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聖經~不會帶來甚麼傷害?

「聖經~不會帶來甚麼傷害?」
好書推薦: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 
黃春生牧師

哈佛神學院殿堂級神學教授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的最新力作《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 

Harvey Cox在序言說: 
首先型塑我不斷發展的聖經觀,是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經驗。這激烈的運動自下而上孕育而成,來自危地馬拉到智利、由巴西到祕魯數以千計的「基層團體」(base communities),這些團體都是由一些對「聖經研究」只有很有限知識的普通人組成,他們聚集,彼此分享食物,一起唱歌,但更多時候是一起讀聖經與討論聖經對他們生命的重大影響。

Harvey Cox認為:
後現代將是窮人或群眾的年代;政冶與宗教將重新結合。神學將不再是學院的,而是解放運動者的,神學將是政治性的。作為解放神學的後現代神學明白:社會整體不是透過觀念的共識來達成,而是透過社會衝突來達成;神學不再以「信徒/非信徒」的區分來思考,而是以「剝削者/被剝削者」的區分來思考。

Harvey Cox 敘述年輕時參與人權運動被拘禁。他們在獄中向典獄長要了一本聖經,典獄長說:「我想這不會帶來甚麼傷害。」於是就給了他們一本「不會帶來甚麼傷害」的聖經。 

Harvey Cox說:
那典獄長顯然不知道,那些年輕人之所以入獄,就是聽從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和他的同工以這無害的聖經所作的教導與講道。他們由此得知他們同是創造白人那位上帝的子女,他們在尊嚴與平等上有相同的權利。那典獄長不明白,自出埃及記到福音書,以至啟示錄,聖經都在談及自由,並曾在歷史上煽動過不止一次的革命運動。

南非神學家Gerald West說:「在南非我們曾經發現聖經帶來死亡」。閱讀同一本聖經,有人主張蓄奴、種族隔離,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有人主張女性次等,禁止講道、被按立聖職,但也有人看到基督的愛。「聖經不是帶來死亡」,而是帶來「愛與盼望」。

對獨裁者、律法主義者、偏執者、歧視者、既得觀念者來說,他們不樂見聖經真理的彰顯,因為基督的真理使人得自由與完全,會帶來革命性的釋放。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路加福音7:36-50

經文:路加福音7:36-50
時間:2017.5.22(一)
查經班:6:30pm
百合詩班:8:30pm
總協調者:黃春生牧師
詩歌吟唱:聖詩229首《全地著向主上帝來唱歌
祈禱:
朗讀經文:路加福音7:36-50
The CBS’ Sandwich:See – Judge – Act 
時間控制:黃春生
第一組:
柯怡政、廖斌洲、康紘齊陳怡萱吳純瑜、李英嘉
第二組:黃春生、
李騰軒、陳小恩、謝承翰、羅貫倫、江坤祐
第三組:
張俊彥、江智方、林世鴻、林唯倫 +8詩班


問題一、這段經文中,你第一眼看到什麼?(小組討論)(5分鐘)
第一組:香油膏、請耶穌吃飯、欠債的人、法利賽人西門、犯罪的女人、女人親吻歡迎耶穌、赦罪、信心。
第二組:法利賽人、耶穌、香油膏的玉瓶,腳、親吻、欠債,法利賽人不洗耶穌的腳,西門,質問耶穌,50 vs. 500,信心、罪、接吻禮,吃飯。
第三組:

