶她為妻拿俄米和路得靜待波阿斯採取行動等三小項
時:有一天 半夜 今晚 天還未亮 明早 到家的時候
地點:禾場上 躺的地方 腳邊 麥堆旁 回城   
: 大麥 香水 衣服 披肩 被子

二、3:1此處與 1:8-9,11-13,15,皆顯出拿俄米是個為別人着想的人。我是一個經常為別人着想的人嗎?我有沒有曾經為別人設想或安排的經驗?如果有,試簡述這樣的經驗。拿俄米如何為路得安排?這安排對她和路得有何影響?
1.    會為家人煩惱 為服務的團體及朋友設想 為越多人設想 責任越大 為別人設想是要考量他人的需要
2.    推動業務時不為眼前個人利益著想 能為顧客設想 真誠可讓顧客感動
3.    為兒女設想有時會成為自身的煩惱 要與兒女多溝通 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煩惱
4.    參與總會的活動事工 遇到困難 能夠多設想主動付之行動排除問題
5.    拿俄米為路得找歸宿是為了苦難命運共同體找尋出路 她運用智慧一步一步行動希望達到目的


三、3:5路得在此所說的話,不確定是因同意拿俄米而遵行,還是因這是出於拿俄米的吩咐,而勉強去做。此處與 1:8-17,拿俄米顯然都是為路得着想,但路得在兩處的回應有所不同。我有沒有面對長輩吩咐的經驗?如果有,我是依據怎樣的原則來回應?
1.    在職場上主管的要求若是得到個人的認同會配合主管的要求反之會與主管溝通協調再配合
2.    對於父母親的要求配合有時要有智慧分別口頭上的要求以及內心真正的需求 會主動地配合內心的需求
3.    對於父母親的要求量力而為 父母親的期待若與自己的目標有衝突時會去溝通
4.    以往年代面對權威不敢去表達 服從權威 長輩因家庭關係和自己意見不同 後來自己出社會後也慢慢體會出長輩的心意
5.    面對長輩的吩咐若是生命安全著想會遵守 如是信仰生命價值意見不同時會和長輩討論溝通

四、路得在此的做法似乎有道德爭議,然而波阿斯卻說她是「賢德的女子」( 3:10-11),為何波阿斯對她有如此的評價?
1.    因波阿斯看到的路得為了婆婆來犧牲自己 所以從長期的觀察她是一個賢德的人 看一個人不是看一時 要看她平時的作為和一生的生命
2.    人都有不同的層面 波阿斯看到路得是為婆婆著想的人
3.    3:10 路得活出的榜樣感動了波阿斯
4.    波阿斯看到路得對婆婆有恩 看到路得對拿俄美的好 人的生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都需要看我們如何去看待一個人 是要往好的一面 還是壞的一面 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要往好的一面的循環


五、3:13波阿斯當晚對路得有所不為的是甚麼?有所為的又是甚麼?波阿斯的做法對今天的男性有何提醒?波阿斯在當晚並未依循拿俄米或路得的方法,我對於他的做法有何想法?這對我有甚麼提醒?
1.    沒有佔路得的便宜 並送她大麥 波阿斯很尊重女性 不佔女性的便宜
2.    如照拿俄美是想波阿斯用路得當使女 照路得是要波阿斯娶她為妻 但波阿斯做得更多 因它們之間還有問題要解決 波阿斯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約書亞記24@台北濟南教會

處境查經班@台北濟南教會

 

