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創世記第12章@台北濟南教會

處境查經班@台北濟南
時間:2018416()7:00pm                  協調者:陳怡萱/邱凱莉
聖詩622首《至大上帝,願祢導我》
創世記第12
上主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故鄉、親族,和你父親的家,到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我要使你多子多孫;他們要形成大國。我要賜福給你,使你大有名望;這樣,人要因你蒙福。 
祝福你的,我要賜福給他; 詛咒你的,我要詛咒他。 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我要藉著你賜福給萬民」或譯「萬民要向我求福,像我賜福給你一樣」。)。」 
亞伯蘭七十五歲的時候,遵照上主的指示離開哈蘭;羅得也跟他去。
亞伯蘭帶妻子莎萊、姪兒羅得,以及他們在哈蘭擁有的財物和所有的奴隸向迦南出發。他們到迦南以後,
亞伯蘭繼續他的旅程,來到示劍的聖址,摩利的聖樹附近。(那時迦南人還住在那地方。)
上主向亞伯蘭顯現,對他說:「我要把這片土地賜給你的後代。」亞伯蘭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上主建了一座祭壇。
後來,他向南遷,來到伯特利城東邊的山區,山區的西邊鄰接伯特利,東邊靠近艾;他在那裏紮了營,又建了一座祭壇,敬拜上主。
以後,他漸漸南遷,到了迦南的南部。 
10 迦南發生饑荒,情況非常嚴重。亞伯蘭一直往南遷移,到了埃及,要暫時在那裏居留。
11 他們來到邊界,快進入埃及的時候,亞伯蘭對妻子莎萊說:「你是一個美麗的女子,
12 埃及人看見你,一定會說『這是他的妻子』,因此殺害我而留下你。
13 你要告訴他們,你是我的妹妹。他們就會因你的緣故饒我的命,好好待我。」
14 他越過邊界進入埃及的時候,埃及人果真發現他的妻子美麗。
15 有宮廷的官員看見她,就在國王面前讚她美麗;她就被帶進王宮。
16 因為她的緣故,國王厚待亞伯蘭,賜給他許多牛、羊、驢、駱駝,和奴隸。
17 但是,由於國王帶走亞伯蘭的妻子莎萊,上主就降災,使國王和王室的人都患了可怕的疾病。
18 於是國王把亞伯蘭召來,問他:「你為甚麼這樣待我?為甚麼不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
19 為甚麼說她是你的妹妹,而讓我娶她呢?你的妻子在這裏,帶她走吧!」
20 於是國王命令左右趕亞伯蘭出境;他們就把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了。

成員:陳怡萱、康紘齊、曾加力、鍾友全、陳聖霖、廖斌洲、王苡儒、林世鴻、蔡丁貴、邱凱莉、李騰軒、柯怡政、黃浩然、黃春生
問題討論:
一、經文如何出現在你/妳面前?(人事時地物)(小組討論5分鐘)
1. 「賣某做大舅」
2. 莎萊沒有話語權,被犧牲(女性地位滴下)
3. 尤太美女莎萊:正值65歲,127歲安息
4. 飢荒
5. 災難與疾病
6. 賜給亞伯蘭土地(聖經當中以色列人第一次被賜予土地)
7. 蓋了兩座祭壇
8. 祝福及詛咒

為生存的犧牲:童養媳、日本背老人至山上等死
《楢山節考》的日本電影, 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上等死,以供奉山神。

二、上帝對亞伯蘭的呼召與祝福是什麼?(小組討論15分鐘)
1. 多子多孫,成為大國
2. 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成就了獨立自主的人格
3. 以前的人不太容易離開自己的故土(可衍申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待在部族是比較安穩,「出外萬事難」
4. 走到中途,完成父親未完成的旅程
5. 亞伯蘭停留像是「維持現狀」,必須持續往前走才行
6. 上帝給的祝福就像是「開無敵」
7. 祝福是上帝等候亞伯蘭回應呼召
8. 磨難像是化妝了的祝福
9. 第7節是當代以色列「錫安主義/尤太復國主義」(Zionism)最愛引用的經文。(「錫安主義」是近代流亡的尤太民族,受到十九世紀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下的一種政治意識形態,強調尤太人的血統與文化是這個民族的基礎。當前以色列右派政府的許多對待周邊國家及巴勒斯坦人的政策就是錫安主義的極端表現。相對於錫安主義,「尤太主義」(Judaism)不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而是強調尤太教信仰傳統作為尤太人信仰社群的基礎,強調一種文化的認同,但並不認同將這種文化認同延伸到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政治措施上。)