耶穌、法利賽人、有罪的女人、欠債的比喻、女人對耶穌奇怪的舉動、鴻門宴、愛與赦免的關係

問題二、當時這女人與法利賽人的處境為何?(小組討論)(10分鐘)
第一組:
法利賽人:
①有錢人(能請客)。
②有權力(宗教地位)。
③謙卑的態度向耶穌求教。
④有答對耶穌的問題。
⑤沒有對耶穌的教訓生氣。
⑥有良心既得利益者。
女人:
①過著罪惡的生活。
②想得到耶穌赦免。
③積極表現自己求赦免的誠意。
④什麼是罪惡的生活?可能是通姦、淫亂罪、壓榨弱者。
第二組:
女人:淒涼,孤單哭泣,罪人,被人看不起,完全獻出,不在意別人眼光,勇氣,有信心,卑微,不聖潔,悲傷
法利賽人:有社會地位,喜樂宴席,交友廣闊,目中無耶穌,法官,解釋律法,男人,自信,受歡迎,被視為聖潔
=>女人和法利賽人地位懸殊
第三組:
女人是被唾棄的人,居然還可以進入法利賽人的家?
女人可能知道耶穌快被釘十字架,或內心痛苦破碎、心裏著急
法利賽人想試探耶穌是否是先知
耶穌赦免女人的罪,法利賽人關心的不是女人的遭遇,而是關心他們自己

問題三、耶穌在此說一個比喻的目的為何?(小組報告、全體討論)(30分鐘)
正常的人不會隨便做這樣的舉動
很深的情感、愛得多
經文表面上看來,一開始耶穌心情不爽,借題發揮,機會教育法利賽人
耶穌導正扭曲的價值觀,成全律法
法利賽人西門,沒有真正歡迎耶穌,沒有按一般禮儀為賓客(耶穌)洗腳
欠債是可以比較的
愛是無法比較的
耶穌要凸顯法利賽人的斤斤計較
主權在上帝,欠債是人自己決定的
愛(agape)承受力大、一律平等
愛還是可以量化的,例如重男輕女
這個比喻,耶穌要扭轉什麼價值?
標籤、階級,沒有翻身的機會
自信vs.信心,聖潔vs.不潔淨
耶穌示範如何拆毀標籤

問題四、為何耶穌說:「深厚的愛證明了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全體討論)(20分鐘)
疑惑,因果的錯亂。愛帶來赦免;還是赦免帶來愛。
《投降的勇氣》,虛假的人無法傳遞愛
女人深層的面對自己,才能夠傳遞愛
深厚在哪裡?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不完全「罪惡的生活」

問題五、「你的罪都蒙赦免了。」聽到這句話之後有哪些反應?(小組討論)(15分鐘)
第一組:
①聖經都在說罪,所以被赦免是很重要的事。但到底什麼是「罪」?
→「罪」是宗教規定被冒犯(不潔淨)
→同溫層所訂的罪,法利賽人的同溫層!
②法利賽人再次挖陷阱給耶穌,質疑耶穌為何有權赦罪。
③當時赦罪要有很豐富的獻祭。
④女人狗急跳牆,走體制外的路線。
女人沒機會獻祭、沒有機會得接納、沒有機會蒙赦罪
→耶穌一句話超越體制
⑤耶穌打破打破既得利益結構,打破壟斷的宗教權威。
耶穌為何替女人講話?
第二組:
耶穌故意展示身份
挑戰法利賽人
法利賽人活在規律、律法裡
耶穌撕去女人「罪惡」的標籤
第三組:
同席的法利賽人或社會階級相當的人,質疑耶穌憑什麼赦免人?質疑耶穌是先知嗎?
如果我們也被耶穌赦,會感到生命有亮光嗎?會如釋重負、得醫治嗎?
耶穌改變那女人的生命,但不一定是周遭人的想法。

問題六、今日教會(基督徒)要如何效法耶穌?(小組報告、全體討論)(30分)
耶穌為何替女人講話?為何替底層的人說話?他們被法利賽人以律法框架、束縛。
耶穌接納底層人民
「同席」→同溫層。律法主義的同溫層集體反抗耶穌的教導。
如果法利賽人傳的是合上帝旨意,那麼耶穌還要來世間嗎?
法利賽人「假傳聖旨」(妄稱上帝的名),框在人的身上,定人的罪。
耶穌還原上帝的旨意,釋放女人、釋放人。
學耶穌還原上帝的旨意,不要論斷人
耶穌如何撕「標籤」?挑戰律法主義者的價值!
「轉型正義」,南非種族隔離傷害下,加害人願意真心認罪,才得予以和解,並在教堂舉行。當女人真心的回應耶穌,耶穌也真心回應她。
女人沒有奢望得到那些與自己沒有關係的法利賽人的接納,而渴望耶穌的接納。換言之,耶穌對這女人一定投入關愛,使女人很在意耶穌。我們也要學習耶穌接納他人。