時間:2020720日晚7:00              協調者:陳怡萱、廖斌洲

聖詩:第533首,〈我真愛講這故事〉

經文:《約書亞記》第24

約書亞在示劍跟民眾重新立約

24:1 約書亞示劍召集以色列各支族。他召集了長老、首領、審判官,和官長,他們就都來到上帝面前。
24:2 約書亞對全體人民說:「上主─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很久以前,你們的祖先,他拉以及他的兒子亞伯拉罕拿鶴住在幼發拉底河那一邊;他們拜別的神明。
24:3 我帶你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從那裏過了幼發拉底河,領他走遍迦南各地,又賜給他許多子孫。我賜給他以撒
24:4 又給以撒兩個兒子─雅各以掃。我把以東的山區給以掃,作為他的產業;但你們的祖先雅各和他的子孫下埃及去了。
24:5 後來,我差派摩西亞倫,我使埃及遭受大災禍;但我帶領你們出來。
24:6 我從埃及把你們的祖先領出來;埃及人用戰車馬兵追趕他們。你們的祖先到紅海的時候,
24:7 他們向我求救。我用一層黑暗把他們和埃及人隔開,我使海水淹沒埃及人,把他們吞滅了。我對埃及所做的,你們都親眼見過。 「『你們在曠野住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24:8 後來,我領你們到約旦河東岸,到亞摩利人所住的土地。他們攻打你們;但我把他們交在你們手中,使你們奪取了他們的土地。你們推進的時候,我除滅了他們。
24:9 後來,摩押西撥的兒子巴勒攻打你們,派人去召比珥的兒子巴蘭來,要他詛咒你們。
24:10 但我不聽巴蘭的話,所以他反倒祝福了你們;這樣,我救你們脫離了巴勒的手。
24:11 你們渡過約旦河,到耶利哥耶利哥的居民攻打你們,像亞摩利人、比利洗人、迦南人、人、革迦撒人、希未人、耶布斯人攻打你們一樣。但我把他們交在你們手中。
24:12 你們推進的時候,我使他們驚慌混亂,把兩個亞摩利王趕走了;這並不是因為你們動過刀或弓。
24:13 我賜給你們的土地不是你們用勞力得來的;我賜給你們的城市並不是你們建造的。你們現在就住在那裏;你們吃的並不是你們自己種的葡萄和橄欖。』」
24:14 約書亞繼續說:「你們要敬畏上主,真心誠意地事奉他。你們要除掉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埃及所拜的神明,專一事奉上主。
24:15 如果你們不願意事奉他,那麼,今天必須決定,你們要事奉的是誰:是你們祖先在美索不達米亞所拜的神明,或是你們現住地的亞摩利人所拜的神明?至於我和我的家,我們要事奉上主。」
24:16 民眾回答:「我們永遠不離棄上主去事奉別的神明!
24:17 上主─我們的上帝曾經領我們的祖先和我們脫離了在埃及作奴隸的處境;我們親眼看見了他所行的神蹟。在我們經過的國家中,無論甚麼地方,他都保守我們安全。
24:18 我們進入這片土地時,上主趕走了所有住在這裏的亞摩利人。所以,我們也要事奉上主;他是我們的上帝。」
24:19 約書亞對民眾說:「可是你們不一定能夠事奉上主。因為他是神聖的上帝;他不容忍跟他對立的神明。他不赦免你們的過犯和罪惡。
24:20 如果你們離棄他去事奉外族的神明,他要敵對你們,懲罰你們。雖然他曾經恩待你們,他還是會毀滅你們的。」
24:21 民眾對約書亞說:「我們一定要事奉上主!」
24:22 約書亞說:「你們是自己的證人,證明你們決定要事奉上主。」 他們說:「是的,我們是證人。」
24:23 於是約書亞命令他們:「既然這樣,你們要除去所有外族的神明,決心效忠上主─以色列的上帝。」
24:24 民眾對約書亞說:「我們一定事奉上主─我們的上帝;我們要聽從他。」
24:25 當天,約書亞為( 「為」或譯「跟」。)人民立約;他在示劍頒給人民法律和條例。
24:26 約書亞把這些命令寫在上帝的法律書上,然後在上帝聖所的橡樹下豎立一塊大石。
24:27 他對全體人民說:「看,這塊石頭將為我們作證;它聽見了上主對我們所說的一切話。因此,它將為你們作證,免得你們背叛你們的上帝。」
24:28 然後約書亞打發人民離開,各人返回自己分得的土地。 
約書亞和以利亞撒去世 

24:29 這事以後,上主的僕人─的兒子約書亞死了;他死的時候是一百一十歲。
24:30 以色列人民把他安葬在他分得的土地,就是迦實山北邊以法蓮山區的亭拿‧西拉
24:31 約書亞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民事奉上主;他死了以後,那些親眼看見上主為以色列人所做一切事的長老們還活著的日子,人民仍然事奉上主。
24:32 以色列人民從埃及帶出來那約瑟的骸骨也安葬在示劍,就是雅各用一百塊銀子向示劍的父親哈抹的子孫買下來的那塊地。約瑟的後代繼承了這塊地。
24:33 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也死了,埋葬在基比亞,就是他兒子非尼哈所分得在以法蓮山區的小山上。

 

成員:斌洲、怡萱、翠吟、浩然、友全、紹綱、Zion、丁貴、擎天、迪安、世鴻、吳錚、任浩、叔安、小孟、Savi、仁傑、誼安、怡政、春生、立恩、軒豪

一、觀察 See

1. 在這章當中,你觀察到了什麼值得注意之處(人、事、時、地、物等)?

