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ual Bible Study in Taiwan, founded Jan. 23, 2017
◎對象:不分宗教信仰、年齡、性別、族群等多元及差異,只要願意敞開對話、追求真理與生命意義者,都歡迎參加。
◎處境查經班@台北全台語:每主日晚上7:0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北:每週一晚上6:30於濟南教會(台北市中山南路3號)後棟交誼廳 02-23217391
◎處境查經班@台南:每週六下午2:00於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總店(台南市東區青年路334號)
◎處境查經班@台南六甲:每週五晚上7:30於六甲教會(台南市六甲區建國街150號)
◎處境查經班@高雄:每週五晚上於活躍教會(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11號)電話洽詢0973 595 552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在偏鄉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台南處境查經班福音行動】
主題探討/讓福音釘根鄉里

在偏鄉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原文來自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
女宣雜誌 第 446 期 我台灣,我驕傲!(7-18頁)
◎ 作者 /李信儀 (台南中會)

為台灣委身的宣教師

還記得小時候,主日學老師分享許多宣教士來台灣奉獻的故事,總讓我百聽不厭。馬偕博士遠從加拿大來台灣傳教與行醫,引進國外蔬菜種子給農民種植,並創建牛津學堂和台灣第一所淡水女學堂,開創女子受教機會。他以「攏是為基督」為座右銘,秉持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精神,在我小小的心靈裡深植宣教士愛與奉獻的信仰生命。

馬雅各醫師創設台灣首座西式醫院新樓醫院;蘭大衛醫師割妻子連瑪玉宣教師大腿皮膚移植給貧童的切膚之愛,其子蘭大弼醫師偕同妻子高仁愛醫師傳承其父對台灣窮苦民眾的愛,兩代醫師家庭以醫療職志奉獻台灣半個世紀傳為佳話。還有在偏鄉和山地義務巡迴醫療的謝緯牧師醫師、以及羅慧夫醫師用愛彌補唇顎裂的患者,這些醫療宣教士為早期貧瘠的台灣醫療服務開疆闢土,帶給民眾極大的幫助。

巴克禮牧師提升台灣教育知識與文化,他期待福音能深根此地使台灣人信仰上帝,便推動白話字運動(羅馬拼音),引進第一部羅馬字印刷機,創立台灣府城教會報(今日之台灣教會公報),翻譯白話字聖經。同時創立台南神學院擔任首任校長,引進現代化的制度,除了教導宗教、信仰等智識,也灌輸科學與實驗新知。在社福慈善推廣與照顧弱勢族群的領域,有甘為霖牧師創立的盲人與聽障學校,孫理蓮宣教士創立芥菜種會、台南北門嶼設立烏腳病醫院、瑪麗亞產院以及在台灣東部建立孤兒院照顧原住民的生活,還有喜樂阿嬤在彰化二林鎮照顧身心障礙兒童。時至今日彭蒙惠宣教士創辦的空中英語雜誌,依然是台灣莘莘學子們學習英文最好的教材。

身為台灣人的我如何做

感念這些宣教士無怨無悔將他們的青春奉獻給台灣,在台灣最需要的地方事奉,如今台灣邁入已開發國家,過去宣教士透過實際愛的信仰行動,不管是以醫療、教育、文化知識、慈善社福……使台灣百姓從中能體悟耶穌的愛,進而認識福音信靠上帝。我常思考,過去宣教士用生命愛台灣的老百姓,造福台灣的這塊土地,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如何延續宣教士奉獻、服務、以愛傳揚基督的信仰生命,使信仰不是只活在聖經裡的知識,乃是能實踐信仰的真諦?不是一昧急著搶救靈魂使教會增長;擔憂信徒沒有各樣門訓課程的裝備就會在靈命成長上失足;或是狹隘的認為跨文化的海外傳福音才是宣教。過去,我也曾迷失,坐在宛如電影院有大型螢幕和舒適座椅的教
會,享受著管弦樂和各種樂器的讚美敬拜,在隆重的禮拜與豐富的門訓課程裡,我彷彿也漸漸迷惘在象牙塔的個人靈命造就,忘了真實信仰乃是要走出舒適圈,在需要的地方看見自己的責任。