推薦書籍:《斷臂上的花朵
推薦書籍:《投降的勇氣
推薦書籍:《創造是重建宣教的鑰匙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路加福音6:46-49

經文:路加福音6:46-49
時間:2017.5.15(一)6:30pm
總協調者:鄭國忠牧師
特別報告:5/15(一)5:00pm協調者訓練會(請向春生牧師報名,以利預備晚餐)
特別報告:5/15(一)8:30pm百合詩班第一次練唱,由莫啓慧老師帶領。
詩歌吟唱:聖詩526首《何等的幸福》
祈禱:
朗讀經文:路加福音6:46-49
6:46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實行我吩咐你們的話呢?
6:47 我告訴你們,那到我跟前來,聽了我的話而去實行的,是像甚麼樣的人呢?
6:48 他像一個蓋房子的人,挖深了土,把根基立在磐石上。洪水氾濫沖擊那座房子的時候,房子卻不動搖,因為它建造得好。
6:49 可是,那聽了我的話而不去實行的,是像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沒有打根基的土地上,河水一沖,房子立刻倒塌,造成了極嚴重的損壞!」

The CBS’ Sandwich:See – Judge – Act 
時間控制:李信仁
第一組:陳良智、陳慈美、林秀娥、林唯倫、康紘齊、以琳+4(小梁、Candy)
第二組:柯怡政、江智方、林純容、李騰軒、陳怡萱黃春生、陳小恩
第三組:李信仁、廖斌洲、鄭國忠、張俊彥、劉聖文、林世鴻

問題一、這段經文,有什麼閃過你的眼前?(三人一組)(5分鐘)
第一組:
1.蓋房子、磐石。
2.耶穌是木工出身,常用建築來比喻。
3.敬虔只是做做樣子,做在人前。
4.「吩咐你們的話」是什麼話?
5.八八水災整棟房子倒塌
第二組:
1.空口說白話
2.蓋房子
3.不聽耶穌的話
4.房子嚴重損壞
第三組:磐石、洪水、主啊!房子、倒塌、話、根基、建造

問題二、想像一下,耶穌為何要說這段比喻?(三人一組,全組回饋)(20分鐘)
第一組:
1.知道要行道,卻不實踐。
2.要有根基。現代社會是速食文化。例如做吃的不重視食安,只重視商業發展。
3.很多人在教會都只會耍嘴皮子,很會禱告。
4.教會人士表面關心,卻不是真的。
5.日前在凱道有宗教團體舉辦禱告大會,但實際上很膚淺、擾民,沒實際作用。
第二組:
1.稱呼主卻不照著去行
2.沒有腳踏實地
3.耶穌挑戰他們,到底你們要聽法利賽人或是聽耶穌的話
4.此比喻是很實在、是常識
5.耶穌要聽眾做出選擇
第三組:
1.有人聽了沒有實行
2.有人稱耶穌為「主」,卻不知道「主」的本質
3.以人把稱呼主當成自己的權勢、地位的象徵
4.耶穌有看過房子被洪水沖毀
5.耶穌不自稱為主,因為他本來就平易近人