l   很多人都死了

l   人民願意聽從上主

l   至於我和我的家必定事奉上主

l   V26上帝聖所的橡樹下橡樹是一種象徵

l   V19 和合本你們不能事奉上主這裡是能力的問題,不是靠自己的意思

l   石頭做為紀錄重要的材料、海枯石爛、石頭當作見證人

l   約書亞活到110 (人的壽命縮短)

l   約書亞在示劍重新立約

l   V19 一種修飾語氣,確認人民的意願


二、判斷 Judge

2. 請仔細閱讀和思考約書亞記24:2-13。這段經文中,約書亞以上帝的口吻,向以色列各支族的人民訴說至今(約書亞的年代)的救贖歷史。為何「傳統的重述」對於以色列民族而言這麼重要?此外,請進一步思考當代台灣社會(或整個人類社群),需要建立並傳承哪些重要的「集體記憶」?

l   我想講的是,我們最後一堂討論約書亞。「聖所」的脈絡。整本聖經第一次出現橡樹。約書亞為什麼會以上帝的口吻?因為上帝真的說話了。先出現橡樹、顯現,上帝第一次藉著以撒對人說話:「我必與你同在」。我個人相信,這位神,他的出現一定是高於堯舜禹湯,在這個時刻,這個集體記憶,一定要回到上帝的口吻。我覺得今天的討論,都有線索了。


l   記憶是建構出來的

l   當時是沒有文字的都是口述,所以傳統的重述都是很重要的

l   敘事結構從亞伯拉罕開始、進到迦南地、一連串救贖等事件,來描述神的本質

l   民族建構是有苦難的記憶和光榮的記憶交織而成民族建構經常都是建立在受壓迫的歷史,因為悲情的歷史容易塑造團結感

l   約書亞敘述祖先的領導人,建立系譜。台灣的歷史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領導系譜。(以許因為許多的領袖是需要被轉型正義的人?)

l   台灣的民族史觀不如以色列人有上帝的信以作為核心

l   台灣的史觀受到殖民史、威權統治所以還沒有完全建構起來

l   台灣雖有民主制度但是有很多的價值觀仍然在衝突中形成

l   3000年前猶太人在凝聚國家意識或者民族意識時,不是訴諸民族或者血統,也不是民主制度,而是以共同信仰作為凝聚集體意識。現在的台灣會想要用議題來凝聚內部,有些辛苦。我們是否能夠跳脫議題去凝聚,但是我們能否用一個共同建構的故事來建構台灣意識,甚至來尋找一個共同的信仰。

l   敘事認同理論很多人講故事時反映自己的認同,當認同改變的時候故事也會被改變。以色列人以上帝作為認同的核心,但宗族與家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記憶相對於遺忘為何這些事件會被記憶有些會被刻意忘掉

l   台灣人對於死刑有恐懼的心理因素,以此為例經常無法以議題來凝聚

 

分組討論斌洲、紹綱、丁貴、誼安、Savi、迪安、叔安、吳錚、浩然

3. 24:14-15當中,約書亞傳達了上帝的「誡命」,約24:16-18當中,民眾則表達了他們願意遵守誡命的「意願」。然而,到了約24:19-20當中,約書亞則說「可是你們不一定能夠事奉上主」。請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思考為什麼「願意」不代表「能夠」?請以具體的現實例子思考,我們該如何避免人性當中,因為「不能夠」而導致的負面結果?

l   是什麼東西阻礙我們,使我們沒辦法做我們承諾的事。懶,也許

l   誘惑變多。隨著時間改變,想法改變,因此我們承諾的第一已經不是第一。

l   以色列人的脈絡來看,確實是如此。

l   階段性任務完成。

l   我們的記憶,有些東西我們忘記。我忘記我們更早的生命。我們有限的  生命,我們沒辦法記憶神。我現在所了解的中國,他是故意忘記更早。

l   從人性的角度思考為什麼願意不代表我能夠。因為願意是那一天,能夠是一輩子。每天重新出發,去連接每一天。

l   借力使力。

l   這輩子有四萬個一天,四萬個願意,那就是一輩子。

l   我們要服從他,那就是我願意。我們可以認識上帝並服從他是很大的恩惠。

l   我們都想到比較悲痛的記憶,集體記憶會建立在比較辛苦的過程。以色  列進 入相對平和的時代。一個是個人情境上面的轉換,設想台灣社會有什 麼是 這樣?同志:教會;香港:支持民主。