如果你們是屬基督的,你們就是亞伯拉罕的後代,會承受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加拉太書3:29)不是血統主義,而是信仰應許。

三、亞伯蘭順服上帝的過程遇到什麼情境?上帝如何帶領他?(小組討論15分鐘)
1. 亞伯蘭迫不得已出賣自己的妻子
2. 亞伯蘭太過膽小,處於自我防衛的狀態
3. 亞伯蘭懷疑上帝的應許。人總是在跟上帝捉迷藏,雖然都往正向的方向前進,但總是不能全然相信。
4. 上帝透過法老來責備亞伯蘭的軟弱
5. 亞伯蘭用自己的親屬做交易,以換取政治上的勢力
6. 當下亞伯蘭是家族的大家長,只能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7. 第17-18節,敘事者沒有寫出國王在得知沙萊的事情之後,可能有去找祭司來詢問的過程。事實上,有權力的人並不可能是良善的,只能說這些有權力者害怕一個更高的掌權者(神)。
8. 上帝是永在的,事件卻是隨機的,考驗人們對上帝的信心。
9. 部族接觸本身就會產生疾病,上帝所做的是出手拯救而已。
10. 〈創世記〉裡面的神學觀和〈約伯記〉是不一樣的。〈創世記〉裡面似乎較為強調「因果論」的信仰邏輯;〈約伯記〉則強調神絕無錯誤的「神義論」(theodicy)。
11.饑荒與氣候有關,是機率問題。
12.生物學觀點:透過莎萊帶來「傳染」(微生物)至埃及,發生疾病。

四、上帝對處境查經班的呼召與祝福是什麼?(全體討論20分鐘)
1. 上帝讓人的信心慢慢長大,回頭看信心是慢慢成長而來的。信心也是透過比較而來的。
2. 我們要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來度過現下的處境。
3. 我們必須換個角度思考,透過「同理心」(sympathy)去理解受害的當事人的感受,而不需要替加害者進行開脫。
4. 太多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往往會忽略民族作為一個整體之下的個體聲音。每個個體的感受都是必須受到關照的,每個個體也都可能受到國家、民族、群體或體制的壓迫,成為受害者。我們必須學習調整角度,將關注的視野從民族主義轉向個人,尤其是弱勢的個人。正如同我們在面對今天的經文當中時,會發現,〈創世記〉的敘事者顯然是以以色列民族或作為族長代表的亞伯蘭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使得沙萊成為民族主義或父權主義敘事下的消失聲音。這是當代聖經讀者和信徒,在面對當代處境時,必須重新思考的。
5.離開:吾珥、哈蘭,舒適圈或是打破現狀。
補充: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他也是要往迦南地去的,只是他停留在哈蘭。這給我一些亮光,去理解我的上一輩,我想他們的意向跟我們是相同的,只是他們也許有那個時代的限制,必須停留在哈蘭。經文沒有告訴我們,為何他拉停留在哈蘭,不過確實有說,他拉的意向是要往迦南地去的。這給我一點線索,去理解或重新看待我的上一輩。也許他們真的就只能停留在哈蘭了。但那沒關係,上帝呼召我們離開舒適圈,繼續前往理想的境地。

五、分享這一年個人或群體回應上帝的呼召的過程遇到的困境以及上帝的帶領,或是預計採取的行動。(全體討論20分鐘)
1. 在處境查經班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或專業,相互成長是非常多的。
2. 上帝的呼召是在存疑當中前進。
3. 來查經班是自己星期一晚上的優先事情,總是盡可能排開其他事情過來。我們都是在尋找答案的人,希望得到上帝的引導,用聖經的話語當作我們思考人生問題的很好依據。
4. 有時不一定是找答案,而是答案背後的脈絡。
5.將參加處境查經班當成是一個「呼召」,不來不行。

蔡教授補充:
安逸於現狀及恐懼未知的環境是人的天性,神透徹瞭解自己創造的人本性。神也不會苛責停留在哈蘭的猶太人,也不會苛責想要安於現狀的台灣人。
但是神性是創新的,沒有創新而安於現狀太久,族群就會衰敗滅亡。神自會安排先知傳達旨意,世人一定譴責忽視(歷史重演),時機成熟,因緣際會,就會突破。(或然率法則)這段期間,倚靠神的力量,這些先知選擇犧牲自己來成就神的旨意。
神的旨意就是讓人類子孫綿延,國家興盛,人民自由幸福。
粗淺的體會。班門弄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