問題三、46節後段「卻不實行我吩咐你們的話呢?」你認為耶穌是指他吩咐的那些話呢?(三人一組,全組回應)(20分鐘)
第一組:
1.放下自我利益和地位「去做」》Jest do it !
2.我們要成為耶穌的手和腳,去完成祂的旨意。
3.禱告完就要去做。
4.潘霍華(Bonhoeffer)神學家暗殺希特勒殉道(39歲),一週後希特勒倒台。
5.祈禱之後要有計劃去實踐。例如日本留學。
第二組:
1.愛鄰舍如同愛自己
2.耶穌所有有的教導
3.重點在於實行與否
4.羅馬帝國,稱呼凱撒是「主啊」
5.門徒知道耶穌所說的「我吩咐你們的話」
6.放下一切、變賣財產去跟隨耶穌
7.登山寶訓(新十誡)
第三組:
1.把孩子帶到主的面前,但現代父母常擔心孩子吵鬧,而不帶孩子來到教會或禮拜堂
2.舊約的律法,只重視律法的表面字意,忽略律法核心價值
3.愛人如己,包含愛仇敵,包含其他人
4.耶穌說「走開,我不認識你」,人做很多是常是為己、假借上帝之名
5.老師教導,學生的學習經常「打折扣」
問題四、這些信息,對今天的我有何意義?(全組回應)(15分)
1.影響我最深的「愛人如己」,若
2.讀聖經,若不行道,聖經就成為一本歷史的書、知識的書
3.面對「衝擊」、面對「河水一沖」,我們是否穩固?我們要清楚「真理」的價值
4.「根基」要更加深入,只期待「甜頭」是不會有好的「根基」
5.人性向洪水,生命的低潮、生命的高峰,我們是否會「變動」?警醒自己,求主叫我們不遇見試探
6.「話語的根基」是什麼?邏輯、修辭訓練,幫助我們掌握文字與話語。現況是「謠言」流竄,不斷沖毀根基。
7.沒有遇到「洪水」,就不知道自己的根基是否穩固。
8.PCT近年面對「同志議題」,信仰的根基似乎膚淺。
9.上帝的道成肉身、上帝的軟弱是宣教的根基。
問題五、用你的觀點,探討今天的教會(基督徒)會如何回應這段經文?(三人一組,全組回饋)(20分)
第一組:
1.在教會講真話會被趕出教會。教會一言堂充滿虛謊。
2.很多基督徒也是認為自己有做到。
3.洪水是一定會遇到,重點是根基要穩固,才不會衝垮。
4.不管教會和人要覺察反省,到底我們所做的是否很合神心意。
5.教會借著神的名來定罪指控人。(被指你一定做了上帝不喜悅的事)》憂鬱症、離婚有罪。
6.人遇到困境和軟弱的時候才會體會到生命的剛強。
第二組:
1.現今的教會以什麼為「磐石」?
2.耶穌挑戰律法主義,每個時代的基督徒也都要挑戰律法主義
3.耶穌以愛為根基來成全律法
4.不可用律法定人的罪。例如:律法者稱「離婚不可任職」
5.教會的責任在於信徒
6.律法只贏在一時,我們若在磐石上,便不會被大浪沖走
7.是一個考驗信仰的試金石

第三組:
1.字面解經的傾向:從字面字意去指責別人不去行。
2.教會認為自己的根基很穩,不會傾倒
基於意識形解讀經文與教義,指責別人信仰不純正
「嚴重損壞」的定義,讓人跌倒、讓耶穌的名受損
活水泉教會服事街友,被砍傷
「連家教都沒有,如何行出上帝的話」,總會發言「你是公的還是母的」
井上伊之助的父親被殺,但他仍來台灣「以愛復仇」
把人帶進教會、教會增長
變大,
建立在磐石上?或是建立在「教會」上
傳教會還是傳耶穌
成功神學算是建造得好嗎?

問題六、處在我們所面對的社會處境,你認為這段經文可以如何運用在你的周圍環境?(全組進行)(10分鐘)
傳「背十字架」的教會容易呢?還是傳「成功、賺錢」的教會容易呢?
考慮寫一篇反省的文章放在教會公報上。
「洪水」涓涓細流,後勁十足。
有「磐石」當根基,我們還是要「蓋」。信仰要屏除「符咒式、宣告式」的膚淺、形式,而需要扎實的「蓋」。
《耶穌的環保學》自認為台灣教會的第一本論環保的書,是短視,曠野雜誌、生態關懷者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從事聖經的環保論述與教育。



處境查經班協調者訓練會 Contextual Bible Study Coordinator Training Meeting

處境查經班協調者訓練會
Contextual Bible Study Coordinator Training Meeting

一、你認為協調者的角色是什麼?
確保組員彼此聆聽與尊重
有空間表達每個人的觀點
不要試圖去控制別人
鼓勵分享處境查經班帶來的果效-empowerment、靈裡的合一、關心和代禱
讓人在參與中學習和分享
維持秩序
鼓勵每個人分享自己的觀點、處境
緩和糾紛、化解衝突
不是教導者
不直接給答案
◎過程比結果還重要