l   願意但沒有做到是「認知沒有協調」。淺意識的力量比表層的理智影響  是更大。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我們理性的查經,至少是頭頭是道,真的骨 子裡面在這樣的處境下不會出現。公司的激勵大會有時候是有效的。理性 和感性在打架。

l   我覺得「願意」,上帝為何給出誡命?當人願意服從,那就包含最大的  力量。

l   約書亞他這樣說其實非常有地位。發覺,他引導的過程,先立約,契  約本身就很明確。群眾說了願意。約書亞很有智慧,他說你們不一定做得 到。問四次,會越來越驚。在證婚的過程,你們不一定會白頭諧老。我們 缺乏,共同立約的過程,我們還沒有到那個點。領導者要創造一個確定的 point。

l   北風與太陽的故事。結婚:危機感(更珍惜)、激將法。與其立約的時

 候的那種肯定,不如用另一種說法,我們先把話出來,留一些空間。

l   這個問題一直在聖經中出現,到耶穌時代才有解答。很多事情我們想要做但是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要悔改,悔改應該是要隨時隨地去反省,才不會掉入負面的邏輯中。人必須要承認自己的軟弱,是會犯錯的人。

l   台灣比較沒有接受悔改的文化才會容易強調報復性正義。

l   在政治場域是以權力制衡的機制、在信仰的場域是強調恩典。人必須要常常要反省,也要有共同的經典、文本來反思自己

l    事奉上主為何一定要有能力才能去事奉為何有意願卻沒有能力卻不能事奉上主聖經有個寡婦奉獻兩個小錢卻被悅納

 

4. 26-27節裡面,約書亞和人民立下大石頭「做證」。第31節強調「那些親眼看見上主為以色列人所做一切事的長老們還活著的日子,人民仍然事奉上主。」是不是能讀出「弦外之音」?我們來思考看看為什麼有些國(族/家)的傳承傳了幾代就會變質或中斷?但有些國(族/家)的傳承卻可以忠實代代相傳甚至千年不變(例如日本的天皇信仰制度、中國的儒家思想等)。

l   經典。三神器。論語。有沒有某種物件(規範、典籍)很重要。

l   記憶的衰變,忘記事件的立體感。當我們沒有親自經歷,教導的人也沒  有親自經歷,感受就會很抽象。抽象就像是骨質疏鬆。

l   抽象就是簡化,簡化就是減弱。如果我們要避免被中斷,要鼓勵自己和  下一代勇於將所到的去經歷他。

l   德國集中營。

l   對西門子沒有用。

l   人一個一個死,點出了一個危機。新的東西餐進去就不同了。我們要

 如何避免變質?民主運動。歷史好像都被中斷掉了。

l   我在想說,親眼看見、玄外之音。約書亞真的親眼親耳『我必與你同  在』。很平凡的人會有作證。每一個人都會有他的見證。以利雅,認為全 世界只剩他一人。我覺得在這裡會產生新的領導人,如果不是會創造一個 人。

l   在舊約的時候常常會有這樣的描述,失憶症,重複的發生。後來我發現,  新約不同。這樣的脈絡給我一種鼓勵,各種發散的型態。這連結到第三  題,雖然我們沒辦法做得到,但我們有意願,聖靈會帶謢我們做得到。

l   新舊約的紀錄的方式不一樣。

l   來這邊會有很多刺激。很多故事內容基本上是完全不知道。親身經歷很重  要。我會受洗是因為,有一天我看我媽的臉的時候,有很強烈的感覺衝上 來,他不是我真的媽媽。我無法跟我媽溝通。可是那個感覺,我爸今年過 世,我從那一刻的時候,我的生命是來自於那個源頭。我出櫃太早,大學 的時候開始做同運。在那個年代來說,我是活生生的異性戀眼中的怪胎。 認知心理學。我感到生命源頭不是我爸媽的時候,我覺得那個神,那個源頭,感覺很強烈。他不是人的樣子,他是透過人讓我們感受到部分部分部 分的愛。我的心理師,他自殺了兩次,他很明白的跟我講,人是救不了人的。後來他得救了,在信仰中得救。拍手。

l   這是悲傷的故事。

 

l   傳承沒有中斷難道就是好應該是要看傳統是否能夠被重新詮釋或者更新

l   弦外之音是否人民沒有親眼看到見證約書亞時代的作為的就開始亂了接到士師記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約書亞沒有立接班人。

l   社會的價值觀與秩序的維持都是需要典範來維持。約書亞時代是約書亞,約 書亞死了以後有長老作為典範,但久了以後人民跟外族混居,中心思想就慢慢失落。台灣諺語富不過三代,一個家族的傳承也不是容易,可能是人類社會發展自然的現象。社會本身是動態的,要維持永久都不變的價值是不容易的,應該是要與時俱進,價值應該是要越變越好的。