一個偏鄉服事的契機

兩年前,黃春生牧師和鄭國忠牧師推廣「處境查經」,訓練我們要與經文對話,強調反思信仰帶出行動,因此有心參與的弟兄姊妹便組了台南處境查經班。偶然,查經班一位弟兄告訴我來參加查經的林哲道牧師教會缺司琴,當時我和林牧師並不熟,只知道他在偏鄉牧會,每每遠從新營搭火車來參加查經,但我從未聽聞他牧會上的需要與困難。倒是當我知道林牧師教會缺司琴,我還回應這弟兄:「我可以幫忙找找看或是請就讀音樂班的學生去支援。」卻沒想到接下來的幾天我常想起林牧師教會缺司琴這事,聖靈彷彿在我的內心催逼「過去宣教士總是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事奉,難道反思信仰帶出行動又變空談?與其找別人去,為何不是妳回應去偏鄉司琴?」上帝不斷給我提醒,我向上帝禱告決定向上帝回應。 

滾雪球的服事效應

第一次前往林牧師位在台南學甲和北門之間牧會的頂洲長老教會,才知此地交通並不方便,一天只有兩班公車能到達。教會長期缺司琴,都是仰賴老會友移居外地會彈琴的兒孫輩每個月輪流回來協助,更別期待教會有聖歌隊獻詩或短歌敬拜讚美。我問林牧師,主日沒有司琴配搭時他如何帶會眾唱詩?他緩緩道來只能以手機開啟youtube讓會眾跟著唱。由於地處偏鄉人口凋零,參加禮拜者多為年長者,播放音樂唱詩無法調速度,老人家跟不上節奏,唱詩反變成辛苦的負擔。頂洲地區盛產西瓜和玉米,會友幾乎以農作維生,因此會友多是農忙後趕著來崇拜,禮拜結束後又匆匆前往田裡工作。看見牧者苦無同工牧會辛苦,以及年長會友的兒孫在國中的年紀就搭火車再換車回鄉司琴事奉,對會開車的我而言實在汗顏。

因著我開始至偏鄉司琴,也意外帶動查經班的弟兄姊妹一起來關心偏鄉教會。有弟兄在服事偏鄉的主日主動提供交通服務,有姊妹遠從高雄開車來陪伴當地長者禮拜。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一位葉長老看見頂洲教會林牧師主日不僅要講道還要自己司會,教會在財務上也時有不足,葉長老向所屬的六甲長老教會邱牧師提出頂洲教會的需要,邱牧師拋磚引玉號召六甲教會為頂洲教會奉獻,並差派祝福葉長老每個月兩週主日協助頂洲教會司會,甚至支持接納葉長老將會籍和奉獻移至頂洲長老教會。邱牧師樂意分享資源幫助需要的教會肢體,讓我們看見彼此服事的美好。

使福音沒有城鄉差距

查經班竟促成大家共同看見信仰的實踐為“成為服事偏鄉的團隊”,會做影片的弟兄拿起手機,拍攝頂洲會友種植西瓜與採收玉米的辛苦製作成影片上傳網路,帶動當地社區營造以及農產品的銷售。也有大學任教的老師,暑假和教會配搭協助頂洲國小暑期營隊。聖誕節期,我們和牧師夫婦走進農村社區報佳音,發聖誕糕關懷農家和會友。台灣偏鄉教會普遍缺司琴,牧長也很缺同工配搭,我深深感到我們生長的土地有不少事奉的需要,若有能力遠至國外宣教,也別忘了讓福音釘根鄉里。「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馬太二十五:40),感謝上帝開闊我事奉的眼界,也盼望城市教會和會友能多關心偏鄉教會的需要,讓資源人力可以共享互助,使福音在台灣沒有城鄉差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