二、誰可以參加處境查經班?
任何人,越多元越好
基督徒、非基督徒;改革宗、靈恩派;高層、底層;貧、富
打破同溫層
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三、你認為CBS向參與者所提出的問題最好的問題是什麼問題?
開放式的問題,問題不要太深
可以引起廣泛討論的
可以對話的
非單一標準答案的

四、誰可以帶領處境查經班?
不一定是牧師、神學家或聖經學者
但需要經過訓練且有恩賜的協調者

五、協調者該做什麼預備?
場地、用具(大圖、白板筆)
選擇經文:經文版本只列一種即可
講義:經文、問題設計
時間分配、參與的人
如何分組:目前以「報數」臨時分組,盡量不同多元背景
小組分享:讓每個人都可以分享,3-5人中,一位協調者
小組開始:簡單自我介紹,尊重、溫暖、空間
記錄者:僅重點、摘要

六、進行步驟:
1.開場白:經文閃現,指的是單字、神學洞見、人物評論、個人經歷,不需深入討論或分析,但要注意時間。
2.閱讀經文:請組員進入經文情境中去想像經文的背景和人物
3.討論問題:協調者不是要給「標準答案」,也要避免一個人發言成為標準答案,重點在於大家的經驗分享,有時也讓參與者留下自己的疑問(比直接給答案好)

七、協調者的角色~協調小組
1.創造一個可以充分交談的無壓力空間,寬容、尊重、無威脅的氣氛是必要的。鼓勵聆聽和分享時要彼此尊重。勸阻爭論、攻擊或衝突。指引主題,不要離題太遠,並避免由一名或少數組員支配。不強加個人的詮釋或問題在他人之上。
2.協調員可以二人帶領一組,互相支援和提醒。
3.控制時間,可請一位參與者擔任計時員提醒大家。
4.協調者是中介者,非指導者,他的目的是帶領組員進入更寬廣自由的視野,並檢視自己的信仰和上帝的關係。
5.幫助小組辨別實際和共同的行動,為自身和身邊的人帶來更多的助益。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路加福音6:27-42

經文:路加福音6:27-42
時間:2017.5.8(一)6:30pm
總協調者:柯怡政牧師
預告:5/15(一)處境查經班結束後,8:30pm百合詩班第一次練唱,由莫啓慧老師帶領。
詩歌吟唱:聖詩23首《雀鳥的主、海翁的主》
祈禱:
朗讀經文:路加福音6:27-42
The CBS’ Sandwich:See – Judge – Act 
第一組:黃春生劉聖文、羅貫倫、江智方鍾友全、林唯倫、許妝莊
第二組:鄭國忠、李騰軒、陳慈美、張俊彥、李信仁、吳純瑜、Tulbus
第三組:陳敬元、康紘齊、柯怡政、林世鴻、謝承翰、蘇溫+三位旁聽者

問題一、這段經文你看到什麼?你的感受是什麼?(感動、疑惑、憤怒、歡喜…)5min

第一組:善待仇敵、聽我話的(對象)、恩惠、借錢、仁慈
第二組:
耶穌與群眾、愛仇敵、愛、祝福、給予、善待、借錢、仁慈
好人與壞人
為污辱的人祈禱、祝福
論斷人
盲人領盲人
中槍/扎心的感覺
原來我們都是罪人
不切實際
很難做到
要仁慈像天父
壞人變好人
不要定人的罪,不要「分類」、不要標籤
第三組:打臉、內衣、借錢、大樑、仇恨、饒恕、評斷、定罪
非暴力抵抗

問題二、這段經文中,有哪些字句令你無法接受?或是特別喜歡、有意思的?為什麼?10min

第一組:
很難接受:v.29「有人打你一邊的臉,連另一邊也讓他打吧!
遇見家暴時,該如何面對?
為何翻譯成「功德」(v.32)?和合本「酬謝」。
政治上的「現實主義」,善待仇敵如何有容忍的極限。