l   羅馬教宗的傳統傳統如果一直維持沒有變就會容易變成一灘死水。例如新任的教宗讓我們耳目一新。

l   天主教制度的傳統也是很久階級制度、女性不能封牧,也許也是一種封閉

l   所以我們要看是要延續是一個好的價值還是利益、權力結構

l   在台灣最扯的就是中華民國這個體制會一直延續可能背後是一個恐懼變遷的心理

l   價值與恐懼的拉扯是要讓民眾有信心,當人民有信心的時候就能夠讓好的價值戰勝恐懼。我們要從自身做起,要藉由禱告跟順服讓自己順服交託給上主,培養信心。

l   我跟父親的差別父親一直在尋找歸屬感,但我在美國長大,但也沒有歸屬感。我變成基督徒,我們的身分就是天國的認同,所以我的信仰幫助我把恐懼轉換成信心。如果沒有信仰的人,經常會容易活在恐懼中。我們也要去創造天國子民的認同才能提供盼望。

l   文化是一個可以喚起過去共同記憶的載具。例如台語就是一個重要的載具乘載共同記憶並保持傳承。例如蕭泰然的創作點心擔,介紹台灣從南到北的美食。


三、行動 Act

5. 終於讀完整卷的《約書亞記》,回顧過去約書亞帶領眾人進入應許之地、征服迦南、劃分土地,到約書亞過世前的勸勉,這個過程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約書亞再三強調的「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如果著眼在台灣現今的實況裡(多族群/多元信仰/單一外來文化強勢/國家地位不確定等),基督徒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阿拉法特:「我與一個女人結婚,她的名字叫巴勒斯坦。」(I have married a woman who called Palestine.)

高達美:視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差異的視野之間不斷的反思、再反思。


l   共同討論

在台灣的多元文化處境需要的是強調共同價值、核心價值而不是某種宗教信仰。當然,基督徒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核心價值。

聖經提供信仰語言、價值來作為凝聚的媒介。基督徒有共同的文本,並且有愛做為核心價值。也許我們也可以從不同族群的宗教的祖先傳承的愛的故事做為凝聚彼此的材料與元素。可以從基督徒先去做來開始。

共同價值台灣人的共同價值是什麼這個前提是甚麼?

思考神的問題不一定要是基督徒,任何人都可以思想神。尼采批判基督教,但沒有罵基督,提出上帝已死。但其實尼采是在批判基督教如何淪落為世俗的宗教、有求必應的宗教。當我們在跟經文對話、摔角,慢慢地經過反思之後有視域融合,但是下一次又會有新的思考出現。

約書亞記記載一群人一起過河,一步一步進入迦南地。上帝不希望人民成為別的神明的俘虜,失去自由。慢慢建立一套制度。

基督徒扮演的角色見證、順服。

上帝的聖所的橡樹下基督徒必須認識基督並且見證自己的信仰。每一個真誠追求上帝的人必然會找到答案。人類的普世價值是人權、民主、自由。基督徒最終的價值是認識上帝、順服上帝。

有沒有台灣人的前提可能因為我們身為台灣人,沒有正常國家,我們必須很努力地思索去找到答案。我認為不需要甚麼條件才能成為台灣人。可能有法律要件,但心靈上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就是台灣人。越簡單、越本質的越可以傳承越久。人類可以把訊息保存最久的就是把東西刻在石頭上,如同今日的約書亞記所記載的。未來也許可以去推動集體的敘事或者共同去碰撞出來的。基督徒可以扮演的角色可以更多勇於對抗不公不義、博愛、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基督徒可以是去實踐公平正義的人。

要回答甚麼是台灣人比較容易,但要回答甚麼是人類比較難。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去回答人類未來想要長成怎麼樣。我們可以從民間談folk tale來思考,例如小紅帽的故事,呈現某種原型。Folk tale在歷史進程中形成,在記憶與遺忘中形成。從更高的視野中,其實沒有所謂負面的或者需要避免的,一切都是必然的。

基督徒應該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基督徒有基督信徒與基督教徒。上帝不是基督徒的專利,很多人都可能認識上帝,未必如基督徒這麼深入,因為基督徒有經典。做一個基督徒應該要謙虛,不要認為不會講耶和華這三個字就表示這人不認識上帝。我認為這個是台灣的社為無法凝聚的因素。基督徒也常常建圍牆,認為自己比較高尚,必須要保持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