第二組:與第一題一起討論
第三組:
借錢不要拿回來
十元阿嬤
民間公廟借錢金
上帝應許很大
有信心領受應許

問題三、你認為耶穌為何要講這篇的講道?它的目的何在?那時代的處境是什麼?10min

第一組:
慎選老師(vv.39-40),階段性的老師
信徒不愛讀聖經,牧師就隨便講。信徒若愛讀經,牧師的講道就越難。
有牧師說:「神研班帶出來的,我們都不知道怎麼教?」
評斷、論斷,定罪或標籤化
赦免:帶來醫治,自己得釋放,仇恨感消失。
提醒我們和好、赦免
偽善者的定罪:vv.41-42,踩別人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貧富差距大、受外族統治
不聽我的話的人是誰?(對照6:27)
第二組:
區隔法利賽人的價值
耶穌知道人的軟弱
耶穌挑戰律法
耶穌不定人的罪
帶出新的應許
不要帶「有色的眼光」,台語「戴眼鏡看人」,以自己的價值筐在人身上
第三組:
糾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問題四、這段經文對於我們有何價值?(全體討論)

法鼓山聖嚴法師送給阿扁的書法「慈悲沒有敵人」,當阿扁遭到國民黨迫害入獄前,接受電台訪問,他說,原來這要唸成「敵人沒有慈悲」。
因為有敵人的存在,耶穌才提出慈悲
推薦文章:耶穌的非暴力訴求
《耶穌與非暴力:第三條路》(Jesus and Nonviolence: A Third Way):挑戰法律,再多走第二里路。暴力是變革的一種模式,懦弱的順從也是一種模式,耶穌給我們指示出了第三條路:非暴力。歷史證明,暴力是人類難以負荷的災難,而以暴力去終止暴力或改變歷史進程,會使人類陷於暴力的惡性循環。如何終止這種暴力的惡性循環?
「不抵抗惡人、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連外衣也給他、走兩千步、願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愛仇人」。福音中耶穌藉機揭露社會層面所發生的事情,有關人之間紛爭的、法律事務的、不公正規定的及經濟制度的問題。耶穌首先提到一個不公義的行為,隨後建議再度「加倍放大」這個不公義行為。耶穌的提議不是軟弱,而是要「放大」那不公義的行為(轉另一邊臉讓人打、連內衣也給別人、走兩千步),藉以深度揭露那些合法化壓迫的根本錯誤所在。面對社會存在不對等權利和地位的情況下,以非暴力的行為去打破暴力圈是恢復正義的策略,並開創新的開始。
心理層面上饒恕,行為層面禁止暴力與仇恨
耶穌被打也沒有連另一邊也讓他打,還質問大祭司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約翰福音18:23)
路加群體要解決內部的問題
馬太群體是放在「成全律法」的處境
小燈泡的媽媽:「比把兇手處死更重要」的二件事:
1.政府、社會應該提供:安心、安全的環境
2.立法、處罰,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只有從 家庭、教育著手,才能讓 這種人消失!
◎不要論斷,是關於價值觀、信念的問題
誰是我的仇敵?
◎赦免很難,赦免是醫治自己

問題五、作為當今社會與教會的改革者,通過這段經文的啟示,我們實踐理想的態度為何?具體方法為何?(全體討論)
◎在教會內,我們喜歡看到完美的人生,不易接納滿身傷痕的人,不想看到滿身傷口的人
◎寬恕: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面對
◎死刑:是簡單、便宜的方式,更無法解決「罪」的方式
在教會內,親身經歷許多受傷害、被出賣
◎可從下列四項來實踐
1.愛與接納(了解當代的議題)
2.不要評斷(讓受壓迫者被公義地對待)
3.引見主面(主的信實與應許)
4.去自我中心(以基督的心為心)
神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上帝要我們饒恕仇敵,是因為愛我們。祂不要我們活在苦毒怨恨之中,當我們願意按真理而行,首先受益的是自己,我們會得到心靈醫治。至於,仇敵傷害我們的行為,就交給上帝。聖經說得很清楚,人種的是甚麼,必要收甚麼。仇敵也必要為自己的行為付代價,因為,神是公義的。這麼多年來,我遵行聖經的教導,神最後都會為我洗刷冤屈,得到祝福。聖經裡的每一句話都是可以經歷的,真實不虛。

推薦閱讀:神學能擁抱苦難?(鄭仰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